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两个字可以总结,无论选拔人才还是培养人才都是这俩字

发布时间:2023-07-29 09:37:36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是我国清末非常出名的一个大臣,此人是晚清统治集团的领军人物。曾国藩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治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成为了一代人杰,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立功、立德、

曾国藩是我国清末非常出名的一个大臣,此人是晚清统治集团的领军人物。曾国藩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治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成为了一代人杰,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之一。

曾国藩凭借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最后成为了清朝的高官,后来他管理湘军内部事务,自始至终曾国藩在选用和培养人才上,都贯穿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只有两个字:“拙诚”。

在曾国藩看来:“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简而言之,就是以诚克伪,以拙破巧。曾国藩的这一原则,深受后人的尊崇,很多人也是运用他这一点来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具体运用“拙诚”这两个字的呢。

首先在选拔人才上,曾国藩的标准就是:“用兵之道,最贵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精诚,不贵权术”。曾国藩的意思就是,在选拔士兵的时候,士兵一定要自立自强,士兵应该朴实,应该非常踏实,不能是一些善于专营的人,更不能是浮夸虚伪之人。

曾国藩说过,自己最喜欢选拔的一类人就是看起来比较笨拙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呢?曾国藩解释过,他说,如果士兵的官气太重,心思太多,没有淳朴的气息,就不会好好跟着你干事情。

湘军中,凡是官气比较重的,心窍比较多的,曾国藩一定会训斥他们。在曾国藩看来,心窍太多的人,往往不能够将所有心思都投入到战争中,湘军之所以英勇无敌,就是因为他们将官气看的非常轻,这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

对德和才,曾国藩也有论述,他说这两者是不能够偏废的,德才兼备的人谁都喜欢,但是这样的人很难找,那么不好找应该如何选择呢?曾国藩说:“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遇人,自修之方,观人之术,皆以此为衡可矣”。这句话还是说,选拔人才的标准依旧是“拙诚”是最先考虑的。

这是选用人才的时候,曾国藩的方法,在培养人才方面,曾国藩还是运用“拙诚”这两个字,他非常推崇人才从基础做起,你的头脑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却愿意下笨功夫,功夫到了,就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

所以,在培养人才上,曾国藩要求以诚为本,以勤为用,他极其注重将领对士兵拙诚的把控。总之,曾国藩就是喜欢那种敏于行、讷于言的将领。

曾国藩手下的人才不在少数,可是呢?曾国藩对这些士兵,就像对自己的朋友一样,总是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即便有的士兵巧言令色,可是曾国藩依旧以诚相待,在曾国藩看来,对这样的人,如果你一直对他以诚相待,对方就不会再对你使诈了。

这估计是曾国藩让众人信府的重要原因吧,这或许也是曾国藩为什么被评为三不朽之一的原因吧。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