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30岁一事无成,43岁逆风翻盘,靠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17 08:55:57 发布人:hao168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30岁的曾国藩和我们平凡人一样,一度上升无门,甚至穷到没钱回老家。直到43岁的时候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30岁的曾国藩和我们平凡人一样,一度上升无门,甚至穷到没钱回老家。直到43岁的时候,他才一鸣惊人,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大清举足轻重的人物。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之所以能逆风翻盘,关键是做到了这四件事。

01

修身:反躬自省,改恶习

《了凡四训》中有句话:“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如果想要获得福报避开祸患,先别说做什么善事,先从改变自己的错误开始。自省改过是一个很神奇的能力,这个能力越高强的人,越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人最忌讳自高自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避免的方法,就是遇到问题时,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假如能虚心地检讨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就能更好地认清自己,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才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曾国藩 行楷七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02

做事:勤谨精进,知进退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每个人的智商相差无几,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全是因为有人勤奋,有人懒惰而已。

曾国藩说:“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曾国藩的湘军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依靠这支部队,剿灭了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因为护国有功,他被封为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可谓权倾朝野。然而曾国藩并没有一点喜悦之色,因为他明白功高盖主的危害,更何况他并非满族,更容易遭到朝廷的猜忌。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让弟弟曾国荃赋闲回家。曾国藩是明智的,他的退让,让他避免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惨命运。

聪明人做事都会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他们明白什么时候可以高歌猛进,什么时候要急流勇退。生活并不只有勇往直前。也要明白曲径通幽的秒处。如果一味冒进,势必会给自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做事勤谨,知进退,才是打开人生最正确的方法。

曾国藩 行楷八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03

识人:选贤任能,识人才

曾国藩讲:“行政之要,首在得人。”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曾国藩认为:“考察人要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

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为大清笼络大批人才。据统计,大清约有40%的官员经过他的举荐。而这些人,不仅巩固的清朝的统治,同时也为曾国藩打下坚实的人脉。这是他在官场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择善而交、择真而交,识人用人,绝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该被表象蒙蔽。擦亮双眼识人,走到哪儿都不会吃亏。

曾国藩 行书七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04

治家:耕读俭朴,学做人

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正厅有副楹联:“居室以勤俭为本,力田与孝弟同科”,过日子,要勤劳俭朴,耕田务农,尊老爱幼,才能使对家族兴旺发达。

《曾国藩家书》中写道:“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耕宜读。

耕读传家,并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实实在地勤俭持家,低调做人。在家人面前,曾国藩既是长者,又是朋友。他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给予子女们很大的自由。他允许儿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科。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后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长子曾纪泽成了外交官,新疆的伊利就是他从沙俄手中收回的。次子曾纪鸿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曾国藩 行书十一言联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曾国藩的耕读俭朴的家风,让他的子孙受益匪浅。在他死后200年间,他的家族就出现了240多位杰出人物。古往今来,富不过三代的情况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能参透曾国藩耕读传家的真谛。所谓耕读传家就是:要知道做人的辛苦,自力更生,力求节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息,则难望有成。”

{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如果您喜欢此文,请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或点击文章标题下面“ 七彩人生 美丽世界”进行关注。

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 zhaoyongjing321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