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这次,我们“重返”鸭绿江

发布时间:2023-07-27 09:35:45 发布人:hao168

时间回到70年前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2023年7月22日,人们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

时间回到70年前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

至此

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

▲2023年7月22日,人们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图/新华社

这是一场非同凡响的战争

也是力量对比极不对称的战争

交战的双方

一边是刚刚“收拾旧山河”的新中国

物资匮乏、百废待兴

一边是当时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

最为强大的美国

可谓“武装到牙齿”

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甚至扬言

“两个星期结束朝鲜战争”“回美国过圣诞节”

但侵略者没想到的是

他们面对的是新中国

是渴望和平并为之不惜

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民

是在反侵略斗争中千锤百炼而成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

曾经那个饱受侵略、一辱再辱的“东亚病夫”

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毛泽东所言

抗美援朝战争可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一仗

换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彻底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让新中国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年

硝烟早已远离

但这一首英雄史诗

我们依然铭记

抗美援朝的精神早已跨越时空

成为长存世间的精神遗泽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为致敬保家卫国的英雄先辈

新京报推出

“重返鸭绿江·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特别报道

专访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之子、吉林省原省长洪虎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之女魏平

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颜怀俭、潘夕彬、岳传贤

以及

电影《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吴炯

朝鲜语联络员文圭焕

战地记者孙佑杰

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之子洪虎:

在朝鲜,父亲两次救了彭老总

1950年6月25日

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8月9日

时任15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的洪学智

从广州到北京

刚下火车他就被13兵团司令员邓华接走

下午一点多,洪学智和邓华登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1950年10月

洪学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

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

在朝鲜战场,他探索现代后勤工作

在战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战斗

组织广大志愿军战士将弹药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

洪学智被称为我军现代后勤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在新中国历史上,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仅洪学智一人,他也被称为“两膺上将”

▲洪学智(左)与洪虎(受访者供图)

详细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之子洪虎:在朝鲜,父亲两次救了彭老总

魏巍之女魏平:

“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

来自父亲情感的长期积累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1日

魏巍撰写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

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

也极大鼓舞着朝鲜战场上将士的斗志和士气

“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

影响几代中国人

魏巍女儿魏平表示

“我父亲跟战士们有深厚的感情

亲历朝鲜战争后

他急于告诉祖国人民

最可爱的战士们是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

用什么样的精神

去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2004年秋,魏平陪父亲魏巍散步 (受访者供图)

详细报道:魏巍之女魏平:“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来自父亲情感的长期积累

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

歼敌六百多人的“威震敌胆神炮手”

敌人过于嚣张

飞机、大炮、弹药充裕的美军

甚至把单杠、双杠都搬上了战场

供士兵闲时锻炼身体

炮筒后的人恨得牙痒痒

“放倒一个算一个,打了你两个

我就是牺牲了,我还赚了一个”

这个人叫唐章洪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

135团炮连的迫击炮手

奔赴朝鲜后,全是血肉的战场上

唐章洪害怕过,也受过伤

靠着为国家、为人民的信仰

挺过了上百场仗,歼敌620多人

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

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成了志愿军里个人歼敌数和立功数最多的人之一

详细报道: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歼敌六百多人的“威震敌胆神炮手”

志愿军老兵颜怀俭:

弹片留在我体内70年

在距离心脏5毫米的地方

一枚2×1厘米的弹片在那里已经呆了整整70年

颜怀俭今年91岁

70年前

他做为坦克兵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在上甘岭反击战中,不幸负伤

弹片打入他左边胸膛

因为弹片的位置靠近心脏

这枚2×1厘米的弹片无法取出

留在了他的体内

到现在已整整70年

详细报道:志愿军老兵颜怀俭:弹片留在我体内70年

抗美援朝老兵潘夕彬:

我跑出去不到一分钟

身后的指挥所就被炸了

“当年我所在的68军204师610团一营一连

被任命为师主攻‘尖刀连’

从1953年7月13日晚上9点发起攻击

到7月23日回撤

在前线激战十天十夜

全连260余人,最后回来时仅剩20多人”

