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唯一的女儿:四段婚姻,叛逃美国,卖出大量苏联情报

发布时间:2023-08-07 14:19:40 发布人:hao168

2007年,一位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小村庄的孤寡老人,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斯大林的问题时这样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在斯大林死后,许多与斯大林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有这样的态度并不奇怪,但这句话偏偏是

2007年,一位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小村庄的孤寡老人,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斯大林的问题时这样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

在斯大林死后,许多与斯大林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有这样的态度并不奇怪,但这句话偏偏是斯大林唯一的女儿说出来的。她和自己的父亲之间的深仇大恨,再联系到斯大林以往冷酷严肃的形象,难免会让人感觉:难不成斯大林从小就虐待自己唯一的女儿?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1926年2月8日,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罗西菲芙娜·斯大林娜出生在莫斯科,那一年斯大林已经快50岁了。因为是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的命运。

斯大林就这么一个女儿,老来得女的他从小就对斯维特拉娜极为溺爱。斯维特拉娜6岁的时候,母亲身亡,当时苏联官方说法是死于阑尾炎,年幼的斯维特拉娜信以为真。

此后,斯大林对女儿更是加倍宠爱。斯大林经常和她一起玩游戏,把她叫做“小女主人”,还自称是她的“第一秘书”,女儿如果有任何需求,可以随时向斯大林发号施令,斯大林必须服从地马上完成任务。他严肃的形象在女儿面前荡然无存。

然而等到斯维特拉娜16岁的时候,父女两人的关系逐渐产生了裂痕。

1942年底,年轻貌美的斯维特拉娜看上了一个40多岁的电影导演卡甫列尔,两人整日形影不离。以斯大林的眼光,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女婿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而且当时正是二战时期,一个希特勒就已经把斯大林搞得焦头烂额了,再得知这么一个不顺心的消息,斯大林一怒之下,重重地扇了斯维特拉娜两记耳光。

并且此时,斯维特拉娜还在英文报纸上得知了一个让她无法接受的消息:母亲并不是死于急性阑尾炎,而是无法忍受在斯大林身边的生活,最终选择自杀。这让她再也无法忍受父亲了,情深的父女二人甚至由此成为了“敌人”。

结交下一个人难,得罪一个人简单,哪怕骨肉至亲也是如此。斯大林后来还背着斯维特拉娜把卡甫列尔流放了5年,又把他集中营强制劳动5年。从此之后,斯大林和女儿越来越疏远,几个月不说话都是常事。

在斯维特拉娜18岁时,与同是莫斯科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学生莫罗佐夫不声不响地结婚了。第2年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约瑟夫。此事斯大林也是强忍着怒火,他不想和女儿的关系继续僵下去了,于是就干脆不与自己的女婿见面,也不让斯维特拉娜把莫罗佐夫带到斯大林的家里。

在斯大林的干预下,女儿和女婿的关系能长久都奇了怪了。果不其然,斯维特拉娜和莫罗佐夫的婚姻不到三年就破裂了。没过两年,斯维特拉娜23岁时,又迎来了第二段婚姻。这段婚姻斯大林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他一手安排的。

斯维特拉娜的第2任丈夫尤里是原苏共中央局委员日丹诺夫的儿子。从女婿的身份上就能看出,这是斯大林一手撮合的婚姻。女儿二婚后,斯大林还高兴地抱了一个外孙女。可是自己女儿和“乘龙快婿”在两情不悦中痛苦地度过三年后,又草草地分手了。

斯大林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女儿软禁了起来。斯大林给斯维特拉娜在莫斯科订了一套房子,让她不能用公家的汽车和别墅。然而不到一年,斯维特拉娜就迎来了她人生的真正转变。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过够了囚禁生活的斯维特拉娜既感觉肝肠寸断,也感觉生活终于得到了解脱。膝下有一儿一女的斯维特拉娜认为自己终于脱离了政治,靠着不菲的抚恤金和在莫斯科的豪宅,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了。然而殊不知,她的动荡人生才刚刚拉开帷幕。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通过了一份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主席团委员米高扬不知怎么弄到了这份报告,把它交给了斯维特拉娜。看着满篇满页父亲的罪状,斯维特拉娜竟然大义灭亲地说道:这一切都是真事儿。

斯维特拉娜的话,让米高扬大吃一惊,女儿竟然支持反对父亲的人?看到“克里姆林宫大小姐”都这么说了,米高扬就顺水推舟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会理解。”

