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东逝水一一略述岳钟琪大将军

发布时间:2023-03-17 08:51:59 发布人:hao168

九曲黄河东逝水一一略述岳钟琪大将军 题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一《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明。引子: 阅览岳钟琪曾孙岳炯所著的《岳襄勤公行略》,岳钟琪历仕清代

九曲黄河东逝水一一略述岳钟琪大将军

题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一《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明。

引子:

阅览岳钟琪曾孙岳炯所著的《岳襄勤公行略》,岳钟琪历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王朝驱逐准噶尔丹西藏动乱立奇功;雍正年间平定罗布藏丹津青海叛乱建功勋;乾隆年代讨伐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留痕不朽之汗马功劳。岳钟琪又有“儒将”之称谓,家国情怀,诗草行世。

据《岳襄勤公行略》记载,岳钟琪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二十一世孙,祖籍河南汤阴。靖康之难后,宋朝廷南迁,岳氏也移居毗陵。岳飞十七世孙岳仲武于明万历年间宦游甘肃,遂家兰州。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岳仲武由临洮投军,入籍永泰。岳仲武卒后葬于永泰城西南处的白土梁。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移居河西“散财募士,为桑梓卫”,活动地点在靠近“番夷”的庄浪卫永泰一带。岳镇邦去世后,葬于永泰城南寿鹿山东麓的白土梁,此地也称“岳家坟掌”(形似一只张开的手掌而得名)。康熙十四年,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永泰营就在景泰县寺滩乡境内,现在遗迹犹存。康熙二十四年,岳钟琪生于庄浪卫永泰城。

岳钟琪幼年跟从其父戎马沙场,“儿时嬉戏好布石作方圆阵,进退有法,不如约辄扶责,咸惮之。及就傅,一目十行俱下。十余岁,博涉群籍,经史之外,说剑论兵,旁及天文地理,风角古险……”。

年轻时的岳钟琪每到一处,都喜欢了解当地的山川地形,并绘制成图,这个特点与三国名将邓艾十分相似,故岳钟琪又有“小邓艾”之称。

岳钟琪由捐纳同知踏入仕途,一门心思要投笔从戎,后请改任武职,授松潘游击,开启他几十年沙场秋点兵的戎马倥偬的壮怀激烈的岁月。

一、西藏逐乱

西藏起狼烟。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丹趁西藏动乱攻入西藏拉萨,恣意妄行,杀死主藏的拉藏汗。川边头人、土司也纷纷暴乱,一时间,川边无宁日可言。

康熙五十八年,清政府先派都统法喇出兵攻打箭炉。法喇以时任永宁协副将岳钟琪为先锋,相继收复里塘、巴塘等地,为大军入藏开路。岳钟琪“御士卒严,与共甘苦”,歼灭拒不投降的里塘第巴。乍丫、察木多、察哇等地叛军见东接康定,西通拉萨的咽喉重地巴塘门户洞开,马上土崩瓦解。康熙五十九年,清军自青海和四川分两路进兵西藏。定西将军噶尔弼统军四川一路,仍命岳钟琪为前锋。岳钟琪审时度势,亲自到察木多挑选三十多名懂得藏语的精兵猛将,奇袭藏军设在洛隆宗的大营,藏军以为天兵神将,只得请降。

乘胜追击,机不可失。岳钟琪逆大将军皇十四子胤祯“以调蒙古兵未至,檄诸将就所处屯兵,毋轻动”之天令,建言噶尔弼“以夷制夷”之计,夺桥渡江,长驱直入,直抵拉萨。西藏逐乱,岳钟琪“旧著宁边略,新闻奏凯声”,他过人的胆识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

龙颜大悦。康熙六十年,康熙大帝,授岳钟琪左都督,又擢升岳钟琪为四川提督,赐戴孔雀翎。由此,岳钟琪的政治仕途渐趋顶峰。

二、青海平叛

西宁燃烽火。雍正元年夏季,蒙古国贵族罗卜藏丹津“希冀藏王,已非一日”,企图割据青海的政治野心没有得逞,就煽动和裹胁蒙古各部违抗清朝政府。叛军纵兵肆虐,烧杀抢掠,围攻西宁,一时狼烟四起西宁周遭数百里。

