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发布时间:2023-08-06 06:58:09 发布人:hao168

明清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顶峰,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君权的强大及民权的衰弱。若论前者,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被崇祯帝轻易消灭;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被摄政王一纸命令解甲归田。若论后者,明朝的士子考试已不

明清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顶峰,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君权的强大及民权的衰弱。若论前者,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被崇祯帝轻易消灭;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被摄政王一纸命令解甲归田。若论后者,明朝的士子考试已不能自由发挥,清朝的士子连结社的自由也消失了。民权的衰弱使明清的老百姓生活困苦,精神愚昧,过得比唐宋更糟糕,科技文化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国家,并造成了近代史上的重重屈辱。

但是,比起前朝,这两个王朝也有好处,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今天的中国留下如此幅员辽阔的领土,这还是不错的。若细分一下,明清这两个王朝,谁的地盘更大?谁的统治能力更强大?清朝明显优于明朝。其原因自然有很多,粗而论之,和清王朝分而治之,对付国内五大族及其领土各放大招,实行了“一国五制”的政治制度有密切关切。

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科举,造成汉族知识分子“九儒十丐”的悲惨境遇。清朝抓住汉人爱考试好当官的心理,坚持科举取士,即使反清复明的斗士也用博学鸿辞的特科来拉拢他们。通过科举制,清朝成功地使汉族知识分子埋头读书考功名之中,成功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像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清政府通过科举制吸收到自己的人才库,培养成“死忠”的。没有考上科举的大臣左宗棠竟深以为耻,晚年非要再去参加考试不可,吓得清廷慌忙特赐其进士出身。就这样清廷通过科举制控制了上亿人口的汉族及其广阔的领土,甚至有人说清廷灭亡就跟它废除科举,导致大量知识分子投身革命党有密切关系。

2.八旗制度。

清廷对付满族的主要手段是八旗制度。清王朝满族出身,满族人口较少,入关时不到二十万人。为了控制数量众多的汉族人,清廷一直坚持八旗制度来控制满族,将其打造成自己统治的战争机器。一方面清廷给旗人优越的政治及经济地位,旗人生下来就由国家供养,俗称“铁杆庄稼”,以此维护其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旗人须以骑射为本,自备马匹、服装和武器,作为国家的战争机器,随时听众政府征召打仗。清廷还在各处要地建立满城,让旗人居处,不受汉人习俗干扰,专心骑射,监视防范其它民族造反。

就这样,清政府通过鼓励旗人练武,鼓励汉人学文,实现了满汉之间的均势。由于汉人平时缺少武备练习,一旦汉人造反,少量精于骑射的旗兵就可以迅速将其镇压。不过没想到的是,后来由于生活腐化,旗兵丧失了战斗力,太平天国一役,被打得溃不成军,大量满城旗民被屠。待到热兵器兴起后,骑射优势冰消瓦解,汉兵实力超越旗兵,这种满汉均势遂不存在,清廷的统治基础便摇摇欲坠了。

3.盟旗制度。

清廷对付蒙古族的主要手段是盟旗制度。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斗争绵延上千年,从周之猃狁,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再到明清的蒙古,可谓络绎不绝,万里长城就是这种斗争的一个见证。但是汉民族一向缺乏对付草原民族的有效手段。到了清廷则不然,它在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盟旗制度,如绊马索一般成功地束缚住了蒙古族,将其打造成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工具。

盟旗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禁止游牧,划区定点放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口及马匹一旦被锁死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他们就很快一起失去了剽悍的战斗气质,不能像滚雪球一般在草原上壮大;特点之二就是众分诸侯,分化瓦解。有人笑话太平天国晚期封了二千多个王,其实这是洪秀全为了弥补自己政治军事上的无能,对众将的分化瓦解,在这方面清廷也不遑多让,对蒙古贵族一共封了300多个爵位,涉及人数3000多人,而且大多是世袭妄替的。相比之下,清廷自己世袭妄替的“铁帽子王”一共才12个。这样做使蒙古贵族矛盾重重,化解对清廷的威胁。

此外,清廷还采用满蒙通婚、公主和亲,满蒙贵族同在京师长大等方式拉拢优待,增进感情。当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清廷另有许多花招来对付他们,如不让其学汉文化以愚民,不肯屈服的(如准噶尔部)都杀掉,弘扬喇嘛黄教鼓励其出家减少人口,近亲结婚、性病弥漫以损其健康等。就这样,既打又拉,清廷成功地将蒙古贵族笼络到旗下,并将其组成大量骑兵精锐来维护统治,震慑想造反的各族人民。

4.宗教制度。

清廷对付藏族的主要手段是宗教制度。藏地几乎全民信教,元朝萨迦派(花教)流行,明朝噶举派(白教)流行,清朝格鲁派(黄教)控制地方政权,并且在宗教上影响到蒙古地区。于是,清廷仿元明旧制,册封其首领,安定蒙古并控制藏地。清帝还以黄教为国教,以佛自称,神化自己地位。康熙被尊为无量寿佛转世,乾隆自称文殊菩萨转世,连慈禧也被人尊为老佛爷。元帝佞佛,喇嘛们趁机自抬身价,乌烟瘴气,八思巴甚至要求地位在忽必烈之上。清帝则直接以佛之化身自命,既自我神化愚民,又从宗教上增强了对藏人的控制权。

此外后来,乾隆帝鉴于藏地政教合一,又通过转世之说渐成世袭之态,影响到国家稳定,又规定了金瓶掣签制度,以减私弊(乾隆《喇嘛说》:“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增加中央政权控制力。其实,藏地苦寒,唐朝已降,沉溺宗教,人口大量出家,数量减少,已构不成对内地威胁,其上层统治亦多借宗教影响求蒙古贵族帮忙维护。清廷借鉴元明,加强宗教控制,还通过军队、大臣进驻等形式使藏地成为国家的一部分。

5.军事制度。

清廷对付回疆的主要手段是军事制度。回部信教比较虔诚,从唐至清,近千年而不绝。且回回内部团结,桀骜不驯,时时反抗清廷统治。但清廷信奉黄教,不可能再信回教,用类似藏地的手段对付回人。对此,清廷也无良法,只简单粗暴地实行军管制度,以高压政策,严刑峻法,甚或屠戮。一旦回汉冲突,严惩回人,挑拨民族关系并打击回部势力。此外,清政府也用其它方法如政教分离,尊重信仰等进行调剂,乾隆还娶香妃建寺庙拉拢回部。

相比元清两朝,汉族建立的宋明两朝只关心汉地疆土,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不上心。如宋兵拿下四川后欲兵取云贵,宋太祖玉斧在大渡河一划说什么“此外非我所有”,这些地方就不要了。明太祖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不仅对于汉唐之西域领土不上心,连甘肃故土也漠不关心。相比之下,满清贵族野心勃勃,一心扩大地盘,遂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边疆地区统治,以“一国五制”之手段,合五族地盘,为今天的中国领土形成奠定基础。美中不足的是,清廷沿袭历朝不重视海外领土的观念,不在海外拓土,又怀着自私心理,将东北视为保留地,严禁汉人移民。这些措施直到晚年才更改,导致边疆人口过少,被鬼子啃掉不少地盘。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