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为何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算是奇迹

发布时间:2023-03-17 10:30:45 发布人:hao168

在古代的时候,帝王可以说是享受着天下最优渥的条件,很让人羡慕。不仅物质上有着很好的保障,另外享受天下最好的医疗资源,每天都会有太医过来请平安脉。如果身体有问题,肯定会被太医及时“捕捉到”。但是古代还有

在古代的时候,帝王可以说是享受着天下最优渥的条件,很让人羡慕。不仅物质上有着很好的保障,另外享受天下最好的医疗资源,每天都会有太医过来请平安脉。如果身体有问题,肯定会被太医及时“捕捉到”。但是古代还有一个“规律”,古代皇帝短命人真多,“抛出”被人杀之外,因疾病而亡的占据很大比例。

清朝有短命的皇帝,譬如顺治、光绪,只不过各有死因。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而顺治帝死于天花,其实后者早逝并不意外。如果看顺治帝一生的活动,只能说活到24岁都已经算是奇迹。

清朝皇帝并不长寿

在清朝众多皇帝当中,寿命比较长的可能就是乾隆帝,活了80多岁。大多数人寿命都不算是特别长。有很多都是正值壮年去世,留下了不小遗憾。按照皇帝来讲,五十岁应该是最好的年华,无论是才华、御下手段都不错。如果这个年龄段去世,应该是很大的“遗憾”。

当然知名度最高的还是雍正皇帝,就是被活活给“累死”,每天忙着处理朝政。看一下他“日常活动表”,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休息时间”,就算是铁打筋骨都熬不住。和他有同样情况还有一个人,就是顺治,年轻时为了学习,把自己逼得“很紧”。

顺治皇帝6岁继承皇位,当了18年皇帝,就告别人世。联系到他父亲,以及母亲的寿命岁数来看,他先天身体还不错,只能说早逝就是后天“造成”。“多因病后退,少及时还”看他一辈子,先后遭受几次重大打击,天花最终“击垮”她。

一辈子不当家

某种情况下,皇位并非他想当,而是母亲孝庄太后“硬安排”。皇太极死后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当时朝廷“无人当家做主”,这个时候她母亲发挥很大的作用,“力保”儿子上位。除了联系到姑母哲哲皇后支持,还有“摄政王”多尔衮,这位娶的也是一个蒙古贵女,和孝庄太后都是同一个家族。

那时满族和蒙古族联姻很厉害,蒙古族支持,对于满族显得很关键。这是孝庄太后这一派系获得蒙古支持,算是一个很大“助力”。那时皇太极的长子已长大成人,还有皇太极兄弟权利很大,算是竞争很激烈。少数民族政权并非像汉族政权,哥哥死了弟弟也能当皇帝。换句话来说,谁的力量强谁就是最后赢家。

凭借多尔衮的能力,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不用顾虑其他人反对。与其愿意去触碰忌讳,引起其他人针对,不如从小皇子当中选择。推举谁称帝,也是几方“斡旋”结果,年仅6岁的顺治上位,各方都同意。自从顺治当上皇帝之后,面临的困难很大,朝廷并不是他说了算,而是母亲和多尔衮当家。

朝廷上多尔衮掌控欲很强,并不喜欢汉族的文化,如果清朝地盘仅在东北三省还行,但是这时已经入了关,明显不符合现实。无形当中给顺治帝以后执政,增加很大“困难”,文化课明显不足。好不容易熬到多尔衮“去世”,他才正式学习汉学文化,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可叹那时还没有成年,这么学习何尝不是“损耗”身体。

生活过得并不如意

在一个男孩子“最无忧无虑”阶段,顺治帝承受“太多负担”,客观上影响他寿命。想知道亲生母亲和多尔衮的“关系”,内心郁郁寡欢,对他身体造成不小影响。每次面对那些清朝宗室都承担,很小“精神压力”,心情过得很压抑。

孝庄太后在历史上以“贤后”著称,对于大清朝有偌大功劳,但是对于儿子的教育,确实值得商榷。两个人早先在一些问题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分歧,比方说对待汉族文化态度,一开始孝庄太后并不是很赞成。还有关于皇后的人选,后宫主位倾向于“蒙古贵女”,在清廷后宫蒙古族嫔妃很高。

爱妃去世失去最后指望

这个时候的顺治帝遇到“心仪女子”,就是董鄂妃,这是一个大家闺秀类型的女孩子。算是顺治帝心仪的女神,两个人感情很好,还生下一个阿哥。在清朝有一个“规律”,不少皇帝爱妃孩子,多数都是夭折命,似乎就是“情深不寿、智极必伤”。

原本顺治帝想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在苦闷的皇宫生活中,董鄂妃母子似乎就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然而老天爷似乎看不惯他们的生活,先是爱子因病去世,对于董鄂妃是重大“打击”。身为母亲亲眼目睹儿子去世,内心心里有多苦,导致她长时间郁郁寡欢,没多久就去世。一夜之间痛失爱子和孩子,对于顺治帝来讲是痛彻心扉,犹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很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强撑着生活,没多久感染天花。天花在当时算是一个疑难疾病,能活下来人很少,这时没有盼头顺治,内心早有没有求红心态。儿子、妻子去世,让他对人世间没有什么眷恋。最终在24岁正值盛年时告别这个世界,留下无尽的遗憾。

后人对于顺治帝的评价,可能因为他母亲孝庄太后,以及康熙的缘故,一直是看不起态度。那种情况下,难免会“贬低”顺治,何尝不是对他有一种不公平的评价。作为清朝入关第1位皇帝,他顺应历史的潮流,虚心接受汉文化,完成很好过渡租用。对于清朝日后的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值得后人肯定。

喜欢的点个关注吧~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