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虎斗,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与清中期社会环境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7 08:27:53 发布人:hao168

早些年反应清朝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都曾提到九子夺嫡的故事,多子多福虽然一贯是中国家庭追求幸福的一件事,但家大业大的问题也引来了很大的问题,每个儿子都有血缘关系,打断骨头连着筋,想要不偏不倚公正处事,基

早些年反应清朝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都曾提到九子夺嫡的故事,多子多福虽然一贯是中国家庭追求幸福的一件事,但家大业大的问题也引来了很大的问题,每个儿子都有血缘关系,打断骨头连着筋,想要不偏不倚公正处事,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况且身处于皇家之中,历朝历代都不缺乏争权夺利,稍有不如意,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很显然康熙并没有处理好自己这些儿子们的关系,由于皇后早年因难缠而亡故,因此康熙比较偏宠太子,然而这也引起了长子的不快,而更为关键的就是,其他几个儿子由于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本身天赋和才能更是别具一格,加上本身出身于皇家,如果说对皇位没有觊觎,这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

有很多人认为,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集大成的朝代,事实上各方面的制度已经十分完善,而且在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清代历代皇帝都颇为奉行的准绳(虽然大部分都没能实现),既然天位已定,其余几位皇子又何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争夺皇位,作为一个闲散逍遥的王爷,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明清时期皇子生存境况考究

明清时期的皇子生存的环境并不一样,明初时期,朱元璋订立的藩王制度,每个王爷在成年以后,都必须前往就藩王,在洪武年间,这些王爷都拥有很大的权力,还拥有遭遇外敌入侵调动地方部队的权力(特别是九大藩王),而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以后,废掉了藩王的这项权力,使得明代的王爷基本上成了只享受权利而不用履行义务的废物。

不过很明显的就是,明代只要是出身于皇族,哪怕是传了几十代以后的不知名的子孙,也同样拥有爵禄,而皇室的嫡系子孙全部都是亲王,而且还是世袭状态,导致明末以后,这些王爷爵位的数量多达几十万,明朝的收入甚至都无法养活这些王爷,成为一个很大的负累。而清朝王爷爵位不一样,采取的是降封的制度,也就是说虽然你被封为王,但你的儿子只能是郡王,而郡王再往下就只能是辅国公,一直下去就会降成普通的平民,也就是俗称的没落贵族。

而且皇帝的儿子并不一定是亲王,除非立下天大的功劳才会被授予,我们可以看到在康熙九子夺嫡的时期,除了八阿哥胤祀是亲王外,另外两位只是贝子、贝勒的爵位,而在九子夺嫡之中,能够拥有王爵的,只有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其中十三阿哥是雍正继位以后才被封的王爵(后来还是铁帽子王),十四阿哥也是雍正即位以后象征性地封了郡王的爵位。

其实从王爷的地位也能看出来,这些人为什么要争权夺利,基本上他们也是在位各自的生存争夺,毕竟如果只是普通皇子的话,如果没有爵禄和朝廷官职在身的话,那么基本上和赋闲没什么区别,虽然这些人也不愁吃喝(都是地主阶级,家里都有地),但剥夺了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杀了他们基本上也没什么区别。

九子夺嫡与清中期社会环境发展关系

我们都知道康熙年间是一个大一统的年代,从顺治元年入关开始,清朝在中原的统治并不是很稳定,特别是在南方还有三藩、台湾还有延平王郑氏,因此这一时期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半壁江山,顺治年间由于多尔衮、鳌拜等一些入关时期的老臣镇压,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尚且还算是安稳,但随着顺治去世,这些老臣也一个个相继离开,社会动乱的局面也频频发生。

康熙也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通过几十年的征战,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甚至对准噶尔用兵、打击沙俄的扩张,应该说到了康熙四十年,由于清王朝东西南北疆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社会也变的逐渐富裕,国库开始日渐充盈,而造成的结果就是,统治阶级因此而糜烂。特别是康熙晚年对于朝政本身就已经有了倦怠,而与此同时在康熙亲手培养之下长大成人的诸多皇子,也开始逐渐摄入到朝政之中,由于并无紧要的大事,因而滋生了奢靡享乐的作风。

包括太子在内的诸多皇子,在职期间实际上哪一个不中饱私囊,上层的统治日益腐化瓦解,并开始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其实说白了,社会逐渐的稳定和发展,导致了上层贵族之间开始因为利益之间的关系而掀起争执,倒也并非完全是因为权力地位的纷争,从康熙一直到后来的乾隆年间,九子夺嫡所造成的影响始终都没有中断过,直到道光年间因为皇位传承问题,还发生过激烈的摩擦,这和社会环境逐渐安稳、贵族统治不断的腐败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