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道光时期民间屡次发起抗清斗争的原因,以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31 09:26:54 发布人:hao168

嘉庆、道光年间,发生过多起民间自行组织的抗清斗争,其对清朝统治也带来了一定的打击,并为日后清朝统治危机埋下了伏笔。一、川楚陕白莲教的反清斗争明清时期,白莲教被当局宣布为非法,但仍在民间继续传播,时常成

嘉庆、道光年间,发生过多起民间自行组织的抗清斗争,其对清朝统治也带来了一定的打击,并为日后清朝统治危机埋下了伏笔。

一、川楚陕白莲教的反清斗争

明清时期,白莲教被当局宣布为非法,但仍在民间继续传播,时常成为组织下层民众反抗专制压迫的工具。清初,专制统治加强,社会控制比较严厉,加之"康乾盛世"的出现,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白莲教悄然传播,未见有大规模的起事。

随着乾隆后期社会矛盾的滋生、激化,白莲教日益活跃,累积而形成震撼清朝统治的大规模民间反抗斗争。

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区,重峦叠嶂,森林茂密,人烟稀少,是政治统治既薄弱又败坏的地区。在人口持续增长,局部地区出现人地矛盾情况下,许多无地或失地人口形成流民,移居深山老林。

他们在这里艰辛劳作,却由于阶级剥削与政治压迫,生计维艰,生存前景渺茫,遂形成白莲教传播的适宜土壤。他们宣传习教之人“不携赀粮,穿衣吃饭,不分尔我”,对贫穷民众颇有吸引力。白莲教秘密而又广泛的传播,引起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搜捕教徒。

搜捕过程中,贪官污吏趁机敲诈勒索,民怨沸腾。嘉庆元年(1796)正月,张正谟、聂人杰等率教徒在湖北荆州府枝江首先举事,很快得到荆门州、宜昌府、施南府、郧阳府、襄阳府、汉阳府教众的响应。

同年八月,王聪儿、姚之富等统率的军队已达四五万人,活跃于川楚陕边境地区。湖北白莲教起兵后,四川、陕西教众起而响应。嘉庆元年,四川达州、陕西兴安府等地多处教众举兵反清,但与湖北白莲教一样陆续失败,残余力量大部分活跃于四川。

由于清朝的八旗、绿营军队长期腐败,不堪征战,各地士绅、地主组织的乡勇、团练成为镇压白莲教的重要力量。起义军于嘉庆五年后退入深山老林,诸部陆续败亡。嘉庆七年(1802)底,清军统帅额勒登保上奏朝廷“大功裁定”。但白莲教军队的余部坚持到嘉庆九年(1804)方告彻底失败。

此次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载,波及川、楚、陕、豫、甘5省。为镇压起义,清朝出动京营及16个省的数十万军队,耗费饷银达2亿两。战争暴露出清朝上下吏治腐败,已成顽疾;八旗、绿营大多邱惰不堪,不得不借助乡勇、团练武装。白莲教起义事件通常被历史学家看作清朝统治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二、湘黔苗民的反清斗争

湖南、贵州、四川交界地区,是苗族长期聚居区。明朝时,这里实行土司制。清朝康熙、雍正时期苗疆改土归流,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社会进步加速,但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压迫政策,也导致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地主、商人掠夺苗民土地,兼放高利贷剥削,许多苗民因此更加贫困,加之官吏、兵弁的压迫,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湖南永绥厅、乾州厅、凤凰厅、贵州松桃厅苗民,在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等人领导下起兵反清,并得到一些穷苦汉民的响应。清军前往镇压,总兵明安图、副将伊萨纳等战死。苗民包围永绥城,攻克乾州城。云贵总督福康安、湖广总督福宁、四川总督和琳分率清军围剿。到嘉庆元年(1796)底,苗民反抗斗争失败,其小规模的反抗则持续到了嘉庆十二年(1807)。

镇压苗民反抗后,清朝统治者调整政策,对苗民适当让步。其中包括:在苗区设置非世袭的苗官,“以苗治苗”;采取“均田”、“屯田”,归还部分被占的苗民土地;普设“苗学”,推广文化教育。

这些措施,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有益于苗族的文化教育发展。但清政府同时实施的禁止苗汉通婚、加强对苗区的军事控制与封锁等措施,则滞缓了苗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三、秘密社会的反清活动

“秘密社会”是学者对清代秘密宗教、秘密会党及其结社的合称。秘密宗教出现较早,以白莲教及其支派、流派为主体,盛行于北方,以乡村为主要根据地。

会党发展于清朝中后期南方各省,其中天地会系统最繁盛,以沿交通线的都邑市镇为活动根据地。这些下层民间组织,或不见容于当朝法律,或秘密从事反对当局统治的活动,故被今人统称之为"秘密社会"。