雍正元年十月,清廷派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抽调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将士征讨青海。年羹尧特地奏请雍正皇帝“请以钟琪参赞军事”准奏。之后兵分四路合击进剿西宁周围的叛军。岳钟琪分领一军,率6000士卒出归德堡。他带领的是一支骁勇善战、熟悉山路的四川杂谷土司之兵,迅速收复上寺东策卜、下寺东策卜等处。年羹尧剿呈库、活尔贾二部收效甚微,大为恼火,飞骑传令岳钟琪“移师捣其巢”。岳钟琪身先士卒,命降卒带路“搜捕贼穴,将呈库一部,攻杀殆尽,活尔贾部见首恶已诛,其余尽皆投降”。雍正皇帝闻捿,诏谕年羹尧:“岳钟琪着实惜而用之……至嘱谕!至嘱谕!”由此窥视,雍正皇帝对岳钟琪的器重不是一般。

再负使命。雍正二年,清廷授岳钟琪奋威将军,单独率领一支士卒,主持征讨罗卜藏丹津叛逆事宜。岳钟琪运筹帷幄,出奇兵奔袭距西宁数百里的罗卜藏丹津驻地乌兰穆和儿;率精兵5000衔枚疾驰,猛扑罗卜藏丹津的营帐。叛军鬼哭狼嚎,罗卜藏丹津趁乱换上蒙古妇女衣饰,去投奔准噶尔汗王。罗卜藏丹津的母亲、弟弟、妹妹、妹夫一并被俘虏。一鼓作气,岳钟琪“一昼夜驰三百里,不见虏乃还,出师十五日,斩八万级”。雍正皇帝褒奖他“尔为国家栋梁,不世出之名将”,封三等公,赐黄带以示殊荣,兼甘肃提督。雍正三年初,再兼甘肃巡抚,清廷解除年羹尧兵柄,任岳钟琪为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这在清代前期,汉人拜大将军的仅有岳钟琪一人。

岳钟琪虽手握重兵,“任以西陲要地,付以川、陕重兵”,“督三省天下劲卒”,但从未拥兵自重,越雷池一步。岳钟琪大将军感恩皇恩,效力清廷,仍赤胆忠心,殚精竭虑。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岳钟琪优渥有加,连升累擢,声震朝野。他独获眷宠,自然也就种下了“谤亦随之”而来的祸根。也许这就是谁人也难逃脱的一种福祸相依轮回交替的自然宿命吧。

三、岳钟琪“反”

空穴来风。雍正五年的一段时间,一些嫉妒岳钟琪的官员散布传播“岳钟琪反”的流言,尤其是嫉恨岳钟琪不少的满族要员,更是纷纷上书雍正帝,攻击他“为岳飞裔,欲报宋、金之仇”,要求彻底查办。

岳钟琪众口莫辩,上疏雍正皇帝,请求追根究源,以明忠奸。雍正皇帝一面把参奏岳钟琪的那些奏章封好,交给岳钟琪自己处理,以示威德;一面责成四川巡抚黄炳、提督黄廷桂“严鞠”造谣之人。不久案情公布,原来是与岳钟琪有“私蒂”的寄居在成都的湖广人庐宗,为泄愤怨四处散布“岳钟琪反”的讹言,以陷罪于岳钟琪。之后,刀斩谣言之人庐宗了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雍正六年九月的一天,岳钟琪在回总督衙门途中遭遇一个年轻书生拦轿……原来这个书生不是来喊冤的,而是来策反的,这就是雍正王朝时代著名的“曾静案”。“曾静案”汉人被株连无数,就连死了四十多年的吕留良都没有幸免,被开棺戮尸。

岳钟琪以“曾静案”喋血的手段再一次向雍正皇帝表明心迹,雍正皇帝也不吝赏赐:“汤羊一只,鹿尾一箩,折鲁鱼二尾,四鳞鱼四尾,藕粉一箩”。还言道:“上天之恩惠,不与卿如此之大臣分甘共肥,更赐何人也!”