也许是因为此时苏联人对她的监视,让斯维特拉娜迫不得已顺应形势;也许是女儿早就和父亲离心离德了。在苏共二十大后,斯维特拉娜开始公然反对父亲。

1957年9月,斯维特拉娜扔掉了“斯大林娜”这个姓,正式把姓氏改为阿利卢耶娃,因为这是她母亲的姓。斯维特拉娜还恨之入骨地说:“我再也不想用斯大林这个姓了,它那铮铮的钢刀声刺痛了我的耳鼓、我的双眼和我的那颗心。”小时候,父亲对她那份举高高的溺爱,就像父亲的威严那样荡然无存了。

1962年5月,斯维特拉娜成为了一名东正教徒。关于这次斯维特拉娜入教的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一锤定音,斯维特拉娜想通过“皈依教门”躲避横流。也有人认为斯大林早年接受过东正教的熏陶,作为他的女儿,信奉东正教很正常。

虽然众说纷纭,但斯维特拉娜确实信仰上了她父亲极为排斥的宗教。斯维特拉娜此刻却好像解脱一般说道:“我度过了37年愚蠢的无意义的生活,某种难以忍受的重担终于从肩上卸下了。”

接受完宗教洗礼后,斯维特拉娜又开始疯狂迷恋起了文学。因为文学本身固有的浪漫,也正好可以让她抛开世俗杂念,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幻想的世界。

令人奇怪的是,她从事历史和俄语的研究倒没什么,可她竟然还研究起了儿童文学。天真和幼稚并没有被这个年近40的女人割舍掉。有人说她是因为爱自己的子女才迷恋上儿童文学的,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没过多久,她就抛弃了自己的儿女。

文学滋养了斯维特拉娜浪漫的情怀,也激发了她那颗多愁善感的少女心。1963年10月,斯维特拉娜偶然间遇见过了一名在莫斯科治病的印度党员辛格,并迅速坠入了爱河。

这是斯维特拉娜自己选择的婚姻,虽然辛格已经是个54岁的半老头了,但斯维特拉娜还是想从他那里找到自己渴望已久的幸福。

出生在印度贵族之家的辛格,却对印度没有什么依恋,常年漂泊在英国。而他这次来到莫斯科,只是为了看病而已,没成想还顺手牵羊找到了晚年的真爱。

斯维特拉娜坠入爱河后,立刻向苏联当局申请结婚登记,却果断被拒绝了。就算她再显得与世无争,她毕竟是斯大林的女儿,谁也保不准她会不会跟随辛格回英国。一旦她脱离苏联的控制,跑到西方国家去“胡说八道”,到时候一切可都来不及了。

于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亲自出面来劝斯维特拉娜说:“你是一位既年轻漂亮又健康的女子。”这样恭维的话,哪个女人不爱听?但柯西金接下来的话,却不想拍马屁拍到马蹄上。“要这个病怏怏的老印度教徒干什么?”

斯维特拉娜极其排斥她父亲那一套排教措施。何况此时被监视起来的她,早就想去国外放飞自我了,这或许也是她极力要嫁给这个老印度教徒的最终原因。

柯西金的话,斯维特拉娜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执意要跟随辛格远走高飞。看到事情不好收场了,当时的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都出面找她谈话说:“你父亲是最反对和外国人结婚的,甚至我们还有这么一条法律呢。”没想到苏斯洛夫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斯维特拉娜面前根本不能提斯大林。这句话再一次引起了她强烈的反感。父亲不让她做的事她偏要干。

虽然没有结婚登记,但她还是和辛格同居了,名义上不算夫妻,但实际上他们已经“结婚”了。

斯维特拉娜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幸福,好像找到了文学作品中那样浪漫的爱情。即便对方不是白马王子,而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她也毫不在乎。她还辞掉了工作,就是为了留家照顾这个老头。

当然辛格也对她恩爱有加。女大三抱金砖,男大三又何尝不是呢?就这样,在三年的幸福时光中,“克里姆林宫公主”就像个保姆一样,照顾着这个老头的衣食起居。然而三年后,辛格却不幸病逝了。斯维特拉娜没有去到她幻想的国外,但她的付出却并非颗粒无收。

丈夫去世了,作为妻子理所应当去安葬丈夫的骨灰。1966年12月,斯维特拉娜向苏联当局要求去印度安葬辛格的骨灰,苏联最终给了她两个星期的假期。苏联人没想到的是,斯维特拉娜顺着这次印度之旅,竟然逃之夭夭了。

