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农奴制存在了近千年,它又是如何诞生的?

发布时间:2023-08-08 09:26:15 发布人:hao168

欧洲的农奴制度,可以说是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标志身份的独特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的阶段,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不协调,带有奴隶

欧洲的农奴制度,可以说是欧洲在中世纪时期标志身份的独特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的阶段,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不协调,带有奴隶制残余的经济形态在欧洲大陆上普遍性的存在,造就了农奴制度的产生。欧洲的农奴制在欧洲的历史上存在了近千年的时间,几乎是贯穿整个中世纪发展的始终。那么这样牢固的农奴制度究竟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呢?

一、罗马的隶农制度为农奴制的产生提供了制度背景

在农奴制的起源问题上,不得不说隶农制的产生。

隶农制是在罗马公元二世纪兴起的一种经济形态。在罗马的共和国后期出现了内战,经济衰退,流行疫病的传播以及政治机构的不稳定弊端的暴露等现象。这些弊端在戴克里先的改革后更为明显。戴克里先以空前的强制手段实施对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政府管理权,自以为能够维持充裕的财政收入。

实际上在国家的严格要求下,经济上的主动性受到抑制,贸易衰减,城市人口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闲散之人。所以罗马后期的经济衰退尤为严重,而且自二世纪边疆稳定后,边境便不再有胜仗,战俘相应减少,罗马人依赖的奴隶的来源减少,土地没有人去耕种,加上当时奴隶起义爆发频繁,大土地所有制的流行等因素,使得奴隶庄园运行困难,不得不注射新的经济活力,隶农制随之产生。

罗马后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以及维持原有的统治秩序,对于中下层民众实行高强度的经济剥削,迫使下层民众变卖仅有的小块土地,投身在大土地所有制庇护下的庄园主,而中层阶级在用自身的财产缴纳高额的税收之后,因国家内战,贸易衰减,政治腐败等社会。

问题而无法进行生产活动,从而下降成下层民众。同理,过不了多久或者再来一次压迫性的经济剥削,原来的中产阶级就会彻底消失,变成下层民众一样的隶农。

社会阶级呈现两极分化,而城镇经济因中小阶层的消失,加速了经济的衰败速度。在五世纪,许多贵族完全舍弃了城市,把他们的农庄创办成实际上能自给的社区,随着庄园内隶农人数的增多,庄园的割据实力逐渐增强,削弱了罗马的国家作用,加上后来日耳曼人的入侵,罗马的国家体系崩溃,形成了政治上的割据势力,国家政治表面的向心力被破坏了,自然社会的生产力也被分散了。

二、"日耳曼式"的经济渗透催化了农奴制的产生

1、"马尔克公社"中落后因素的影响

在日耳曼人统治后,经济形态带上了日耳曼的色彩(一般是日耳曼人颁布政令或者一些庄园由日耳曼人按照马尔克公社来管理),例如条田、敞地、公地以及土地的等级分封的制度,这些都直接来自日耳曼人马尔克公社的影响。

在日耳曼参与的战争中,国王会根据士兵在战争中的不同功绩来分封土地,那么这样的一群人就会形成新的庄园主,而土地上的人民,无论是自由小农还是奴隶都间接性的变成了军事贵族的"农奴"(间接性的"马尔克",军事贵族会按照习惯性的马尔克公社的管理思维去管理庄园)。在不列颠和中欧一带日耳曼人聚居地(入侵后),罗马的影响极其微弱,那里的劳役制庄园应该主要是由马尔克的分化而自然产生的。

所以,罗马的隶农制并不是产生农奴制的唯一原因,还有日耳曼人的经济影响。当然,此种的经济形态还是要有日耳曼人的入侵为助力条件,并且还要保证有足够多以及适合发展农业的土地发展庄园。

