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拥有相互独立的两套排水系统,近年来暗沟常清出塑料袋等

发布时间:2023-07-31 23:17:16 发布人:hao168

近日,北京迎来强降雨天气,故宫再现“九龙吐水”。新京报记者今天(7月31日)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暴雨中安然无恙。紫禁城的雨水排水系统始建于明代,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

近日,北京迎来强降雨天气,故宫再现“九龙吐水”。新京报记者今天(7月31日)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暴雨中安然无恙。

紫禁城的雨水排水系统始建于明代,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的长度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故宫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故宫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并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

7月31日,雨水顺着故宫午门城楼的排水系统流下。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此前强降雨出现短时积水,暗沟清出矿泉水瓶、塑料袋等

7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故宫部分区域出现短时积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故宫博物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介绍,7月22日的降水,是故宫今年入夏以来遭遇的第一场强降水,24小时降水量达到93.5毫米,接近大暴雨级别,其中8时最大小时雨强达到50.4毫米,达到暴雨级别。“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对全院所有区域进行地毯式巡视、排查,发现隐患第一时间处置。”

“经过巡视,开放区域有一处严重积水,位于慈宁宫院落西侧,由于雨强较大,短时间内积水达到17厘米,故宫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排水等措施,雨后积水迅速排出;8处轻度积水,最大水深6厘米,雨后半小时内完全排出。”狄雅静说。

通过对积水区域反复排查,故宫工作人员观察到慈宁宫西侧排水能力较往年明显下降,随后进行全面检查,并挖开了围房后墙支沟和暗沟的交接点,从暗沟中清理出大量的淤泥和矿泉水瓶、塑料袋等杂物。通过对现场分析,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因为短时雨强过大,冲落屋面夹垄灰,与少部分观众丢弃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杂物一起冲进排水沟内,堵塞排水口。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暗沟清理,恢复院落排水能力,同时进行支沟构造修复。”狄雅静说,“根据记录和经验,我们也总结了故宫易积水、漏雨的区域和建筑,并对其加强巡视和保养。比如慈宁宫,就是我们较为关注的区域,因为它的排水沟暗沟从进深较大的房屋下通过与院外的支沟相连,清淘非常不易。因此,几乎每场雨中、雨后我们都会去现场检查,一直未发现明显的积水现象,一般大雨后30分钟之内就能将院落的水排走。”

7月31日,慈宁宫西侧明沟排水口。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近年来维护排水系统时,发现过塑料袋、衣物等

“故宫的雨水排水仍然延用紫禁城古雨水系统,自然排放至金水河内。大家所说的‘600年故宫不会积水’,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故宫即使有了积水,也能迅速排干。实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依靠的是故宫良好的古雨水系统,另一方面,后期清理维护工作也是防汛里不可或缺的环节。”故宫博物院行政处副处长于翔说。

于翔介绍,汛期前期,一般每年5月至6月,工作人员会对院内古雨水市政污水进行日常清理,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汛中期7月至8月,除了做好日常清理工作外,故宫还备有十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对院内积水区进行清理;汛后期9月至10月,工作人员会对雨后的古雨水和市政污水进行清理,同时总结汛期出现的问题,会同古建部门和修缮部门对存在的隐患进行修复。

紫禁城建造时,就已经设计了复杂完善的排水系统,并且明、清两代均对修缮维护排水系统等作出严格规定。“但是,在紫禁城排水系统设计建造以及修缮维护时,考虑的主要是屋面夹垄灰、枯枝落叶等常规的淤泥等,对于这些污物,通过雨水冲刷、日常清淘等就能够基本保持排水网络的畅通。”于翔说,近年来工作人员在日常维护时,在排水系统中发现了大量塑料袋、矿泉水瓶、纸张等杂物,甚至还发现过毛巾、衣物等物品,这些现代工业的产物无法像泥灰一样被雨水冲刷,反而非常容易堵塞在排水暗沟的拐角处、支沟与暗沟的连接处等狭窄、不易发现和清淘的部位,一旦出现几个点位的堵塞,往往就可能导致部分排水设施工作不畅。

7月31日,北京持续的降雨让故宫再次呈现“九龙吐水”的壮观景象。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故宫拥有相互独立的两套排水系统

自然灾害中水灾一直是古建筑需要重点应对的风险,水灾也是北京地区出现频率较高而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古以来北京的城市和古建筑群都设计了防洪排涝系统,紫禁城也不例外。狄雅静介绍,目前,故宫拥有相互独立的两套排水系统,其中,故宫市政污水系统建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为了保障故宫对观众开放后如厕问题等,经专业规划设计、上级单位审核审批后建设;而雨水排水仍然沿用古雨水系统排放至金水河内。

紫禁城的雨水排水是一个复杂体系。院落一般中间高边上低,北高南低,将院落的水通过钱眼儿导入暗沟内或是排到院落两侧的明沟中,明沟遇到台基和建筑就从其下开石券洞,使水流过,明沟暗沟沟通各个宫殿院落,最终将水导入金水河中,汇入城市河道。

这些沟渠系统建于明代,工程之浩大超过地面上的金水河。明、清两代均有规定,每年按时淘修宫内沟渠,比如清代大多是在每年3月开展此项工作。历代不断疏通保养,才能够保持600年基本畅通。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奏为派员疏濬紫禁城内河道淤塞事折(清)》。故宫博物院供图

狄雅静介绍,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成立后,始终把防汛工作作为故宫建筑保护和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防汛工作小组进行水灾防范。在日常管理上,不仅建立了包含排水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管网信息系统,雨后及时进行院落巡查以记录排水堵点,而且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会进行排水沟检查、淘通、清理工作。

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处长房小妹表示,故宫会提前准备各类防汛物资,晚封门时遇有观众退场困难,工作人员将为没有雨具的观众发放一次性雨衣并协助退场。根据《故宫博物院气象灾害开放应急方案》,在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后,将关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皇极殿、咸若馆、寿康宫前后殿及前殿东配殿。

新京报记者 郭薇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