分甘共肥?雍正皇帝要与岳钟琪分甘共肥?可能吗?!众口铄金,岳钟琪“反”!雍正皇帝不可能心中些许猜疑都没有。不过雍正皇帝就是再生疑问,但溢于他言表的一定是他惯用的笼络大臣的不二手法。这就注定,岳钟琪的政治生命无疑罩上了难以挥去的一位忠心耿耿的将军,跌宕浮沉的悲悯阴影。

四、削职查办

狼烟复燃。雍正七年,驻军天山东段巴里伸的岳钟琪,任西路统帅、授宁远大将军、加少保,与北路统帅傅尔丹议定,第二年会攻伊犁,清剿数掠喀尔喀及藏匿青海叛军头子罗卜藏丹津的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

岳钟琪屯驻巴里坤,储备军资粮秣,编练精壮卒伍,准备伺机西进。雍正八年,清廷谕岳、傅二路“进兵之期,暂缓一年”,因噶尔丹策零兵锋敛缩,有愿意悔过之势。雍正九年春,岳钟琪经过两年的整军备战,巴里坤已成为清军出击裕如的桥头堡,准噶尔已难以向东袭扰。

“为深入计”,岳钟琪奏十六条军机事宜,“请移兵驻吐鲁番、也尔库尔”再图前移。雍正皇帝不但认为无一可取之处,反训斥岳钟琪:“前以钟琪军募,谕今持重坚守,今已二万九千人,而云众寡其敌,何懦怯至此?”,是战是守,君臣方略有歧,雍正皇帝顿生嫌隙。而北路统帅傅尔丹跟雍正皇帝眼风行事,大言:“武臣不畏死耳!君等安可蹈汉儿之习,自弱其势哉!”于是不顾群僚谏阻,轻举妄动,被准噶尔部大败于和通淖尔,士卒万余人只剩两千。副将军巴塞等十多名大员或战死,或自杀。败绩传来,清廷震动,以岳钟琪有拥兵不救之嫌。

雍正十年正月,岳钟琪部骑兵在镜儿泉与敌相遇,清军二名士兵被杀,一名被俘。雍正皇帝竟然以区区小事,将岳钟琪交部察仪。不久,准噶尔部进犯哈密,岳钟琪戴罪述职,命副将军石云倬分地设伏,岂知石云倬贻误战机,雍正皇帝再次切责岳钟琪:“尔但以怀游之见,致战守乖宜。”大学士鄂尔泰趁机弹劾:“专制边疆,智不能料敌,勇不能歼敌。”其亲信张广泗见时机成熟,立即也弹劾岳钟琪:“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穆垒形如釜底,不可驻军。”雍正皇帝随召岳钟琪回京师,以“误国负恩”罪削尽岳钟琪所有官职,交兵部拘禁。

到雍正十年,也许雍正皇帝念兹岳钟琪为清廷之劳绩,网开一面,被诸多大学士拟为“斩立决”的岳钟琪定为“斩监候”,而未必“明正法典”。

康熙皇帝曾说:“塞外情形,知之悉,自古以来,所谓难以用兵者是也”。岳钟琪战准噶尔部,步步为营,似慢实快,堪为良策。而雍正皇帝急于求成,不反躬自省,反斥岳钟琪“于地势军机茫然不知”。岳钟琪经略西线,即使无尺寸之功,也无败兵之责,不致罹杀身之祸。北路傅尔丹惨败,始则狂妄自大,继则“杂士伍奔鼠出”,做了可耻的逃兵,还杀害浴血奋战的有功将士灭口。雍正皇帝不但不治罪傅尔丹,还慰勉傅尔丹:“朕览尔等竭蹶力战,不觉泪下,将朕亲用之束带,赐予傅尔丹系之。”一抑一扬,乃一为汉人,一为满人故也。

这就不难理解岳钟琪为什么会从辉煌的顶峰,跌到待决之死囚的境地。

试想,昔日雍正皇帝不能容忍家奴年羹尧手握重兵,岂能容忍岳钟琪这样的汉人功臣再掌握兵权?雍正皇帝连给自己当了一辈子的家奴年羹尧都杀了,又岂能对岳钟琪这样的汉臣心软?雍正皇帝不是不知道大将军岳钟琪的为人,如果不是为了吮婪岳钟琪的最后一滴血,雍正皇帝也不会谕下“斩监候”的意旨。

岳钟琪政治命运沉下的这个结果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在“尊满攘汉”的清代,雍正皇帝也拗不过贵族子弟的再二三的逼宫,因为这关系到清朝帝国根基的稳固。为了朝局不再陷入动荡,清廷不想再让汉人岳钟琪长期染指大将军,雍正皇帝也不得不对八旗子弟做出让步。切酌权衡,清廷对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的猜疑,让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岳钟琪失宠走开,也就是时间早迟与契机而已了。

