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江西之困,是一生的第五大耻辱,也是为人处世关键飞跃

发布时间:2023-03-17 09:35:08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湘军的意外崛起,使内外交困的大清政府看到了希望,一时间曾国藩成了滔滔天下的中流砥柱。曾国藩(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虽然朝廷有褒奖,但是军队庞大,在曾国藩没有实权的情况下军饷仍然是湘军维持下去的第

曾国藩湘军的意外崛起,使内外交困的大清政府看到了希望,一时间曾国藩成了滔滔天下的中流砥柱。

曾国藩(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虽然朝廷有褒奖,但是军队庞大,在曾国藩没有实权的情况下军饷仍然是湘军维持下去的第一大难题。

曾国藩需要实权这一点咸丰皇帝是心知肚明,但是咸丰皇帝耍了个心眼:以前只知道曾国藩是个愤青,但现在曾国藩以侍郎的身份竟然振臂一呼,召集了好几万的军队,万一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军以后谋反朝廷了该怎么办?一支比太平军还厉害的军队。

所以咸丰皇帝不给曾国藩实权,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也是由于曾国藩傲娇的性格有关。

湘军成了清政府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所以在江西遭受攻击的时候,自然也想到了让曾国藩出省去支援困境中的江西。

由于湘军没有地方实权,湘军的军饷仍然是“就地筹饷”。但是江西的一把手巡抚陈启迈是个气度狭隘,寸拳必争的人,因此他对曾国藩是呼来喝去,指手画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国藩是谁?怎么能受得了让外行人对他指手画脚,他索性就自己筹集军饷,但自己筹集军饷有触犯了陈启迈的权利领域,于是陈启迈就带领江西同僚处处给曾国藩筹集军饷使绊子,甚至打击给曾国藩提供军饷的爱国人士。

陈启迈(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曾国藩的脾气肯定不惯着他,于是咸丰五年弹劾江西巡抚陈启迈,皇帝看了以后十分生气,立即对陈启迈进行了革职查办,随后安排文俊担任江西巡抚。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重复了湖南长沙第四次受耻辱的经验。文俊仍然是带领江西同僚同曾国藩开启对抗,甚至曾国藩的兵勇也被人毒打、侮辱。

正当曾国藩在江西寸步难行、痛苦万分时,他接到了父亲的讣告,他立刻上书要求回家守孝,甚至都没有等皇帝的批复,办完事情,皇帝想让他继续带兵,曾国藩借机告诉皇帝做官的潜规则,还表明自己没有实权,很难筹军饷,带军队。

咸丰皇帝心里其实知道这些,然而正直太平军内部产生矛盾,清军节节胜利,咸丰一看基本可以不需要曾国藩了,于是就顺水推舟答应了曾国藩三年守孝的请求,实际上是解除了曾国藩的兵权。

曾国藩这下傻眼了,本想说说困难讨点实权,没想到兵权整没了,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湘军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余下的这一年曾国藩脾气特别暴躁,与自己的几个弟弟和弟媳妇都发生了矛盾,甚至出言蛮不讲理,就像一个暴躁的老头。

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送给他的老庄著作读起来,意想不到的是老庄的思想给了他天大的启示,他开始反思自己,反思几十年的为官之道,豁然开朗。

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行事太过刚强,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确实弱者。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上天总是眷顾至善之人,本以为与自己没有关系的太平天国之战,又回光返照,太平军一路攻下江南、江北大营,势如破竹。

无奈之举,咸丰皇帝于咸丰八年再次启用曾国藩,曾国藩这次不在讲求任何条件,立刻出山。

这次出山,曾国藩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大家都感觉不太真实。第一,变得和气、谦虚、周到。第二,对于咸丰皇帝,曾国藩不买直言顶撞,而是学会了打太极。第三,他大力推荐保举自己的下属,给自己的下属升职的空间。第四,治军也不在一味从严了,而是宽松和严肃同行。

曾国藩的老部下胡林翼都说: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

胡林翼(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晚年的曾国藩可以说得上是“老奸巨猾”了。在大多数时候,他对上对下都执行了以诚相待,以拙胜巧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不顾自身利益,以身报国的。

比如天津教案中,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负起“卖国”的罪名,是自己多年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

曾国藩的一生没有被挫折打垮,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挫折中斩关夺隘,终于练就了一身伸缩如意的处世之道。曾国藩自己说过,挫折是他成长的动力,他也经常鼓励他的弟弟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要不屈不挠,化被动为主动,扩展心胸,增长本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