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士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的中国农大新生:畅想农业的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27 14:39:13 发布人:hao168

空气中少有的带着湿润,北京的燥热被汛期的几场雨浇弱了不少。7月底,暑期已经过去小半,趁着假日,马路上来往的人中有不少是学生模样,他们或许刚完成了一场重要的考试,又或者,是收到了一份邀请。张铎骞把自己称

空气中少有的带着湿润,北京的燥热被汛期的几场雨浇弱了不少。7月底,暑期已经过去小半,趁着假日,马路上来往的人中有不少是学生模样,他们或许刚完成了一场重要的考试,又或者,是收到了一份邀请。

张铎骞把自己称作以上二者兼备的“幸运儿”。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从北京出发抵达四川,亲手为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生物育种科学专业2023级新生张铎骞送上录取通知书,并邀请其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张铎骞说,“可以到北京参加这个科学营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右)为张铎骞(左)送上录取通知书。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北上”的少年

跨越1900公里,接到钟登华将亲手送上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张铎骞表示十分激动。他说:“我是众多对农业怀有激情的青年中的一员,在录取后我与农大方面的老师交流了我对农业的想法,这可能也是他们选择我的原因。”

提前好几天,张铎骞便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他希望能在和钟登华面对面的场合中,表达自己对农业的关注和热爱。

“高中以来,我对中国农业大学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深入,能够收到我梦想中的学府送来的录取通知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张铎骞说。在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仪式上,张铎骞收到了钟登华赠送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和《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两本书,而他也选择了《北上》进行回赠。

钟登华在现场告诉张铎骞,希望他传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国家种业振兴伟业中。收到的两本赠书,已经被张铎骞打开读了几页,他说:“这两本书恰恰包括了学校对我的期待和要求,也是对喜欢农业、想要走进农业领域学习的学生们的期待和要求。”

张铎骞选择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北上》回赠,他介绍了自己如此选择的深意。“从四川到北京一共需要穿越1900公里,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这是我的‘北上’,其次,《北上》是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的,让人看到了大运河所承载的人与文,我觉得农业也具有这样相通的意义,其背后的人文值得我们去琢磨和品味。”

一次为报考农业专业而展开的辩论

张铎骞对农业浓厚的兴趣,是自小就埋下种子的。他曾经在乡间度过一小段童年时光,这段记忆至今回忆起来,仍让他觉得美好且治愈。张铎骞说:“小时候在田间,能摸到农作物,能听见小昆虫的叫声,能围着农民伯伯、农民嬢嬢们跑跑跳跳,慢慢地,我的农业情怀就这么被培养起来了。”

张铎骞的部分童年,被留在田间的春种秋收夏忙冬闲,而心中的向往则随着年岁的长大渐渐清晰和坚定。高二那年,他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的“强基计划”和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便坚定了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想法。

中国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之一,具有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旨在选拔一批有强烈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青年学生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

“农业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种地,所以在决定报考农大的时候,我和我的父母也在一起讨论了很多。”张铎骞为了心之所向,也为了能让父母接受自己所作的决定,在家庭中间开展了一场“辩论会”。

张铎骞说,自己跑到与农业相关的单位部门,去请教相关的从业人员,收集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感受,他说:“就像是打了一场辩论一样,在准备论点的过程中,我和我的父母都对农业以及我未来学习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知道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前景,因此他们也支持了我的选择。”

畅想农业的无限可能

“希望张铎骞这粒‘种子’能在中国农大这束‘光’的沐浴下,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实现理想,报效国家。”这是张铎骞的高中德阳天立学校校长刘伟给予他的希望,简单打包了几件衣物,张铎骞带着期望开始了在北京的科学营活动。

7月20日,张铎骞来到北京,图为他拍摄的7月23日的农大校园。受访者供图

又是1900公里,7月下旬,张铎骞踏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学习的氛围浓厚,是他对校园的第一印象。他说:“一想到以后能在这里学习和进步,我就很期待未来的农大生活。”

“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生物育种领域,从最初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到紫外线育种、太空育种,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育种也变得更加多元,就像语言一样,对生物基因序列进行搭配,最后达成育种目标。”尚未入学,张铎骞谈到即将学习的专业,就收不住分享的欲望,他说,“我相信,未来的学习一定是有趣的。”

就像把荔枝和龙眼结合成一个品种,张铎骞脑海中藏着太多对自然界的奇思妙想,他畅想着生物育种的无限可能,他说:“未来,农业上没有什么不可能。通过学习,我也能够去做这样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创新的乐趣。”

北京的朝阳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它洋洋洒洒地照耀校园的各个角落,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楼墙上的绿色植物因为雨水的冲刷,更显油亮和活力,再过一段时间,将会有一批和张铎骞一样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踏进校园,带着对三农或懵懂或神圣的想象,融进自己名为人生的命题答卷中。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