当然,上述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经济渗透,不排除有其他特殊情况。在英格兰,法兰西北部和日耳曼的一些乡村地区存在着大多数的村民从属于一个领主(有钱有权),村民相当于是他的佃户,为报答其保护而供养他。而且经过国王和一些大领主的授权,许多村民受基督教会的封建主支配,从而促进了劳役制庄园的形成。所以实际上,是使原来没有领主的村民受到有权势的人的支配。不得不说在这些特殊地区可以较早地形成劳役制庄园模式的经济形态,日耳曼人的入侵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日耳曼人的入侵促进了经济成分的变化马尔克公社"是日耳曼人的原生经济形态,在入侵的过程中自身发展出了一些奴隶制的因素,又在入侵罗马后吸收了罗马的经济因素。所以在日耳曼人的统治时期,其经济是一种混合型经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种经济形态绝非真正的封建经济形态。真正的大规模封建经济的出现是在所有的经济因素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十世纪。

三、庄园经济时代,制度固化,隶农制一直延续

在所有的社会因素归于平稳后,经济形态自然继续发展,当时的主要经济单位为庄园,所以经济以庄园的模式向前发展。庄园经济不是先前罗马的隶农制,隶农制是来自社会经济因素大重组之后固化的一个经济结构,庄园经济是不需要参与社会的,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里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是一种较强独立,封闭的经济形态。

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社会的生产力,减缓了生产发展的速度,阻碍了经济在社会上的自由流通,间接地形成了庄园经济的封闭性。所以其经济架构大概都是固化在隶农和奴隶因素之间,即使其中有较为优越的经济形式诞生,但也会被庄园内的劳役制经济抑制。这也是后来日耳曼人的统治在公元六世纪确定下来,但经济上的农奴制大概在公元十世纪才在欧洲大陆确立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欧洲中世纪早期的主体经济是隶农制经济,罗马后期的隶农制经济已初步具备了早期封建经济的特点——"领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但在向封建化社会过渡时,其正常的经济发展被"民族大迁徙"打乱,所以隶农制因没有足够的经济动力,而固化了下来。加上又受到日耳曼民族自身发展的奴隶制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四、日耳曼人统治时期,农奴制正式产生

1、"外部暴力"的压迫——加快农奴制的发展

在日耳曼人统治后,农奴化的潮流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更凶猛的向前扑去。当时自然经济,经济发展缓慢,除了"马尔克公社"的影响外,主要的就是外部暴力。而外部暴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教俗贵族利用国王赐予他们的特权抢占农民的自由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投靠大领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在六到十世纪时,对外战争频繁,兵役繁重,社会秩序遭到一定的破坏,政府的控制力减弱,原来的豪强,官吏加大剥削压迫的力度,这一切使得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2、采邑制改革——农奴制正式产生

实际上还有一个内化的原因——内部暴力。而内部暴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当时的军事制度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为重装骑兵,军事战斗效率提高,但是国家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财政上的压力自然落到当时的领主和自由小农的身上,自由小农无法承担,只能将土地献给领主,然后再以纳租服役为条件,将属于自己的土地作为"恩地"领回,把自己变成领主的佃户。二是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查理马特利用土地与当时的大领主,贵族挂上联系,以土地为筹码去换取领主和贵族的效忠支持。在名义上赋予了领主对于自己庄园管理的合法权利,标志着农奴制的正式形成。(在欧洲大陆,其他如北欧等地区形成条件特殊,在十二世纪左右形成)

农奴制的建立应是在罗马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但是也不能说隶农和农奴之间没有较大量的差别,农奴的剥削比隶农(单指罗马后期到中世纪早期的隶农)的剥削还要大,但主要为其服务的经济形式是劳役制经济和租佃制经济,这是不变的。

五、结语

农奴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欧洲大陆的历史上起着举足若轻的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农奴制之所以可以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产生,是因为当时欧洲政治集团分裂割据的社会现实。频繁的战争使得社会上的生产力分散,出现区域封闭化的现象,生产力水平停滞甚至倒退,带有奴隶制和封建制色彩的农奴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上承日耳曼人的混合经济,下启欧洲的封建租佃关系,可以说欧洲的农奴只是开启真正封建社会的序幕,只不过序幕被拉长了而已。

参考文献:《西欧中世纪史》、《欧洲大历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