秘密宗教组织内部生活互助,患难相恤,宣传人教可以摆脱现实愁苦,可以“避劫”,为下层民众尤其是穷苦百姓提供了精神慰藉。但是,清代的这类秘密的宗教、社会性宣传、活动,构成了对国家权威的挑战,矛盾逐步激化,最终导致武力对抗。

秘密宗教组织的反清斗争自乾隆朝就频繁发生。乾隆四年(1739),河南伊阳白莲教起事。乾隆十三年(1748),福建瓯宁、宁化罗教起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白莲教支派清水教在王伦领导下于山东寿张起事,攻取县城,占领临清,旋败于清军重兵。乾隆四十二年(1777),甘肃河州白莲教起事,一度进攻河州。乾隆五十一年(1786),河北大名府八卦教起事。

川楚陕白莲教反清斗争被镇压后,秘密宗教的反清活动依然活跃。嘉庆十八年(1813),京畿、豫鲁爆发了天理教暴动。天理教由白莲教支派八卦教发展而来,教首是李文成、林清。

他们宣传李文成是李自成转世,准备反清起义,不料事机泄露,李文成在河南滑县被捕人狱,教徒遂于嘉庆十八年九月暴动,攻克滑县县城,进围浚县。

直隶长垣、定陶、山东曹县天理教徒也揭竿而起。林清组织京畿地区教徒潜入京城,于九月十五日进攻皇宫,其中东华门一路冲至隆宗门,因众寡不敌而失败,史称“癸酉之变”。林清在大兴县被捕遇害。清政府迅速调集重兵围剿,十一月宣告平定,李文成自焚于辉县。

清代会党是一种秘密帮会组织,以天地会(又称洪门)系统为主体,贫穷劳动者、移民、游民是其主要成员。会内有会规,如入会仪式、结拜誓言、联络暗号等。初创时是互助性秘密团体,因屡遭镇压,反清色彩日益浓重,并不断变换出许多名称。自乾隆后期以降,天地会系统发动了多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清武装斗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林爽文率台湾天地会众起事,先后攻破彰化、诸罗县城。庄大田于台湾南部响应,攻占凤山县城。林爽文自称"盟主大元帅”,建元“天运”。其队伍迅速壮大,不断击败清军,清军只能困守几座孤城。翌年六月,乾隆皇帝命福康安为将军,调动数万大军赴台镇压,林爽文被俘。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月,庄大田也战败被俘。

乾嘉道时期,秘密社会还有许多小规模的和未遂的反清暴动。秘密社会的空前活跃,表明下层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益偏离统治阶级期望的轨道,也是人口持续增长、社会矛盾不断生成时期社会控制逐渐失序的表现。他们频繁的活动,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由盛而衰,并酝酿给清朝以更大的打击。

四、张格尔在西北地区的叛乱

清朝对边疆各族,实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民族政策,使包括新疆南部在内的边疆地区得到了稳定。

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朝政治腐败日深,在南疆的地方官员与伯克勾结,对当地居民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致使民怨沸腾,张格尔乘机发动了叛乱。

张格尔是大和卓布拉尼敦的后裔,他得知南疆人民对清朝统治不满,便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攻清军哨卡,遭失败外逃。道光六年(1826)六月,张格尔在浩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和英国殖民分子支持下,纠集武装闯入南疆,煽动反清叛乱,浩罕汗亲率大军万余人入侵,进攻喀什噶尔城,被清军击溃,退回浩罕,但其中3000人受张格尔引诱,充当叛乱主力。

由于南疆清军兵力薄弱,抵御两月之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西四城”陆续失陷。张格尔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意即“圣裔张格尔国王",建立政权。随后,张格尔派兵东犯,为支持战争,在占领区横征暴敛,激起当地民众愤恨。

清政府任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调集包括东北八旗兵在内的大批军队平叛。道光七年(1827)二月,清军开始大规模向喀什噶尔进军,三月初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城次第收复。叛乱基本裁定,但张格尔逃脱,流窜境外,企图东山再起。该年十二月,他率500余乌合之众来犯,被清军全部歼灭,张格尔本人落网,押赴京师处决。

张格尔起事,是外国殖民势力支持下的少数民族贵族叛乱。英国殖民分子为叛军提供物资援助,包括武器,并帮助训练军队,其用心昭然若揭。张格尔叛乱虽未得逞,但却敲响了19世纪清朝边疆危机的警钟。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