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皇帝后妃的“戏迷”生活:乾隆自编自演,慈禧嗜戏如命

发布时间:2023-08-06 09:42:51 发布人:hao168

在古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可供娱乐的高科技设备与手段,那皇宫里的皇帝与后妃们是如何打发悠闲时光的呢?在紫禁的红墙蓝瓦内,清宫里的皇帝与后妃们最喜欢看戏。自顺治皇帝1644年定鼎中原后,清宫就积

在古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可供娱乐的高科技设备与手段,那皇宫里的皇帝与后妃们是如何打发悠闲时光的呢?

在紫禁的红墙蓝瓦内,清宫里的皇帝与后妃们最喜欢看戏。自顺治皇帝1644年定鼎中原后,清宫就积极融合并吸收汉文化。

戏曲即其中之一,历代清皇室都爱看戏。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它起源于先秦,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它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豫剧、评剧、川剧、河北梆子、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50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最为广泛。

清朝入关后,被中原戏曲深深吸引。

如顺治喜欢读《离骚》《汉乐府》等;康熙、雍正与乾隆祖孙三人都喜欢昆曲;乾隆是戏迷,自演自唱还教太监唱戏;咸丰自编自导自演;慈禧则嗜戏如命等。

看来,皇宫里的生活并不无聊,而是丰富多彩。一起来揭秘清朝皇帝与后妃的“戏迷”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打发闲散时间的。

一:康乾盛世,戏曲更盛

古代太平盛世,除体现在政Z清明、经济繁荣等外,还体现在文化的高度繁荣上。如清朝的“康乾盛世”,清宫戏曲就十分盛行。

清初,顺治皇帝喜欢读《汉乐府》等,命梨园子弟播之管弦,配宫中雅乐,谕之“清平调”。清平调是唐大曲名,后来才改为词牌。

到了康熙朝,康熙对旧宫廷戏本不满意,下旨改编,再呈他审定。又将教坊司改为“南府”,命南府太监以多种戏剧排演《长生殿》《目连戏》,还像导演一样要求太监如何手足举止自然等,并勤加练习,朝夕诵读等。

康熙认为这才是“梨园之美”。

康熙

康熙非常喜欢江苏的昆曲,不仅自己认真研究,还叫四阿哥弘历去问其细节问题,又为保持原有的风格音调,派人去江南学习等。

可以说,清宫里的戏曲音韵纯真,都是康熙皇帝的功劳。一个日理万机、政务繁忙的皇帝,能潜心于戏曲研究,可见对戏曲是真爱。

如今,在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幅摹本《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该图展现了康熙60大寿庆典“寿戏连台”的盛况。

据说,这些戏班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乐工精华,他们同台竞技,精彩纷呈,丝竹盈耳,真是一场文化精粹的饕餮盛宴。

《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局部

到了雍正朝,由于受父亲熏陶,雍正在戏曲方面也甚为精通。史载,一次雍正看戏剧《郑儋打子》时,认为“曲仗俱佳”而十分满意,就赏伶人食品。

而在看《啸亭杂录》时,当初被赏食物的伶人有些得意忘形,竟斗胆向皇帝询问,现时常州刺史是谁?雍正大怒,命人将伶人杖毙。

到了乾隆这一代,乾隆简直就是“戏迷”皇帝。他登基之后,不仅大建戏台,还自制、自演戏曲中的角色。

他同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一样,很喜欢昆曲,能击节鼓板、自制曲拍、自演自唱戏中的角色,如和皇后同唱“访贤曲”,亲演《李三郎羯鼓催花》戏等。

康熙皇帝曾六巡江南,乾隆一生效仿祖父,也六巡江南,如此频繁南下,也难怪会喜欢昆曲。乾隆甚至直接从江南挑选戏班演员带回京城,成立新戏班,又命人修改曲剧等。

他自己有时还会教太监唱戏,被称“御制腔”或“御制清曲”。

当然清宫戏曲活动不仅仅局限内于紫禁城内,它还被带到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这样康熙、乾隆、雍正即后来的皇帝在河北行宫避暑也能不废歌声了。

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戏台,规模宏大,有上、中、下三层,设施完备,音响效果好,能与皇宫畅音阁、圆明园清音阁等相媲美。

乾隆看戏场面,恢宏壮观、热闹非凡。他每次南巡及去木兰围场时都有数百名学士与伶人相随,有时甚至达千多人,场面庞大,令人震撼。

一般在皇帝寿辰时,就会举行盛大寿戏,如乾隆83岁这天,各国、各地王公大臣等大多都来参加了,清宫接连演了3天大戏。

值得一提的是,清宫里还会演《西游记》《封神榜》等小说里的神仙鬼怪故事。其实与现代拍成电影、电视剧如出一辙。

在康乾盛世里,政Z清明,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满汉文化融合,各阶层爱好戏曲,为宫戏戏剧及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乾隆

