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发布时间:2023-08-08 00:22:59 发布人:hao168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1、愿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

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

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

顺治帝的长子牛钮死得早,活了不到三个月便夭折了,因此,福全实际上就是顺治的长子,他的生母董鄂氏在顺治妃嫔中的地位也不低,是七正妃之一。不过,这位董鄂氏可不是清史中大名鼎鼎的董鄂妃,顺治后宫一共有三位董鄂氏妃子,分别为董鄂妃(孝献端敬皇后)、宁悫妃与贞妃,其实,福全的生母宁悫妃的出身是最高的一个。

宁悫妃董鄂氏是满洲正红旗人,旗主是大清的礼亲王代善,她的曾祖父便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三等勇勤何和礼,何和礼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参加了统一女真以及攻打叶赫、乌拉等部族的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努尔哈赤还将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了他。后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开国,建立后金政权,何和礼入列五大臣。

话说,在福全小的时候,顺治帝询问他的志向,他说了一句:愿为贤王。对此,顺治的反应是非常的诧异(世祖异之),人们常说,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身为皇子,怎会不想当皇帝呢?

后来,顺治临终前果然选择的是三阿哥玄烨,而没有选择出身更好、年龄居长的二阿哥福全,至于原因,一般都认为是玄烨小时候出过天花,而福全没有,因此顺治便将皇位传给了玄烨。

对此,笔者的想法是:

第一,福全有可能没说过“愿为贤王”那句话,试想有哪个皇子不想做皇帝?只是后来康熙继位,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才有了“愿为贤王”的说法。

第二,如果福全说过“愿为贤王”,真实原因绝对不可能只是他没出过天花,据记载,这位大清皇子从小眼睛就患有残疾(有眼疾),相信这才是福全没有继承皇位的最大原因,毕竟做皇帝是要脸面的,总不能找个有残疾的人来做皇帝吧。

2、大战噶尔丹

康熙六年正月,年仅14岁的福全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并参与议政。

话说,这顺治帝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牛钮、第四子荣亲王、第六子奇绶、第八子永干都没有活过八岁,第七子隆禧也只活了20岁,因此,顺治帝实际上长大成人的皇子只有次子福全、第三子玄烨(康熙)与第五子常宁三人。

福全和常宁便成了康熙唯二的兄弟,两位皇子长大后都受到了特殊照顾,在14岁的时候被封为亲王,福全封的是裕亲王那个,常宁封的是恭亲王。

而且,康熙要稳定统治,扫除边疆隐患,前期也主要仰仗这两位兄弟,比如说从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的准噶尔之战。

当时,准噶尔的汗王噶尔丹勾结沙俄,袭击了喀尔喀部,随后向内地进犯,康熙决定给予回击,由此派出抚远大将军福全、安北大将军常宁两支部队前去平叛,主力部队便是出古北口的抚远大将军福全,为此,康熙亲自前往东直门送别兄长,当然,康熙也不忘了锻炼自己的儿子,给福全安排了一个副手,他就是皇长子胤禔。

虽然在乌兰布通的战役中,福全大败噶尔丹,但不得不说,这次战役还是比较惨烈的,比如说噶尔丹竟然摆出了驼城进行顽抗,使清军伤亡惨重,就连康熙的舅舅佟国纲都战死沙场,因此,在噶尔丹派出使者进行求和时,福全并没有抓住战机追歼准噶尔军队,最终使噶尔丹逃出生天。

对福全的这一决定,康熙显然是非常不满的,称其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使其逃亡。其实,福全也有难言之隐,一者,兵家历来讲究穷寇莫追,不计后果前去追歼,可能导致失败。二者,福全军中有不少的皇亲国戚,尤其是皇长子胤禔,鉴于国舅佟国纲已经阵亡,如果胤禔再有个闪失,福全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福全便在没有等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下令班师回朝,对此康熙更加不满,康熙令福全率领的军队停留在朝阳门外,不准其回京,历数福全的罪行。对此,福全说了一句:我复何言!实际上是认罪了,随后议政大臣认为应该革去福全的爵位,鉴于福全在乌兰布通的功绩,康熙便没有革去他的爵位,下令罚俸三年,撤掉福全的议政权。

就这次征战来看,福全是功大于过的,但是康熙同样给予处罚,目的无非是打击劳苦功高的兄长,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权威,福全也知道弟弟心中的想法,所以也就认了罪,福全原本抱着必死的打算,不过,他有点低估了弟弟康熙对自己的感情,说实话,康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皇帝,他绝对不会对自己的同胞骨肉痛下杀手的,无论是兄弟,还是儿子,都是如此。

3、真挚的手足情谊

在第一次征讨噶尔丹之后,康熙三十五年与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两次挂帅亲政,彻底地消灭了噶尔丹,噶尔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福全也跟随康熙参加了这两次征讨噶尔丹则战争。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裕亲王福全病逝于府邸,享年50岁。

要说这康熙对待两位兄弟,还真是有区别的,很明显,康熙与兄长福全的感情要更深一些。

第一,康熙的两位兄弟福全、常宁都是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常宁死于六月初七,福全死于六月二十四日,当时康熙正出巡塞外,当他听到弟弟常宁病逝的消息,只是让在京的皇子办理丧事,当他听到哥哥福全病重时,立刻派身边的皇子回到京师探望,当听到福全病逝,康熙立刻赶回京师,参加了哥哥的丧礼,亲自祭奠,出殡时还赶到裕亲王府痛哭不已。

第二,福全去世后,康熙令福全第三子保泰承袭的是裕亲王的爵位,而常宁去世后,他的儿子海善承袭的是贝勒爵位,一个是亲王,一个是贝勒,这差别也太大了。

第三,福全去世后,康熙特意在黄花山下为其修建了最大规模的亲王园寝,还特意命画师画了一幅自己与福全同坐于桐阴之下的画像,以示他们的手足之情,可见康熙对这位兄长的感情那是非常深了。

子辰说:

裕亲王福全是康熙唯一的兄长,也是与康熙感情最深的兄弟,话说,他们从小就共同侍奉在祖母孝庄身边,后来孝庄每次出游,也都是康熙与兄长福全前后护引,精心照顾。即便是兄长福全在征讨噶尔丹时,不听号令,自行撤军回朝,康熙也只是撤了这位兄长的职,再结合福全故去后的身后事,康熙待这位兄长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