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炒作”室温超导,科学奇迹还是收割游戏京酿馆

发布时间:2023-08-02 16:22:15 发布人:hao168

▲韩国科学家论文中的超导磁悬浮图(第二篇预印本的图4(b))。图/新京报资料图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近日,韩国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提交了论文,声称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这则消息在

▲韩国科学家论文中的超导磁悬浮图(第二篇预印本的图4(b))。图/新京报资料图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近日,韩国研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提交了论文,声称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这则消息在经过几天所谓“病毒式传播”后,正引发巨大的、两极分化的公共争议。据媒体报道的最新消息显示,韩国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要求下架论文。

震撼之处:常温、常压、常见

所谓“超导体”,指一种可以在没有任何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流的材料。超导体的特性不只是零电阻,还有更为特殊的完全抗磁性,其用途十分广泛。比如超导量子干涉仪、众多医院运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发现,包括铅、汞、铌、锡在内,数十种金属元素或合金在冷却至绝对零度(对应零下273.15摄氏度)附近时会变成超导体。

上世纪80年代,各国实验人员都发现,含有铜和氧层的复杂化合物可以在133K(-140.15 摄氏度)的温度下实现超导,这在当时极大激发了人们对实现常温、常压超导的期望和热情。

但此后几十年,人们在“二常”领域进展甚微,仅于本世纪初发现了另一类可在近似温度、压力条件下实现超导的物质——含有铁和砷层的化合物。

简单说,直到不久前为止,所有的超导体要么需要极低的温度(通常低于零下100摄氏度),要么需要极高的压力(通常超过普通大气压的10万倍),这些限制使得超导体价格昂贵,对于许多应用而言显得不切实际。

就在7月底,创刊21年的《关键矿物》杂志主编利夫顿还刊出一篇醒目的文章,认为超导体距离带给人们“实际而广泛的应用惊喜”仍有巨大差距,理由是“太贵了”。

这位作者批评不久前《纽约时报》所推崇的“可能实现常温常压超导的物质”含有极为稀有稀土元素镥。镥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价格昂贵,因此很难被普遍应用到诸如磁悬浮、无损耗长距离输变电等人们最期待超导体应用的领域。

然而,此次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上、由三名作者联合署名的论文,却宣称“不仅实现常温、常压超导,而且这种超导体材料的构成还非常便宜且普通”,也就是说,实现了常温、常压、常见“三常”超导。

据该论文称,这种名为LK-99的超导体是由普通硅铜矿和磷化铜简单混合制成,它们在常温(可高于126摄氏度)和常压下表现出超导体公认的“几乎所有特性”,包括公认的超导体“准入标尺”迈斯纳效应,即超导体在磁铁上可以悬浮。

论文用不容质疑的断语宣称,“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了室温超导体……”

▲资料图: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图/新华社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

正如一些科普专家所指出的,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意味着聚变能源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意味着人们能极大地改进电池技术,使电机更加高效,并使磁悬浮列车和量子计算机等得到普遍应用,廉价高续航汽车电池也将突然变得触手可得……

总之,人类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导时代”,所有人都可以用最经济的手段从一个更高效的世界中获益。

正因如此,连日来这篇横空出世的论文引发了热烈响应和大量追捧,不但美国投资市场上各种沾边不沾边的“超导概念股”一飞冲天,甚至著名博彩网站也大幅提高了押宝LK-99“靠谱”的赔率。

如今,支持LK-99的不仅有最初绽放热情的网络科普爱好者和投资人,也包括一些大牌专家、社会名流和专门机构, Varda Space Industries(太空初创公司)工程师麦卡利普表示“如果这一成果可以得到复制和验证,三位研究者的历史地位将不亚于爱因斯坦或玻尔”。

▲量子处理器。图/IC photo

响亮的质疑声

但质疑声同样响亮。

超导专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哈姆林,德国莱比锡大学量子磁学和超导系主任埃斯奎纳齐,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教授希尔斯等指出,这篇论文的发表“不合规范”,其结论尚未通过同行评审,也未获得可复制验证的考验通过,三位作者却早早下了定论,追捧者也竞相“跟进”,这“既不科学也不严谨”。

他们指出,要下这样的断语,至少需要多个不同小组的可重复试验过关,同时论文作者也要拿出更完整、更令人信服的证据和数据。他们指出,论文发布者迄今公布的数据十分不充分,关键的、试图证明迈斯纳效应的视频,显示“所谓的超导体从未完全脱离磁铁”。

一些科普工作者和网络爱好者在最初的兴奋过后,也开始冷静下来。

有人指出,三位论文署名者均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机构,且论文署名者“无巧不巧”为三人——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可分享的最高人数上限。同日发表的另一篇同题材、同平台文章,署名者还有另外三人。而4月份发表在《韩国晶体生长和晶体技术》杂志接受同行评审的同题材论文,署名者则是同样的6人,“这是不是太凑巧了”。

甚至,那些称赞和支持LK-99的专家也并非毫无保留,如麦卡利普就在忙于进行可重复试验,并承认“迄今尚无头绪”,他质疑“现在就欢呼成功并忙于兑现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而此前不久“穿帮”的另一个“室温超导奇迹”也为此次“伟大发现”蒙上一层迷雾。2020年《自然》杂志发表的,由著名的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迪亚斯撰写的,宣称实现常温(15摄氏度)常压超导的论文,因始终不能通过第三方可重复试验被迫两次撤稿,就在LK-99“震惊天下”的同一周稍早,还被揭露涉嫌“明显的数据捏造”。

在上世纪80年代的那轮超导热中,国内曾有人兴奋预言“常温常压超导指日可待”。当时就有老一辈科学家提醒“科学需要严谨和科学精神”,如今几十年过去,事实证明,严谨和科学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正如科普学者鲍勒在评价LK-99“病毒式炒作”操之过急时所言,“或许我们都应该少安毋躁,毕竟这是严肃的科学和可重复也必须重复的验证过程”,“时间终将告诉我们,这究竟是一项足以傲视任何诺贝尔物理学奖成就的历史奇迹,还是一项哗众取宠的历史误会”。

撰稿/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军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