来到印度后,斯维特拉娜向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请求常住印度。但印度对苏联担惊受怕,并没答应她。于是斯维特拉娜就像孙悟空到天庭,赖着不走了。本来半个月的假期被拖了3个多月。到了1967年3月6日,也就是苏联最后通牒的前一天,斯维特拉娜来到了美国驻印大使馆,提出了移居美国的要求。

对于她的出逃,苏联在国际舆论上故作善意地好言挽留:斯维特拉娜打算在国外住多长时间,这是她个人的事情。对于苏联抛出的橄榄枝,斯维特拉娜并不吃这一套,公开发表声明表示不打算回苏联。

然而美国人不知道她到底是珍珠还是炸弹,起初很谨慎,不急于让她进入美国,先在中立国家待一阵时间,再仔细考察一下她的动机和计划。于是,斯维特拉娜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了中立区的瑞士。

斯维特拉娜在瑞士呆了一个半月,期间美国人一直对她进行监督和考察。让美国大使乔治·凯南意外的是,这个斯大林的女儿,竟然表示出对美国的“绝对忠心”:永远不会返回苏联。

1967年4月21日,斯维特拉娜怀揣着对美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瑞士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接下来的生活其实就是从一个监狱跳到了另一个监狱。

对于“公主”叛逃美国,苏联在国际上发表的舆论直接转了一个180度的大弯,由之前的好言相劝变成了责骂不断:她背叛了斯大林,背叛了祖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甚至还在联合国记者招待会上说:她是个精神上不稳定的人,对于那些企图在政治上利用她的人,我只能表示惋惜。然而美国正是利用这位“精神病人”,把反苏的宣传做得大张旗鼓。

“国父(普京之语)之女”最终沦为了两个超级大国针锋相对的棋子。

1969年,斯维特拉娜出版了《仅仅一年》一书:仅仅一年,她就与苏联恩断义绝;仅仅一年,她就沉醉在美国的怀抱中无法自拔。书中大片大片披露苏联内幕,这些内情再一次成为了美国人的口实。

苏联一气之下,不再对斯维特拉娜抱有任何幻想了。对外宣称剥夺了的苏联公民权。苏联还指出:美国人给了她几千万美元的稿费。但是斯维特拉娜却说只拿了100万美元。谁真谁假不好说,但折中来看,她也肯定拿了美国人不少钱。

除了在美国“山高皇帝远”地“逍遥法外”,斯维特拉娜还收获了第四段爱情。

1970年1月,44岁的斯维特拉娜认识了美国建筑商人皮特。这一次恋情中,斯维特拉娜还算多少保持了一些冷静。

二人结婚不久,皮特就破产了,斯维特拉娜用自己的稿费给他还债。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就是一个无底洞的时候,她就决定不能再把自己的人生葬送给这样不着边际的爱情了。于是斯维特拉娜带着只有8个月大的女儿奥尔加离开了皮特。

此后,斯维特拉娜凭借着对美国人的“忠心”,“荣幸”成为美国公民,还晋升为美国共和党的一员。她兴高采烈地宣称:以前我在这里是客人,对于政治不能提出批评,现在我可以投票了。为了这张票,她原先只是改了姓,现在连名字都改了,叫兰娜·彼得斯。过去是和斯大林决裂,现在是和整个苏联决裂了。

然而美国,这个斯维特拉娜魂牵梦绕的国度,并没有让她真正拥抱自由。

斯维特拉娜的生活一直被美国人监视着,她因为“斯大林女儿”的身份成为了美国的名人,到处做演讲,见记者,上电视。就算到了美国,她依然没有摆脱掉斯大林的影子。这种受到监视,几乎被无处不在的眼睛盯着的生活,让她简直受够了。

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还强行要求她撰写各种各样的文件,披露苏联内幕。斯维特拉娜既是中情局的“所有财产”,也是美国的“政治玩物”。为此她遗憾地表示:过去全然没有意识到,两个超级大国是如此相似,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

1982年,斯维特拉娜带着11岁的小女儿奥尔加移居到了英国。因为只有来到这个美国的“兄弟国”,美国人才不能说出什么,并且英国的地理位置与莫斯科更近。也可能是这些年儿童书籍看多了,她这时终于想起来:苏联还有一儿一女呢。于是强烈地表示要回到苏联。

其实美国这个时候已经懒得搭理她了,因为她差不多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完了,至于这个毫无价值的人,回不回苏联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斯维特拉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回到苏联竟然能这么顺利。

