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把“与光同尘”这4个字,用得淋漓尽致,人脉资源越积越多

发布时间:2023-03-05 14:14:55 发布人:hao168

#曾国藩#很多人身居高位后,往往会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势,整天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下属望而生畏。在晚清名臣曾国藩看来,这样的官员,内心其实十分胆怯,对自己不自信,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严肃,震慑住下

#曾国藩#很多人身居高位后,往往会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势,整天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下属望而生畏。在晚清名臣曾国藩看来,这样的官员,内心其实十分胆怯,对自己不自信,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严肃,震慑住下属。

官场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早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官场交往模式。其中,就包括上司如何和下属打交道的技能。

那么,曾国藩成为两江总督,身居高位的时候,是如何与下属打交道的呢?

他把“与光同尘”这4个字,用得淋漓尽致,也深得下属的欢迎和认可,人脉资源也越积越多。

我们通过一个事例,就可以把曾国藩这种方法解释清楚。

曾国藩早年在京城工作的时候,由于不喜欢参加同事、上司的应酬,得罪了很多人。尤其还是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的时候,由于拒绝参加上司的宴席,从而遭到上司和同僚们的排斥,最终被革掉职位,成为一名从七品检讨。

幸好当时的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对他十分赏识,才让曾国藩有了升迁之路。但是,曾国藩做人有自己的原则,无论清朝的官场上如何腐败,他均不贪污,也不参与任何官员的宴席,以免自己陷入结党营私的嫌疑之中。

可是,成为两江总督后,曾国藩发现,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么,很多下属就会疏远他,对他敬而远之。

位高权重时,切莫以权压人。这是官场上最忌讳的事情,虽然很多下属忌惮你的权势,暂时屈服于你,但一定是口服心不服,如果一旦自己有把柄被下属抓到,就会成为众矢之,形成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为此,曾国藩开始尽量迎合官场上的各种应酬。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曾国藩到苏州阅兵,就和地方官员们打成了一片。

从曾国藩当时写信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曾国藩在信中提到:

余于二十八日抵苏后,二十九竟日拜客,夜宴张子青中丞处。三十日在家会客,织造及质堂、眉生、季玉公请戏酒。初一日在恽次山家题主,后接见候补百六十余人,司道府县公请戏酒。初二日早看操,夜湖南同乡公请戏酒。

也就是说,曾国藩到了苏州后,每天都在拜客、看戏、应酬了。

这也是曾国藩所说的“与光同尘”的人际交往方法。因为只有随波逐流,与大家融为一体,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也才能让下属们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人物,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上司。

其实,一个人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场上,以及在自己的日常交往中,只要能将“与光同尘”这4个字用得淋漓尽致,下属们就会从心里服你,人脉资源自然越积越多了。

这不仅是做人的智慧,也是一种权谋术,为此,推荐感兴趣的读者订阅《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专栏,整个专栏有20余万字,从曾国藩30岁正式入朝为官开始讲解,一直讲到其逝世。很多研究成果为首次披露,不仅是曾国藩的一本完整传记,更是他曾经使用过的方法。虽然斗转星移,但官场上的很多规律并未改变。他的这些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邦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