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不好,错!曾国藩告诉你:他吃了4次大亏,却悟成“完人”

发布时间:2023-07-31 08:44:15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被为半个圣人,被后世评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到今天许多公司仍然在学习曾国藩,他30岁以前非常平庸,而入朝为官后10年7迁,连续升了7次官,他自己写信回家时都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升官很快

曾国藩被为半个圣人,被后世评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到今天许多公司仍然在学习曾国藩,他30岁以前非常平庸,而入朝为官后10年7迁,连续升了7次官,他自己写信回家时都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升官很快。”

别看曾国藩官升的快,但他在北京当官的这10年里,过的一点都不开心,曾国藩曾在他的家书里写到,他一生中吃过四次大亏,正是这四次大亏让他成长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曾国藩最终成为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完全得益于这四次大亏!

第一次大亏:太侮辱人

曾国藩小时读书太笨,他不像王阳明从小聪明、立志要做圣人,曾国藩曾经多次参加考试,或许真的是曾国藩天资太差,也可能是父亲曾麟书的教育有问题,曾国藩前五次考秀才,都落榜了。

道光12年(1892年),曾国藩参加考试时,却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奇耻大辱。

发榜当天,却被学台(相当今天的省教育厅长)悬牌,责其“文理太浅”,以佾生注册。

所谓“佾生”就是指他的成绩还可以,虽然不能入围,但可以下次直接来参加院试,不用参加县试、府试,所以又称为”半个秀才“。

在普通人看来,能获得“佾生”的资格也算是有了半张入场券了,但在曾国藩看来,被当众宣告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于是,他回家闭门读书,这一次“悬牌批责”反而成了促使他奋发的动力,学了16年都没有学通的曾国藩好像在那一天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文理大有长进。

终于在第7次参加考试时,中了秀才,至此,曾国藩像开了挂一样,又连续中了举人,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第二堑:汇报工作被群嘲

曾国藩在北京当官虽然升迁很快,但他的人缘却非常差,他就像官场的清流,鄙视人家结党、贪污。

咸丰皇帝上任之初,为了拉近与大臣们的关系,曾下令说:“你们有什么建议,就都提出来吧!

曾国藩一听,这正是我施展抱负的好时候啊,于是他就上书提议说:皇上,咱们应该勤奋,每天要做日课!

咸丰一听,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就好:“那你把这个日课要如何开展计划一下,做一下规划图吧。

结果曾国藩就把计划图交了上去,结果这个图画得实在太丑了,还被咸丰当众展示,引来众大臣们嘲笑不已。

第三堑是:1854年,曾国藩的湘军首战兵败时,曾国藩不堪打击准备投水自尽。

第四堑:他在江西时,整个江西的地方官员都不买他的账,在江西九江兵败后,却被江西巡抚处处刁难,甚至被围困南昌时,江西没有一个官员出手救他,反而是幸灾乐祸。

从以上四次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前半生过的是真惨,考试成绩差被当众奚落,认真上书却被大臣群嘲,带兵平乱被困却无一人救他。

这样的打击真不是一个普通人能承受的,但从曾国藩兵败想自杀这事就可以看出,曾国藩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受到挫折和普通人的处理方式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正是这种耿直、尖锐的性格,让曾国藩在前半生官场中混得并不如意,而真正让他产生变化的是在江西带兵的那段经历。

当时江西巡抚是陈启迈对曾国藩“多方掣肘,动不动就不肯给饷“在江西时,曾国藩真的感受到了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处处受制,如果没有权,在江西真的太难了。

这时,正好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按规矩曾国藩需要回家守孝,而咸丰说:这是什么关键时刻,你别守孝了,回来带兵吧!

当时,整个大清国里能打的也就只有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一看这是需要他啊,那就得讲讲条件,于是就给咸丰说:“让我出来带兵可以,你得给我个地方大员的官,没实权,太难了。

这时,太平天国也开始了内乱,咸丰便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给权,那以后曾国藩尾大不掉怎么办?

于是,咸丰就说:“那你回去守丧吧!”

就这样,曾国藩回家守孝了,刚回家的曾国藩非常暴躁,逮谁骂谁,家里所有人都绕着他走。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做大事的人,都是经历过磨砺后,才能成大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强者,不是看他曾站得有多高,而是看他跌入谷底后,能否有反弹的能力。

很快,曾国藩就向世人证明了,他果然是“完人”。

在官场沉浮多年后,曾国藩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他悟出了“身处逆境时应如何应对”的道理。

人在处于逆境时,最应该学习的是伯奇,相传伯奇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那时伯奇的生母去世了,无依无靠的他只得“衣荷之叶兮叶易穿,采葶花以为食兮不下咽”。

当他亲生父亲得知儿子的坚韧精神后,十分感动,将他重新接了回去。

这个故事让曾国藩悟到:接受现实并不等于逆来顺受,而是尽一切可能去改变自身,这才有重新崛起的可能。

曾国藩在吃了这四次大亏后,反省得出的结论,反而让他的人生开始逆袭,过去,他是一个愤青,看不顺眼的一定要说出来,而第四次大亏后,他开始反思,每天在日记中反思自己。

1858年,曾国藩再次带湘军平乱,这一次,他学会了太极,咸丰让他去四川,他知道去四川一定是死,按以前他的性格肯定就直接上书说:“不去了。”而这一次,曾国藩却回道:“好的,臣马上就去”。然而,又一直不动身,但同时,又不停地给皇帝说,我处理完这个事,马上就去。

这一次,所有人都发现曾国藩变了,不再像过去那样,而是见谁都客客气气的,和谁都相处的很友好。

当时有一句话叫,朝中有三人不可欺:第一:李鸿章,不能欺,因为太聪明。

第二:左宗棠,不敢欺,因为他有仇必服。

第三:曾国藩,不忍欺,因为这人太好了,不忍心欺负他。

可见,曾国藩在守丧前和受丧后的这两年中,整个人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曾国藩四堑后逆袭的故事,可以知道,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磨砺出来的,挫折和失败并不是人生中的“意外”,而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必然。

吃亏并不是坏事,而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曾国藩为什么至今仍被无数人所崇拜,他和王阳明都是圣人,不同的是王阳明属于天纵奇才,太聪明了,35天平定宁王叛乱,而曾国藩呢,文人带官从失败到投水自尽,再到“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一路上用的都是笨办法,但不同的是曾国藩的勤奋,他的人生逆袭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恒、勤”。

所以大家都愿意研究曾国藩,因为真正平凡的人的成功,才是最容易复制的。

今天阿浪推荐大家读一下《曾国藩》这套书总共分为《血祭》、《野焚》、《黑雨》三册,是著名清史小说家唐浩明先生的代表作,这套书以小说的形式深动的再现了曾国藩的教子之道,还有他的为官之道、处世哲学。

当我们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时,不妨翻一下他的书,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喜欢收藏名人书籍的也可以购买阅读,本书从装帧设计到印刷工艺以及纸张都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为了方便阅读,采用的都是进口加厚、高白的纸张,确实值得收藏。

下面是购买链接,书不贵全套,厚厚的三大本仅需43.8元,除掉运费一本不到10元,不过一包烟钱,就可以读到完人曾国藩的传世之作,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