全球领先水平“生命谷”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6 22:41:21 发布人:hao168

在北京北五环外,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正在建设,那就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时,这也是支持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的重要典型。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去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国际创新

在北京北五环外,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正在建设,那就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同时,这也是支持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的重要典型。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去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国际创新城市前列,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2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7947.5亿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创新引擎。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务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的高效落实,努力提升京津冀区域在全国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强化协同平台共建,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和联合研发。

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昌平区已聚集600余家医药健康企业

7月25日,新京报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北京高博医院。目前,这一医院已达到开院标准,正在进行装修改造工作以及医疗设备进场工作,医院计划于今年三季度竣工投用。

高博医疗集团市场战略部副总裁高楠介绍,高博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占地面积约3.2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9.73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采取委托代建模式建设。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高博医院。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高楠介绍,这一医院将以实体肿瘤、心脑血管、脑神经科学等领域为特色,以“小门诊、大科研”的特点,与世界顶级医疗机构和院校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对接引入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的临床医学研究体系,有效解决企业临床研究周期长、成本高等瓶颈问题,加速医药研发成果转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链条。

“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完成400至600个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促进在京研发新药加快上市。”高楠表示,医院落成后,将有效辐射京津冀地区及华北地区,同时,将促进与京津冀地区医药相关企业合作及研究。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高博医院的手术室。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这一医院的落地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的一个典型。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总面积约7.2平方公里,分三期规划建设。其中,一、二期面积2.5平方公里,现已基本建成运营;三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正在推进土地开发和规划建设。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医药健康产业是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北京先后发布两轮《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要素集中、产业链条完整,已成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加快打造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2020年9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周边纳入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形成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家级功能区叠加,为昌平在新起点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积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汇集了300多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园区之一,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园区及周边已建成北大国际医院、北大六院、积水潭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一批知名医疗机构,园区内正在与高博医疗集团合作建设全国首家具备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的国际研究型医院,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聚集。

经过多年培育,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新成果显现,目前,园区已经进入创新成果的爆发期,涌现出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重大发现、高精度个性化脑功能剖分技术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等一批中国原创新药走向世界,博雅辑因基因编辑药物、数坤科技心血管AI诊断软件等一批全球、全国首创产品陆续推出。

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昌平区已聚集600余家医药健康企业,在新药研制、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优势明显。据了解,去年,昌平区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约800亿元、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8.1%、4.8%,昌平生命科学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生物+”和“数字+”,生命科学园将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突破和高精尖企业孵化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生命科学园将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紧围绕“生物+”和“数字+”两大核心驱动力,充分发挥生命科学园研发创新优势,精准卡位前沿赛道,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突破和高精尖企业孵化。

在“生物+”方面,重点发力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新一代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合成生物学等细分领域,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创新高地,全面巩固“战略高点”。

在“数字+”方面,密切关注AI新药研发、AI辅助诊断、AI医疗服务、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等细分领域,面向国际加快引入优质增量资源,打造全球“明日之星”。

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将以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牵引,进一步筑牢创新高地。一方面,将全力保障昌平国家实验室建设,做好实验室人才落户、住房、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服务。重点依托清华工研院等机构,提前锁定工艺开发、价值验证环节,推动重大创新成果真正在京津冀落地、见效。统筹关键平台布局建设,加快推动北京市疫苗检验中心建设,推动国际研究型医院按期开诊运营。

另一方面,将全面落实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为方向,进一步做强产业集群。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突出高端化、国际化和补链强链,坚定不移抓存量、促增量,加快诺诚健华、百济神州、先正达二期等在施项目进度。整合全域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全球招商,加快引进全球创新资源。

同时,将建设世界领先的生命科学创新走廊为导向,进一步拓展空间纵深。以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实施为引领,加快推动三大标志项目建设,切实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凝聚全区合力加快构建生命科学创新走廊,围绕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及西翼扩展区、马池口、沙河、小汤山等重点区域,梯次布局一批产业示范、加速和转化基地,“十四五”期间新增医药健康产业用地不少于3000亩。

此外,还将以“中关村先行先试”“两区”制度创新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支持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发挥功能,实现审批前置、服务前移、创新产品优先,最大限度提升政策惠及面。把握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契机,在北京人类遗传资源服务站生命园绿色通道机制、临床急需特许药械使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试点等方面继续争取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突破。加强与头部基金、企业、医疗机构等合作,完善资本、平台、政策、服务等各方面要素体系,促进“产学研医金”协调联动。策划举办生命科学国际高峰论坛等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独具昌平特色的产业品牌IP群。

我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预计2025年底完成装置建设

在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

近年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瞄准“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战略定位,作为建设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和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主要聚焦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聚力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7月25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位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设施现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工程外景。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HEPS加速器部副主任李京祎介绍,HEPS的整体建筑外形似一个放大镜,寓意为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是“十三五”期间优先建设的,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速器、光束线站及辅助设施等,建设周期6.5年。

HEPS储存环加速器的周长1360.4m,电子束流能量为6GeV,亮度高于1×1022phs/s/mm2/mrad2/0.1%BW。通过采用7BA弯铁消色散的结构单元,实现电子束流的水平自然发射度优于60pm·rad,这也是第四代衍射极限光源的主要特点。

李京祎介绍,HEPS的建设是推动我国同步辐射光源领域研究达到世界前沿的重要举措,建成后,在显著提升我国在科技和产业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基础科学研究平台。

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4年左右,HEPS主体建筑单体全部移交设备安装使用。今年1月13日,增强器全线贯通;2月1日,储存环隧道设备启动安装;3月14日,直线加速器出束,HEPS工程进入科研设备安装、束流调试并行阶段,预计2025年底完成装置建设。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待调试的高能光源储存环隧道设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就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不远处,便落坐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引力波实验中心。

力学所引力波实验中心副研究员刘河山介绍,引力波实验中心成立于2020年,是力学研究所旨在面向国家及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空间基础科学领域,聚焦空间精密测控等关键核心问题,吸引相关领域优势力量,推动力学和空间科学技术的深度交叉。

他介绍,引力波实验中心以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为牵引,围绕空间激光干涉精密测量、惯性传感与基准构建、引力波数据处理等技术,发展引力波探测的相关技术。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力波实验中心,皮米精度激光干涉平台。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从2008年开始前瞻论证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科学前沿研究,提出了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确定了“单星、双星、三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太极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将是解决关于宇宙起源、黑洞本质等在内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利器。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平台加快建设布局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批复以来,在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已从建设为主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呈现出全面推进、加速突破的良好态势。

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形成,“十三五”布局的29个科技设施平台2022年土建工程全部完工,今年将实现三分之一正式运行、三分之一试运行、三分之一进入科研状态,主要任务是提升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协同创新能力。

据了解,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及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共吸引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百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用户380余个,涉及课题870余项,累计获批机时58万小时和3亿核小时(算力)。

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科技设施建设,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和4个设施平台正在加快布局实施。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效果图。北京市发改委供图

在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面,央企、科研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目前,怀柔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达到6家;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全市8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怀柔3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面,国科大已将注册地迁址怀柔,在怀师生达到1.5万人,成为科学城人才的活水源头。

在国家科研机构方面,中国科学院共有19家科研院所在怀落地,入驻科研人员约3400人,其中三分之二居住在怀柔;科技领军企业方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轻量化院、基础院将整建制入驻,已落地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有研科技集团与怀柔区共建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已入驻36家仪器和传感器相关企业,拥有9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室。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6年多的接续奋战,目前,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聚集了一大批各类科研院所,突破了一大批“卡脖子”技术,涌现出一大批世界领先的基础科学原创成果。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