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地方官治水故事,一位好官差点被民众泼臭,连夜逃走

发布时间:2023-08-03 18:02:58 发布人:hao168

华夏大地自古就颇受水患影响,三代之际就有著名的大禹治水,而定九州的传说。 我所在的小城附近有一古镇柘皋,至今就留有大禹斧劈石梁,而成河镇的故事。后世朝代,多少自诩治水者,却只会夸夸其谈,一不去亲地勘测

华夏大地自古就颇受水患影响,三代之际就有著名的大禹治水,而定九州的传说。 我所在的小城附近有一古镇柘皋,至今就留有大禹斧劈石梁,而成河镇的故事。

后世朝代,多少自诩治水者,却只会夸夸其谈,一不去亲地勘测,二不来水灾现场,整日纸上谈兵,以至于他朝水患一发,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此皆古代王朝常有之弊政。

大禹治水是亲力亲为的,数年辛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得九州水患皆平,百姓称道不已。

由此也可窥见古人对治水的担心与执着,实际上因黄河改道以及暴雨成灾,黄河与长江流域等各地历来易发水灾,洪水一直是古人心中的梦魇。

今日说民国史,贵州遵义之地,就有一好官因洪水而黯然退场,甚至背负骂声甚重。

彼时清社作屋,民国初立,贵州遵义迎来了民国第一位姓袁的地方官,当时遵义尚未改县,仍称为府,袁大人也就成了袁府尹

这位袁府尹着实是位好官,不贪不拿,一心为民,还思想新潮。甫一上任,就着手推动新教育,在遵义建立新式学堂来。

新学堂之风,晚清已渐次兴起,各地都办起了新式教育学堂。但贵州地处偏僻,风俗趋于封闭保守,直到袁大人上任之时,当地还没有一所新学堂。

遵义此地更是如此,都已经民国了,不少人甚至还等着开科取士,走科举做官之路。而实际上,早在清末,1905年清政府已经废除了科举。

因此袁府尹马不停蹄就办起新学堂来,但苦于此地竟连校址都没有,只得拆庙作屋,将遵义当地两所香火极盛的大庙宇,城隍庙和关帝庙改作了新学堂的校舍。

这下当地人可不干了,纷纷指责袁大人离经叛道,激起民愤,大伙都指着袁大人骂。

骂归骂,但这新学堂终究是建起来了,还办得有模有样。袁大人对学堂也甚是支持,费心费力,经常走路去学校对学生表达关爱。各学期结束,考试评定名次,袁大人对前几名都大力奖赏,出银子支持。

饶是如此,连带学生家长在内的民众还是多不满意。毕竟彼时此地风气未开,新教育之风不流行,读书一时又见不到好处,民众多半不买账。

袁府尹似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又对着手发展当地经济,改善民众生活。

遵义多出土产,袁大人以此开道,办了一个百艺工厂,出产当地丝绸,漆器等物,开始生意还不错,但人常常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没多久意外就来了。

袁大人当初建工厂,选址有些问题,厂子建在一山沟里,也是为了就地取材,节约成本。本来,遵义这种山里是不容易发洪水的,因此也没太在意。

没成想刚过了一年,偏偏遭遇了大山洪,袁大人治理不力,工厂毁于一旦,不少人员也死于非命。

此事一出,袁大人这一方府尹是做不成了,调任他地,据说临走之前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一缸大粪准备当街泼臭。

袁大人得知,叹息几声,夜半而遁。

要不说水灾要重视,水患要好好治,不然像袁大人这样,本来是个好官,也只能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还好,身家性命俱在。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