五、金川伐“莎”

乾隆二年,乾隆皇帝赦免岳钟琪,放归田里。

到了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烧起战火。四川巡抚弹压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企图并吞小金川而发动的叛乱。叛军异常凶猛攻打其他土司,弹压损兵折将,反被其打败。云贵总督张广泗“征苗有功”,清廷派他作川陕总督,统军3万进剿大金川。藏族集居之地的大金川,在四川西北部。这里万山丛矗,林密山高,大渡河日夜奔流其间,叛军设数不清的明碉暗堡抵抗。张广泗劳师费饷,采取“以碉逼碉”的办法,费时6个月极力进攻,损兵折将,竟无尺寸之功。乾隆皇帝震怒,把督师的大学士纳亲和张广泗逮捕到京城,以失误军机处死。

乾隆十三年,放归整整十一年,已越过花甲之岁的岳钟琪又被乾隆颁发诏令重新召用。乾隆以岳钟琪“威望震诸番”,“命起钟琪,予总兵衔”,又授岳钟琪四川提督,再赐孔雀翎。素知岳钟琪韬略的经略大学士傅恒十分倚重他,用他的进军方略,调集精兵25000人,兵分两路直击莎罗奔。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马披坚执锐的岳钟琪大将军一如当年勇猛,雄风依旧,率兵连续攻占了康八达、塔高等山梁。曾跟随岳钟琪平西藏、征青海的莎罗奔,素惮畏岳钟琪大将军在大西北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无与伦比的神威,只好乞降。岳钟琪又“以十三骑入勒乌围开谕”,轻骑直入,威严诚勇,莎罗奔遂“清奉约束,顶经立誓”。前后胶着了三年的大小金川讨乱,岳钟琪以兵不血刃完胜大金川土司沙罗奔。乾隆皇帝闻捷报,甚是欣慰,特“谕奖钟琪,加太子少保,复封三等公,赐号曰‘威信’”,又命岳钟琪入觐,赏游紫禁城。乾隆皇帝御制《四十四年怀旧诗》列五功臣,五功通中,被乾隆皇帝谕之为“三朝武臣巨擘”者,岳钟琪是也!

乾隆十九年,四川重庆陈琨叛乱,六十九岁高龄的岳钟琪抱病出征平叛,凯旋班师途中于资州病逝。乾隆皇帝大恸,祭奠岳钟琪大将军,赐谥号曰“襄勤”。岳钟琪大将军有“儒将”之称,遗著《姜园诗集》《蛩呤诗草》行世。大将军岳钟琪,家国情怀,拳拳赤子之心,尽涵诗草吟中。

岳钟琪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战功显赫,被乾隆皇帝谕为“三朝武臣巨擘”丝毫也不夸张。史称“终清世,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钟琪一人而已”。

六、古城情缘

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的永泰古城,鸟瞰形如金龟,故又称“永泰龟城”,曾经是明清两朝一座显赫的军事要塞,四百多年来因战争而诞生兴起,又因自然环境的改变而衰落。这座古城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以西25公里处的寿鹿山北麓。

据《永泰城记》记载,雍正二年,岳钟琪衣锦还乡。他在“岳家坟掌”祭祖后,站在城南山坡上北望,沉思良久说道:“永泰城虽建造似龟形,但未有五脏,宜补之。”即捐资动员城堡中的兵民从城南五里处开暗渠引水直达城内,在城堡内又筑汲井五眼,以补龟城之五脏,并在北城角设一大池,叫“甘露池”,合诸井并为二腑,以补龟城地脉,增添龟城之灵气……至今,古城中的居民还在饮用五井之水。

饮水思源

您是松山脚下一望无际的

风吹草动的山川

您是祁连余脉横亘戈壁滩

佑护苍生的长城

您是古道西风瘦马

蹄疾远去的背影

您是康熙雍正乾隆

葳蕤蓬勃的巨擘

再一次触摸400多年来永泰古城战火硝烟的痕迹,转身回望九曲黄河,不息昼夜滔滔向东奔流,不知道暗淡了多少刀光剑影,也不知道远去了多少鼓角争鸣,但是,又岂能淘尽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对您的敬仰与侃侃而谈?

作者简介

王德健,网名:奔跑吧兄弟。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