抗美援朝老兵潘夕彬回忆起70年前

在朝鲜参加金城战役的场景——

那是金城反击战进行到7月17日的时候

敌人集中了6个团的兵力

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

向我们所占领的阵地疯狂反扑

当时我是“尖刀连”的通讯员

我们的营长大声对我说

“小潘,跑步下山,打信号弹,请求炮火支援

我迅速跑下山

刚跑出去还不到一分钟,跑了大概100多米

听到身后指挥所一声巨响

敌人一颗炸弹击中了指挥所

团参谋长、营长、“尖刀连”连长、指导员等

全部壮烈牺牲

▲潘夕彬(新京报记者李京统 摄)

详细报道:抗美援朝老兵潘夕彬:我跑出去不到一分钟,身后的指挥所就被炸了

电影《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之一吴炯:

听诊器就是我的武器

在朝鲜作战,志愿军的条件十分艰苦

“最多带个急救包,带太多也是负担。”

吴炯说,因为缺少药材和器械

她会把自己的头发消毒后为战士们穿泡

她还将树枝和罐头盒当器械

利用汽油来消毒

“有什么就用什么,顾不上好坏”

唯独一个听诊器始终被吴炯带在身边

那是她从国内带过去的

“那就是武器啊!”

吴炯说,如果没有听诊器

她就无法探知更为复杂的病情

救治也就无从谈起

详细报道:电影《上甘岭》女卫生员原型之一吴炯:听诊器就是我的武器

朝鲜语联络员文圭焕:

凭借“乡音”巧俘敌军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曾有一群特殊的士兵

他们用朝鲜的乡音感化着乡亲与敌军俘虏

如今89岁的文圭焕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朝鲜语联络员

文圭焕两度入朝作战

他参加过上甘岭战役

亲眼目睹一个连的战友在一天内全部牺牲

在1951年第一次停战谈判期间

文圭焕所在部队在撤离前线途中

与韩国敌军发生了“混趟”

在双方都发蒙的时刻

文圭焕沉着冷静应对

让对方误以为他们是友军,最终成功劝降了敌军士兵

详细报道:朝鲜语联络员文圭焕:凭借“乡音”巧俘敌军

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孙佑杰:

越是战斗惨烈,越需要记录

1950年,11月,军列在大地上飞驰

27军奉命北上

时任27军《胜利报》记者的孙佑杰

跟随一线作战部队出发

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地记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孙佑杰一直奔走于各师、各团的指挥所之间

穿行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他把目光对准身边的战士

观察、记录,在战斗间隙里

把战场上的情况不断写在日记本上

在朝鲜战场

《胜利报》一共有三位同志在战场中丧生

孙佑杰说,战地记者要有正确的生死观

不要怕死,但不能等死

随时随地争取不死,去完成所担负的任务

“越是战争惨烈的地方

越是需要去记录的地方”

详细报道: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孙佑杰:越是战斗惨烈,越需要记录

抗美援朝老兵岳传贤:

守山洞时被敌机炸伤,

板门店谈判担任警卫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

至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岳传贤是济南市章丘区人

出生于1928年10月

1949年参军,1951年入朝作战

参加过上甘岭战役

并在板门店谈判中担任我方谈判代表团的警卫员

岳传贤曾先后荣立

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1956年复员后

他放弃兵工厂的工作回乡务农

他说

“国家给了我这么多战功

比起牺牲的战友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在哪都一样

另外,我母亲是被日本飞机炸死的

家里只有老父亲

我尽忠后要回家尽孝了”

▲岳传贤(受访者供图)

详细报道:抗美援朝老兵岳传贤:守山洞时被敌机炸伤,板门店谈判担任警卫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值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让我们再一次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我们珍视和平,却也不惧斗争

我们曾经浴血奋战,未来也会披荆斩棘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已经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

并将永远激励我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综合自新京报专题报道

值班编辑 李加减 康嘻嘻

月薪过万的年轻人,抢着吃7块9的剩菜?

“乐队成员演出当众脱裤”?石家庄通报

敦煌骆驼疑似被人“骑死”?官方回应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