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嘉时期,对于闽台水师的建设,具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17 14:53:54 发布人:hao168

在这场战争中,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水师力量,清代在闽台地区设置的水师有绿营和八旗之分。闽台绿营水师的发展清代建朝初期东南沿海局势紧张,郑成功举起反清旗帜,以福建的金门、厦门为基地反抗清政府,福建

在这场战争中,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水师力量,清代在闽台地区设置的水师有绿营和八旗之分。

闽台绿营水师的发展

清代建朝初期东南沿海局势紧张,郑成功举起反清旗帜,以福建的金门、厦门为基地反抗清政府,福建水师未能与之抗衡。

在康熙十九年,“复设水师提督,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并统辖全省水师阵营”,同时把水师提督衙门移到厦门,统管全省的水师事务,此时福建水师实力已有所增强。

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福建水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至此战之后,福建海疆才得以安定。

顺治七年福建开始确定绿营水师编制,初设“福州水师协福将一人,泉州水师营参将一人,漳州水师营参将一人”。

康熙元年,福建初设水师提督一职,管辖提标中、左、右、前、后五个营,节制金门、海坛、南澳、台湾、福宁水师五镇,这个编制一直延续了相当长时期,直至光绪年末。

期间经历多次增减裁改,但编制是没有太多变化的。自乾隆朝至嘉庆朝,福建共有二十七任水师提督,多出自福建地区。

乾隆十八年海坛镇改设守备二员,千总二员,一驻本营,三分防“定海所、北菱海、罗湖各汛”。

康熙二十二年设台湾镇总兵官,嘉庆十三年改设守备三员,二驻本营,一旧防鹿仔港。

康熙十八年设南澳镇总兵官,驻福建诏安县,后代未作大规模改动。嘉庆七年将福宁镇陆路总兵改为水师总兵,“驻三沙县”。

闽台绿营水师的训练

清代水师的招募对象主要以当地渔民为主,选择标准是只要求熟悉水性。福建水师提督林君升认为:“身为水师士卒,若犹不熟水性,即是不思报答之人”。

绿营水师的训练制度发展较为规范,由于每个省份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出洋会哨,信候各省不同”,训练方式也带有地域特殊性。

清代福建水师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兵与船相结合的一体化建设,“兵以船为家,船因兵固守”现象已成为常态化。虽然福建水师经历过多次海战,但福建水师中仍然存在“不谙水务之人”,兵丁身体素质及训练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第二等能力较强,能够熟练掌握本省的海洋情形。第三等则基本掌握本省海洋情形,不晕船,在船上能正常行走甚至上下跳动、搬运海防设施。

雍正末年,福建水师兵丁中一等水兵的存在极少,仅有二、三等,这样的情况在海上作战是危险的。

乾隆年间,福建省水师加强训练力度,水师素质相对提高,经常被派往他省协助训练,例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正月十三日,谕军机大臣等:“向来闽省水师最为精练,著捡派二千名前往滇省,以备策用”,可见福建水师训练成效较好。

嘉庆四年(1799年),福建巡抚汪志伊上奏:“闽省弁兵,从前未免生疏怯懦,晕船呕吐,数年来,久经各镇将拔弁于老渔,简兵于海口,配定舟师,频年涉海,获犯既多,技艺日熟,是操练之效,即收于缉捕之中,更不必舍缉捕而别操练也”,由此语可知,福建水师经过精简选拔和整顿,取得了比较好的操练效果。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