二:国势虽衰,戏曲不衰

从嘉庆朝开始,国力逐渐衰退,教访司演戏太监人数下降到800人;到道光时因国库匮乏、时局不稳,演戏太监又减到200多人。

然而,即便如此,道光皇帝仍下旨各项戏曲照演不误,如为了以示孝心,在他母后生辰这天仍按宫中惯例演戏剧大大庆贺了一番,自己还上场唱演,博母后欢心。

在清人画的《戏剧图册》如《芦花河》《斩子》等图里,可看出100多年前的戏剧色彩明艳,人物惟妙惟肖,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真实感受,令人有极为难得的享受。

然而,道光皇帝对戏曲的爱好,远不及儿子咸丰皇帝,咸丰简直就是醉心于戏曲上了。

道光

清中期,江苏昆曲、江西弋腔是清宫主戏曲,其他就是皮簧,而在咸丰一朝则增加了“乱弹”。当然,此乱弹非彼乱弹哈。

乱弹是河北的一种地方戏曲,在顺治末年形成,演的是历史演义、古代传奇、杂剧等,以帝W将相、宫廷纠纷等戏为主。也就是将历史故事以自己特色演绎出来。

咸丰在避暑山庄时,将戏班分批召来,每两三天唱一次,上午花唱,中午清唱,剧目、角色等都由他来定,还对伶人们关怀一番。

咸丰与慈禧

咸丰继承了祖先们优良的戏曲基因,不但爱看戏,还爱改戏、学戏、编戏,还会导演并亲自参加,真的是一位“戏曲全能”皇帝了。

即便他病倒在避暑山庄(1861年),但病稍微好些,就看戏消磨时间了。可惜的是,在看戏2个月后就病逝了,结束了戏曲生涯,年仅30岁。

到了清末,也即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朝时,即便国家内外交困,宫中仍演戏不断,同治粉墨登场扮演角色,哪怕有损帝尊角色也不在意;光绪则会走戏,善打小鼓等。

可见,清宫戏曲与整个清朝政权相始终。

三:慈禧看戏,嗜戏如命

说到看戏,当然少不了慈禧太后,她在戏曲上很有话题,因而单独列出来讲述。

慈禧太后堪称“嗜戏如命”,有人这样形容她:一天不听戏,就觉得浑身难受。

她在同治、光绪两朝掌握朝政近半年世纪,爱看戏到完全痴迷地步,除西逃没法看外,其余时间经常在宫内、颐和园等地看戏。

后圆明园被毁,慈禧为满足自己享乐,不顾国库空虚,竟动用军费大兴土木,在颐和园东部建大戏台,长居颐和园,只在冬天回紫禁城。

但不管住哪里,凡宫中有节目,她都要求皇帝、后妃、王公命妇等人陪自己看戏。历史档案馆就清楚记载了每月演戏地点、时间及剧目等。

每到慈禧生辰,如50寿辰前2月里演了7天戏,前1月里又演了9天戏,每天至少6-7个小时,到正式生日这天又要演戏,陪看戏的是王公大臣、皇帝、后妃等。

看戏中,慈禧还赏赐大家面食、包子、寿桃、燕菜等食品,不然时间漫长,陪看戏的怎么陪她看完呢。

而慈禧60大寿那天,为看戏耗银240万两,是从颐和园到紫禁城要设龙楼、经棚、戏台、牌楼等60段点景,真是穷奢极欲啊。

而这天正是日军攻占大连之时,在国土沦陷、国人危难之时,慈禧却在宫里歌舞升平,乐看大戏,大宴群臣,连看了3天大戏。

看戏是慈禧生活一大乐事与消遣。她改革了戏班,心情好也会呵上几句,或上台指点,甚至身穿戏服游西苑,被人弹劾仍乐于其中。

慈禧喜欢的戏曲种类比较多,如昆曲、乱弹、皮簧、八角鼓等,她对戏文也很懂,如果伶人辞不达意,她就大骂或叫人痛打一顿,这真是“戏品不好”啊。

她看演员动作不顺眼,立马叫人换掉。

李连英戏装照

而正因慈禧爱戏,为讨好她,太监们就投其所好去苦学戏等,如她身边的大红人李连英,不仅会按摩、会梳头,还有就是会唱戏。

还有小德张,专门去学京剧,由于能演武生,能演小生,扮相俊美,功夫扎实,深得慈禧的赏识。

可说,在一定程度上,慈禧的嗜戏如命,除让她有视觉享受外,对戏曲尤其国粹京剧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写在最后

纵观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不难看出,清宫戏剧贯穿整个清王朝政权的始终,为我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起到了弘扬的积极作用。

但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却仍醉心于戏曲,歌舞升平,这就令人意难平了。不管何时何地,国家与民族大义才是第一位的。

如今,我们对戏剧等似乎不那么热衷了,衷心希望我们“梨园之美”能继续熠熠闪光,我们也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你喜欢哪些戏剧呢?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