1984年9月,斯维特拉娜回到了苏联。此时苏联“敞开怀抱”,热烈欢迎,他们不想再让“国父之女”在对手那里祸害苏联了。

苏联敞开怀抱,斯维特拉娜也积极拥抱。她在英国逗留时就曾高调地批评美国:

把自由世界理想化了,许多方面令人失望,让我处在一个一种虚情假意之中,美国国务院在说谎方面,绝对不比克里姆林宫逊色。

回到苏联后,斯维特拉娜又开始给苏联戴高帽:

在苏联这个社会里,千百万人享受着免费教育,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也享受着公费医疗,你们不能否认,这对于人民来说是改善。

当面对记者就她“打算在苏联呆多长时间”的问题采访时,斯维特拉娜用着和几年前说“再也不回苏联”一样的语气说:“今后我打算在苏联度过我一生中头40年经历过的那样平静的私人生活。”

但仅仅过了一年,斯维特拉娜就离开苏联了。

1986年5月18日,她就像跳梁小丑一样再次回到了美国。她给出的原因是:小女儿奥尔加不会说俄语,不适应苏联的生活环境,并且前两个孩子不能和她友好相处,一家人貌合神离。

而实际的原因是:她回来之后,一儿一女没有一人待见她。

回到苏联的第一时间,斯维特拉娜立刻去找她为了“美国自由”而牺牲掉的一儿一女,却遭到了无情的冷眼。儿女认为他们的母亲已经叛国了,尤其是日丹诺夫所生的女儿叶卡捷丽娜,听到母亲回来之后,就像躲避债主一样,立刻跑到了莫斯科的郊区躲得远远的。哪怕斯维特拉娜给叶卡捷丽娜写了一封又一封信件,却都如同石沉大海一样,杳无回音。儿女们对斯维特拉娜的残酷,就像斯维特拉娜当年对她的父亲斯大林一样。

斯维特拉娜在美国把该说的话都说了,把“该告诉美国”的消息都告诉了,把她留在苏联监视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这次苏联当局考虑之后,同意她离国。

1988年4月22日,斯维特拉娜回到了美国,这次她却并没有带来任何有价值的消息。她只是在舆论上高呼戈尔巴乔夫的无能,现在的苏联是靠他父亲斯大林一手扶持起来的。她这些话虽然在理,但是对于美国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晚年的斯维特拉娜孤独又凄凉,曾皈依罗马天主教成为了一名修女,但其实这只不过是她一时兴起。在英国的一所修道院住了几周后,就又回到美国了,后来搬到了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村,像一位经过大风大浪看破红尘的世外高人一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2007年,一位美国制片人数次劝说斯维特拉娜接受人生“最后一次采访”。斯维特拉娜回顾自己的人生说:“我这一生太沉重了,沉重得不堪倾诉,更不可能活下去。”

采访过后,斯维特拉娜就搬家了,甚至连电话号码都换了,直至2011年离世,人们才发现她。身边只有小女儿奥尔加,其他的亲人一个都没有来。“国父之女”的离世,比普通人还要凄凉。

斯大林向来给人一种冷静、严肃的印象。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对自己的女儿竟如此溺爱。斯大林不是神人,他看不到自己生前会给自己死后留下多大的影响。他的掌上明珠会因为自己永生永世囚禁在牢笼中。

在温床中长大的斯维特拉娜,虽然看似单纯善良,一心渴望着人类本性中的自由。但这种近乎于“傻”的天真,让她背负了数不尽的骂名。

就像她从事文学、皈依宗教、喜欢儿童作品一样,她的一生只是想要过上自己憧憬的美好生活。但是就因为她是斯大林的女儿,她一生都摆脱不掉桎梏,无论是在苏联还是美国。

同样,作为斯大林的女儿她不去想改变生活,而是去逃避生活。可是她无论怎么逃避,只要她生活在那个年代,就一定逃不出两大国的鼓掌之间。她为了的所谓的自由,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父亲,背叛自己的祖国。无论她说的那些话是真是假,美国人给她大把大把的钞票,就难免让世人怀疑她的目的性。

当她已为人母,却孤苦伶仃的时候;当她的子女都对她唾弃不已的时候,她或许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斯大林对她的爱。斯维特拉娜在晚年最后一次采访时曾表示:我一辈子不会原谅他。但是你知道,我父亲非常爱我。

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渴望自由并没有什么错,但出卖国家就是她不可饶恕之处。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