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功高震主的晚清名臣两招化解“兔死狗烹”宿命

发布时间:2023-08-09 10:13:40 发布人:hao168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昔日汉高祖刘邦杀韩信,诛彭越,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雍正罗织92款罪名赐死年羹尧,似乎中国历史上这些功高震主的名臣大将逃不开政治清算的命运。那么晚清中兴名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昔日汉高祖刘邦杀韩信,诛彭越,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雍正罗织92款罪名赐死年羹尧,似乎中国历史上这些功高震主的名臣大将逃不开政治清算的命运。

那么晚清中兴名臣、攻灭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曾国藩是如何破解这一“历史”宿命的呢?

作为一名熟读历史、修身修己的理学家,曾国藩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首先,从曾的内心来说,是拥护清王朝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半个中国,曾国藩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湖南,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湘军。

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出动并发表《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

从这篇宣战檄文中我们看出,曾国藩是一名坚定的封建秩序和传统思想维护者,这篇檄文也是湘军的立军思想方向,也就注定曾国藩不具备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再掀波澜的理论基础。

此后曾国藩在十年时间里,沿长江顺流而下,攻克江西、安徽,直至1864年攻破天京,在此期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巡抚、提镇以下皆归其节制,在当年被朝廷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此时曾国藩被时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功”,且手握重兵,以两江总督的身份管辖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个人声望已达人生顶点。这事搁到别人早就辫子翘到天上,但曾国藩却如芒刺在背。

在南京城破的两天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思前想后,喜惧悲欢,万端交集,竟夕不能成寐”。此后连续三天都“不甚成寐”。他喜的是太平天国在经过十年的征讨终于被剿灭,自己的努力换来回报,惧的是功高震主,恐朝廷清算。

一、裁撤湘军

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欢欣,曾国藩使出第一招,8月决定裁撤湘军。裁军的数量为25000人,而当时攻破南京的湘军主力也才50000人,整个湘军加在一起约20万人。

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全部裁掉?这就是曾国藩的巧妙之处,通过裁掉精锐部队是在向朝廷表忠心,让皇帝放心。

保留军队也是在告诉朝廷不要乱来,否则将会陷入另一场内战,本来湘军就是依靠地方同乡、亲族为纽带,即使湘军化整为零,曾国藩只须一声召唤,那些解甲归田的老部下就会呼之即出。所以手里有兵,不裁不撤,朝廷可能还无可奈何,一旦手里没有兵,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的时候,朝廷要整你就是一句话。

当然,你出招朝廷就会接招,1868年,曾国藩被调任直隶总督,慈禧一道圣旨把曾国藩召回京城,迫使其离开江南大本营,实际上就是解除他的兵权,这一招釜底抽薪让曾国藩变成砧板上的肉,到时候朝廷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二、惊天刺马

然而老辣的曾国藩岂能轻易就范,于是使出第二招杀手锏,就在1868年曾国藩被调任的同时,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马是山东菏泽人,进士出身,任总督之前,先后出任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职。

作为一介书生,能够于战乱中少受贬黜,屹立不倒,背后自有清廷力挺,是中枢用来节制湘军的锁链。调任两江总督后,马新怡就大笔一挥裁掉湘军27000人,这是两江地区湘军的一半兵力,曾国藩对这一切洞若观火,隐约察觉到朝廷已磨刀霍霍。

顶级官僚之所以是顶级,就在于不动声色后的雷霆手段。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对于马新贻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上午,马新贻照例亲赴校场阅兵,于还署途中遇刺,不治身亡,成为晚清时期轰动全国的四大奇案之一。

身为封疆大吏,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身亡,更蹊跷的是凶手口供屡屡翻改,特别是有的审案官员竟拒绝在奏结上签字,以铁面无私著称的钦差大臣、刑部尚书郑敦谨在结案后称病不回京交旨,且终身不复为官,而一位随其办案的官员颜士章在日记中称“刺马案与湘军有关”。

然而最终决定此案调子的却是慈禧太后的几句话,刺马案的两个月后,曾国藩被调回两江总督查办此案,回任前奉旨前往养心殿,一番君臣寒暄过后,围绕马新贻一案,慈禧与曾国藩说了几句话。对答一共只有两句,却颇含深意,慈禧: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是很奇怪。慈禧:马新贻办事很好。曾国藩:马新贻办事和平精细。看似稀松平常的对话却交代了代表清廷的慈禧和代表汉族地方集团的曾国藩之间的妥协。是的,马新怡是为朝廷办事的,但是动我湘军根基就是不行。

此后尽管朝廷一再催促曾国藩去江南赴任,但曾国藩仍然在路上走了两个多月,接手案子后,曾国藩也只是程式化地点齐人犯,过堂时默不言声。耐人寻味的是,在审问如此重要的凶手时,一直都未用重刑。

半个月后,曾国藩只是对钦差大臣郑敦谨淡淡地说了一句:“只好仍照魁、张二公原奏之法奏结。”以“浙江海盗挟仇报复”罪名上奏,了结了此案。同治十年二月,奉谕比照大清谋反叛逆律例,刺客张文祥被凌迟处死。

就此“刺马案”彻底结案,而朝廷也心照不宣的默认曾国藩在两江的地位,1872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