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马关遇刺为清朝减少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天上不会掉馅饼

发布时间:2023-03-17 09:34:06 发布人:hao168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李鸿章在结束了同日方的第三次谈判后,乘轿返回其下榻之处引接寺。引接寺,李鸿章赴日谈判的下榻之处4时30分,一行人行驶至距离住处50米地方的滨町电信局前,围观的日本民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李鸿章在结束了同日方的第三次谈判后,乘轿返回其下榻之处引接寺。

引接寺,李鸿章赴日谈判的下榻之处

4时30分,一行人行驶至距离住处50米地方的滨町电信局前,围观的日本民众越来越多。当轿子从人群中穿过时,突然有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日本暴徒,冲到轿前,一手按住轿夫肩膀,一手持着手枪对着李鸿章开枪。

子弹击中李鸿章左眼下方颊骨,李鸿章顿时鲜血直流,但依旧镇定自若,用手捂住伤口,缓缓走出轿子,徒步登上台阶,走回引接寺旅馆。

这就是李鸿章马关谈判期间遇刺的一个大体情况。

小山丰太郎,行刺李鸿章的凶手

关于李鸿章遇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马关谈判,日方向清廷索要三亿两白银的赔款,由于李鸿章遇刺,日方迫于舆论压力将所要赔款的数额减少为2亿两。李鸿章遇刺为大清减少了1亿两的赔款。

对于这种说法,笔者想说的是:一、天上不会掉馅饼。二、这种说法也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首先我们必须对马关谈判的一个大体过程有个基本的认识。马关谈判的过程,在李鸿章遇刺之前为停战谈判,而在李鸿章遇刺后才是媾和谈判。

停战谈判

由于清廷的屡战屡败,李鸿章赴日的首要目的就是同日方达成停战协议。而日方给出的停战条款如下图资料所示:

日方开给清廷的停战条件

从日方给出的条件可以看出两点:

一、日方给的停战条款十分的苛刻,他故意抛出一个清廷无法接受的停战条件,促使清廷打消停战的念头。这很好理解,日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他们还想在战场上进一步扩大优势,以便在谈判桌上能够进一步狮子大开口,因此他们并没有停战的意愿。

二、赔款割地等条款并不在停战条款的讨论范畴内。

所以问题来了,李鸿章遇刺之前,清日双方商讨的仅仅是停战条件,而并未对赔款割地等条款展开谈判。既然如此,所谓的李鸿章遇刺为清廷减少了1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种说法就是不成立的。

而清日双方关于赔款的谈判是发生在李鸿章遇刺之后的媾和谈判上。在媾和谈判上,日方对于赔款要求一开始开口3亿两白银,而后削减为2亿两。

马关春帆楼

于是,关于李鸿章遇刺为清廷减少1亿两赔款的谣言就这么散播开了。

我们必须厘清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清日双方关于赔款条件的谈判是在李鸿章遇刺之后,而李鸿章遇刺之前,双方并未对赔款数额展开谈判。因此,日方索要的赔款数额从3亿两减少到2亿两,跟李鸿章遇刺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

而日方在媾和谈判中,一开始就开出3亿两的索赔数额也不过是作为讨价还价所用,最后减为2亿两也纯属故作姿态。并且由于战场上势如破竹,在谈判过程中日方始终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李鸿章几乎无招架之力。在这种局面下不可能奢望因为李鸿章遇刺,就能减少1亿两赔款。

春帆楼谈判现场

但有一说一,李鸿章遇刺对于清廷代表团在谈判桌上是带来一定利好的,但是这一利好跟赔款数额没任何关系。

那是什么呢?如前面所讲的,李红章遇刺前,清日双方反复在停战条件上谈判,但日方并没有停战的意愿。

而李鸿章遇刺后,日本政府极为狼狈。他们生怕李鸿章以负伤为借口,中途归国,然后在国际上痛述日方的暴行,从而引来几个西方列强的干涉。

先是明治天皇闻讯后,立马派宫廷御医到马关为李鸿章疗伤;明治的皇后也亲制绷带赐予李鸿章,并加派护士照料。给予李鸿章最郑重的待遇和礼遇。

遇刺后的李鸿章,神情落寞

当然,日方深知仅仅做出这番表示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必须给予清廷一点“实惠”了。

为了把李鸿章遇刺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日方终于在停战问题上做出让步。答应给清廷一个为期三周的停战时间,停战范围为奉天、直隶、山东等地,(台湾、澎湖不在停战范围内)

这对于战场上屡战屡败,一溃千里的清军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利好。

而在三周的停战期间,清日双方必须就赔款、割地等媾和条款谈妥,如果媾和谈判破裂,则重新开战。

而李鸿章也在停战期间内,同日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字原件

小结:李鸿章遇刺前,清日双方并未对赔款这一媾和条款展开谈判,因此李鸿章遇刺跟日方减少1亿两白银赔款没任何关系。

李鸿章遇刺给清政府带来的唯一利好就是日方在停战问题上做出的让步。

(全文完)

参考书目:《甲午战争简史》马勇 寇伟编著

《甲午战争史》戚其章 著

《清日战争》宗泽亚 著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