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辛丑条约》,列强们的分赃协议关键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前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惨败,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根据《
清史:《辛丑条约》,列强们的分赃协议
关键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前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惨败,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后果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清朝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过程始末
一、《辛丑条约》签订
公元1901年,清廷委派的议和代表李鸿章和各国使臣签订议和条约,史称《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产物,各国占领北京后,期望通过议和来获取利益,而慈禧也在北京沦陷前一路逃至西安,并委任李鸿章为议和代表与各国议和,以便尽早平息战事。
李鸿章接到委任后,立刻致电各国公使,说自己代表清廷与各国议和。但列强的反应并不积极,他们在侵华战争前多次和清政府交涉,每次得到的承诺都没兑现,根本不信清廷有诚意。
列强对李鸿章当议和代表也充满疑虑,李鸿章是清廷开明官员中的领袖人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李鸿章是清朝仅有的能和列强争论的人,其实是说李鸿章这人不好对付。八国联军大沽舰队司令官说,李鸿章人在上海,他要是坐船经过大沽口进京,就把他抓起来当人质。
▲伊藤博文画像
二、俄、美两国的态度不同
但俄、美两国的态度不同,他们常在列强侵华过程中充当调解员,从而拉近和清廷的关系,以便获得更多好处。两国认为僵持下去没意义,答应李鸿章进京,但没有承认李的代表身份。
各国代表不认李鸿章的代表身份,是因在如何勒索中国的问题上还没达成共识,他们需要事先商量,如何在各国利益不冲突的条件下,将本国利益最大化。李鸿章进京后,各国公使找借口说,你的代表身份是清廷危急时通过电报任命的,不够正式,我们无法相信它的权威性。
各国很快就条约内容展开商议,德国和俄国最先提出条约框架,不外乎是赔款和惩办战犯等,可法国说你们提出的意见不够彻底,如果将来再发生损伤各国利益的事情,又该怎么办?
于是法国提出新方案,增加北京使馆驻兵和拆除大沽炮台的要求,使馆驻兵能保护各国安全,大沽炮台扼守京津,拆掉后便于列强危急时刻进兵北京,各国都认为法国的提案考虑周全。
在法国提案的基础上,各国仔细研究,最终达成共识,将议和大纲交给了李鸿章。他们还特别说,这就是各国提出的要求,应当尽快交给中国皇帝取得答复,并询问李鸿章的代表资格。
各国此前不认李鸿章议和身份,是各国需要商量和约内容,而此时再问是怕李鸿章做不了主。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同来,他们决定在议和中占据主动,把清廷授予的代表证书给各国看,然后却反问道,我们有了代表证书,可你们有么?各国公使没有,李鸿章占据了谈判主动权。
▲奕劻画像
三、各国最终接受了李鸿章的说法
俄国看奕劻和李鸿章来者不善,派公使格尔斯密访李鸿章,说现在各国提出的议和要求,已经非常友好了,如果不尽快答应,只怕会夜长梦多。各国公使也扬言说,议和不成就再开战。
在列强的软硬兼施下,李鸿章致电慈禧说明情况,慈禧此时逃难再西安,她曾对各国宣战,最害怕各国把自己当战犯,看到惩办战犯的名单里没自己的名字,告诉李鸿章条约可以接受。
▲慈禧剧照
慈禧还给李鸿章致电说,考虑到宗庙社稷,只能委曲求全,各国提出的要求很多,能够为大清争取利益的时候,你还得尽力补救。清廷接纳了各国的议和大纲,但矛盾接着又发生了。
清廷对议和大纲没有意见,现在需要讨论条约的具体细节。最重要的内容是惩办战犯,英法两国认为,清廷宗室端王载漪和辅国公载澜曾支持义和团,应当处死,俄日美等却不同意。
反对各国认为杀掉皇室成员,对今后与清廷“合作”不利。李鸿章知道宗室尽情不能杀掉,想了个办法忽悠各国,他说处死皇室非同小可,且载漪、载澜和皇帝、太后关系亲近,不如给他们流放,按照大清律法,宗室被流放和死了是一样的。各国最终接受了李鸿章的说法。
▲李鸿章画像
四、李鸿章最终签字
但还有很多官员被列为战犯,各国要求清廷处死,但清廷大多只是革职查办,各国警告清廷,如果不照做,就继续开战。八国联军的总司令瓦德西宣称要进军山西,清廷只能严格惩办。
惩办战犯后,列强又把注意力集中到赔款上。英美日等国经济实力较强,在对华贸易中占据优势,不希望清朝因赔款而经济崩溃,法德俄等却希望勒索巨额,甚至提出十亿赔款的说法。
李鸿章觉得不能听任列强勒索,他说赔的太多,大清经济就崩溃了,没了朝廷,哪还有钱赔给各国?各国公使觉得李鸿章的说法不无有理,将赔款数额降低到4.5亿两。李鸿章还趁机压低了赔款利息,拖长了赔款年限,通过借款和抵押海关的方式,赢得了各国的信任和同意。
不过,李鸿章做的努力,并不能改变清廷的虚弱,面对各国的军事胁迫,李鸿章最终在这个严重不平等的条约上签了字。
▲《辛丑条约》签订
结论
《辛丑条约》规定各国使馆派兵保护、赔偿大量白银,加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负担,很多国人对清廷丧失信心,走上革命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晚清革命活动更加频繁,但条约的签订,也促使清廷开始自我反思,为其仿效列强变法,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做了准备。
【参考资料】《清史稿·卷四百十一·列传一百九十八》《李鸿章传》《文宗顯皇帝實錄》
《三国志战棋版》是一款策略类的游戏,玩家可的游戏当中完成多种不同的阵容搭配,下面就...
农行客服中心电话是多少?农行是很多居民都在使用的四大银行之一,有的时候急需办理业务...
为你提供太吾绘卷的攻略信息,太吾绘卷武林大会怎么获得奖励?太吾绘卷游戏里玩家可以挑...
春秋封神闹市悬赏第四天boss为李靖,难度非常高,需要玩家组织三个队伍进行挑战,小编带...
肌酐高是什么问题,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人都有肌酐高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我们也想要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