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八王议政是怎么一回事?八王议政真的可以威胁皇权吗

发布时间:2023-07-31 11:19:46 发布人:hao168

所谓“八王议政”是小说中的情节,在真实的历史中,清朝的贵族议政制度叫做“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皇室和八旗亲贵组成的决策机构。奴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之后,曾置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与诸贝勒每五日

所谓“八王议政”是小说中的情节,在真实的历史中,清朝的贵族议政制度叫做“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皇室和八旗亲贵组成的决策机构。

奴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之后,曾置议政大臣五人,理事大臣十人,与诸贝勒每五日朝集一次,共同协议国政,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部落决策形式,说白了就是召集一帮子子侄和重臣讨论下国家大事。

皇太极继位之后继承这种制度,并在称帝之后进一步完善了这种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由皇太极确立的。

(皇太极时期正式出现了议政王大臣的名称)

在皇太极时期,平常政务由内三院和八衙门负责,重要的军国大事则有议政王大臣会议负责。

不过作为清朝由部落向国家转变的关键君主,皇太极在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同时也在打压议政王大臣的权力,他进一步扩大会议的参与人数,将许多低级别的贵族也纳入与会范围,甚至连少数八旗汉军大臣也可旁听议政。

到清军入关之初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清廷的快速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关内的局势瞬息万变,议政王大臣会议集决策与执行为一体,对战事的反应也要更快。

在顺治时期,可以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员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八旗都统、六部满蒙尚书、领侍卫内大臣以及部分在旗大臣。

注意,“议政王大臣会议”也称“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通常是不允许汉族官员参与的,只有极少数拥有旗籍的汉军大臣可以参加。

但是随着关内的平定,尤其是在康熙亲政之后,康熙开始再度着手加强军权,议政王大臣会议便开始走向衰落。

(康熙画像)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 年,康熙设立南书房,挑选亲近大臣入职其中,许多军国大事不再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到雍正继位后又设立了军机处,所有军国大事都交由军机处处理,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彻底架空,几乎成为虚衔。

(军机处旧址)

至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乾隆帝谕旨称:

“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议政虚衔,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祇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自此议政王大臣一职被正式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此消亡。

总的来说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一种原始的部落协商会议演变而来的,该机构起源于努尔哈赤,定型于皇太极,但是从皇太极开始,清朝历代皇帝都在不断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其实到康熙亲政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就已经形同虚设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