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一直听到一个词,那就是闭关锁国,用来形容明清与外世隔绝,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但是实际上明清并非是闭关锁国,明清的与外界的交流是选择性的,但是并非是拒绝的。与其说是闭关
我们好像一直听到一个词,那就是闭关锁国,用来形容明清与外世隔绝,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但是实际上明清并非是闭关锁国,明清的与外界的交流是选择性的,但是并非是拒绝的。
与其说是闭关,不如用限制来形容更为妥帖,而这个限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维护主权完整和文化安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在明清特别是清朝的材料上看到很多关于外国文献和科学的记载,我们也可以从官方记载上看到我国和外国之间频繁的文化、经济交流。
分析某一世间发生的某个时间或者是做的某个政策,必须要从当时的背景出发,不能跳出环境来谈对错,不然是很容易变得极端。那么明朝的闭关锁国到底是如何开始的,中间是如何发展,最后是如何结束的呢。
我们可以从海禁政策入手,因为古代和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往来,一般就是通过海上贸易实现。
在明朝之前的宋元两朝,海上交通的发展已经很成熟,无论是航海技术还是造船工艺的进步都是巨大的,而政府方面的相关政策也是十分严谨周密的。但是这样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延续,到了明朝朱元璋建国,因为种种原因实行了海禁政策。
先是因为国家初定,东南沿海地区的海上十分混乱,先是倭寇的横行肆虐,再来就是反明势力的活动特别是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残余部队,且有倭寇横行的现象,于是生性多疑谨慎的朱元璋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令禁海。
东南沿海地区修筑城池,整饬海防,但是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大,于是在洪武四年,朱元璋下旨要求不能出海,“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和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尝充船户者,凡十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人,隶各卫为军,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之后也是几次下令重申不准出海,但是随着王朝的稳定,这个禁令也一直不变,甚至还越来越严重。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在次年因为蓝玉案杀人无数,很多相关者都十分惧怕,纷纷出海避难,如此朱元璋更要海禁。为此之后还下令说不准民间使用外国来的香和货物,如果查到谁用的话,重罪。
朱元璋终其一生都在海禁,甚至在去世之前都三番五次地交代,一定要海禁,古代一般都十分尊重祖宗之法,朱元璋的这个禁令也得到了后世很多皇帝的遵守。
等到靖难之役,朱棣取代朱允炆成为了新的皇帝,但是刚经历了战乱的国家并没有安定下来,先是朱棣十分担心一直没有被消灭的蒙古政权,沿海的控制变弱使得很多人都为了生活而私自下海,朱棣直接下令不准出海,要求延续朱元璋的政策。
当然他的这个禁令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当时朱允炆并没有下落,他担心如果朱允炆逃了出去再纠集那些旧部,对自己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于是一边要郑和出行看看能不能找到朱允炆的下落,一边严防死守百姓不能出海,就是害怕朱元文利用“正统”来拉拢军队。
之后继位的仁宗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一直到宣德八年最后一次郑和下西洋,之后官方也不再有这方面的动作,一是花费巨大,而是盈利不高,所以朝中的反对声很高。为了能有效果,还专门强调说,这几年的军民不知道遵守,都喜欢悄悄跑去贸易,甚至还借着朝廷的名义来,简直是目无王法。再次重申,如果谁在不听的话,被抓到就是重罪。
于是这样又有军民下海做生意,之后甚至还发现海盗事件,于是官方又重申不准买卖,小心招惹那些海盗。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先不说那些巨额的利润,就说那些海洋贸易的发展会让多少人活下去,这样的诱惑就不可能让海禁完全实施,除非是朱元璋世代的不计代价但是就算是朱元璋那么铁腕手段也无法完全禁止。
“ 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随着明朝中后期的发展,民间的经济往来越发活跃,使得那些人更加会冒险。
于是朝廷便会派遣军队前来镇压,比如成化七年,福建有商人说自己是使者,要出海去暹罗贸易,等到他们再次回到中国时被抓,二十九人被斩首,剩下的三个人因为年纪小而被充军,没过十七年,再次有海外贸易的大船停留在潮汕海域,被官军追捕,八十五人当场被杀,三十人被抓,他们没有之前三个未成年那么幸运,而是被杀死在了牢里,或者是直接跳海死亡。
为什么会三令五申,因为就算有严酷的律法,也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做生意,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首先就是趋利,就算是朝廷的军官也不例外。
为什么隆庆开关这么出名,当然是因为之前海禁太过严厉。在隆庆元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要求开放海禁,毕竟海禁政策是上层的决策,而作为在当地办公的涂泽民更了解当地的情况,于是朝廷也考虑到如果继续镇压会导致民变,而且朝廷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收入,就准许开海,并设立了“海防馆”作为管理机构。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朝廷还制定了很多限制贸易的规定,但是这个也无法浇灭他们的热情。
果不其然,朝廷的开放政策一下来,下海经商的商民犹如决堤之水一般,私人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很多中国的商品比如丝绸和瓷器之类的东西都远销海外,因为质量好而让那些西班牙殖民者开始抵制中国的丝织品,因为不这样他们自己的物品就没有了竞争力。
市场的需求就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丝织品大城市的苏州,毫不夸张地说家家户户都开始靠这个营生。而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受益者,那就是明朝政府,大量的贸易产生的销售额就能增加大量的税收,这一时期对商人的剥削是十分严重的。而大量国内商品的外销就能赚回大量的银钱,甚至到了明朝后期,白银在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是很普遍的货币了,之后还蔓延到内地。
臣请得按论之,万历年问开洋市于漳州府海澄县之月港,一年得税二万有余两,以充闽中兵饷......此非臣一人之言,实闽省之公言也。伏乞勃下闽省抚按查详禁果否无害有利,广询泉漳士民,着为一定之规,庶奸利可杜,兵饷可裕矣
他们认为现在朝廷内忧外患,海禁政策已经名存实亡了,不如直接开放,安定民生,杜绝祸患,还可以收取税收来作为军费开支。
但是历史的轮回就是这样,明朝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你提供乱世三国志开局阵营的攻略信息,乱世三国志开局阵营选什么?这款游戏开局一共有...
王者荣耀3D视角怎么设置?王者荣耀这款对抗游戏,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游戏,并且这款游戏在...
杨桃的正确吃法,桃,又名阳桃、五棱子、鬼桃等,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我们常常将它切成...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微信朋友圈背景动态图不动怎么办 微信朋友圈背景动态图不动解...
一吨等于多少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1吨等于多少千克这样的重量换算问题。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