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康熙皇帝晚年的无奈

发布时间:2023-08-11 09:34:46 发布人:hao168

前言:皇权之下无亲情正是九子夺嫡的真实写照,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为了竞夺皇位继承权,枉顾父子之情、兄弟之义,把朝局搅得动荡不安,导致清朝的国力严重下滑,所幸最后继位的是雍正皇帝,方才力挽狂澜,让清朝的盛世

前言:皇权之下无亲情正是九子夺嫡的真实写照,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为了竞夺皇位继承权,枉顾父子之情、兄弟之义,把朝局搅得动荡不安,导致清朝的国力严重下滑,所幸最后继位的是雍正皇帝,方才力挽狂澜,让清朝的盛世年华得以延续,不然康熙皇帝的一世英名就要毁在九子夺嫡上面了。

今天,我们一起从起因、过程、结局和影响,这四个方面来一起回顾这段残酷的皇权斗争。

康熙皇帝画像

一、九子夺嫡的起因

1、 满清早期的军事贵族共治制度

清朝是由后金而来,后金的源头又是建州女真。女真族一向以渔猎为生,部落习性较重,故而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更好地聚拢和团结各部族的力量而推出了为后世所熟知的八旗制度,把原本松散的各部族整合到八旗之下,形成一种带有联盟属性的上下级的关系。

任何新制度诞生后,总会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阶段,八旗制度亦是如此。八旗制度诞生之初,各部族的民众只是碍于强权而服从,主观上并没有接受制度的约束。各部族原有的制度对民众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可惜消除的,突然让他们抛弃旧制度,遵行新制度,多少会有些矛盾,就像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的六国遗民一样。

明朝时期的女真各部

后来,随着满清势力的快速发展,民众享受到了制度带来的诸多好处,自然也就从心里接受和认可了八旗制度,但是原来的联盟属性并未彻底泯灭,遇到大事之时,大家还是需要商量着来。即使是太祖、太宗这样的果敢君主,行事之前也得先统一旗主王爷们的想法。

正是因为满清有这种军事贵族共治制度,所以早期的君主们往往喜欢让皇子们参与军政,一则是巩固皇权,避免其他贵族掌权,再则就是在皇子中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以便君主可以从中选出一名最佳皇位继承人。皇子们手里有了权,自然不会满于现状,谁的心里能够不起涟漪?不去觊觎那个位置?

八旗旗帜

2、 康熙皇帝在位长、儿子多

骑射尚武是清朝所有皇帝高度重视的准则,康熙皇帝还是一名皇子时就接受了武艺方面的教育,他登基之后,为了谋划剪除权臣鳌拜,更是不敢荒废武艺方面的训练,并且还亲自训练出了一批擅长摔跤的布库,借此除鳌拜而亲政。

康熙皇帝虽说不是开国皇帝,但是武艺却不可小觑。他曾经三次御驾亲征准格尔,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据史料所载,康熙皇帝曾自述道,“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计矣。又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可见他的骑射本领有多强。

康熙擒鳌拜

正是源于他在武艺上的刻苦训练,方才拥有了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质,让他成为了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皇帝嘛,妻妾自然不会少,再加上长达61年之久的在位时间,他子嗣繁盛也就不让人意外了,仅是序齿的儿子,他就有二十四个之多,其中在九子夺嫡中充当主角的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

九子之中的老二当了整整三十六年的太子,按理说,有三十六年的时间,他的地位应该是坚不可摧才对,偏偏不是。因为他当太子太久,聚拢在他身边的势力自然就比较大,逐渐对康熙老爷子的皇权产生威胁,这不怪他,谁叫康熙皇帝硬朗呢。康熙老爷子既不会自己退位让贤,也没有充分理由来废掉老二,所以他是默许和纵容了其他皇子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的。

康熙的骑射本领

二、九子夺嫡的过程

1、 太子倒台

如果老二能早点上台,或许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继位之君,可惜的是没有如果。老二原本确实是一个好苗子,可是时间一长,康熙老爷子和他的一帮兄弟给他带去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就乱了方寸,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失去了储君之位。

老二倒台之后,有野心的皇子们越发活跃,他们或为自己,或为自己支持的兄弟,费尽心机地上蹿下跳,形成了五大皇子势力,分别是以老大为核心的大千岁党,其主要支持者为大学士明珠(老大的舅舅)和户部尚书福伦等人;以老二为核心的太子一派,其主要支持者为大学士索额图(老二的叔姥爷)和大学士王掞等人。

老二胤礽画像

以老三为核心的小圈子,其主要支持者主要是一些文人,老三一党最初是依附于老二,后来也蠢蠢欲动了起来,但是势力有限,始终未能掀起大的波澜;以老四为核心的四爷党,老四一党最初也只是依附于老二,一直到康熙五十一年二废太子后,方才积极进取,其主要支持者为老十三、年羹尧和戴铎等人。

以老八为核心的八爷党,其主要支持者为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他们的势力在九子夺嫡期间是最强大的一支。老二第一次被废之后,就属八爷党跳得最欢,也正是因为八爷党给康熙老爷子造成了极大压力,老二方才有了复立和二废的事情。自群臣推举老八担任储君受挫后,老八自感自身已失了帝心,于是转而支持老十四来和老四竞争。

老八胤禩画像

2、 老四胜出

九子夺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老二第一次被废到被复立,第二阶段是从老二被复立到被第二次被废,第三阶段是从老二第二次被废到雍正成功继位。第一个阶段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大千岁党、太子一派和八爷党。

老大这个人纯属有勇无谋之辈,太子被废,他认为自己是最有资格成为储君的,结果急功近利之下反而是错招频出,不仅请旨诛掉老二,还利用相面的事情制造舆论,大体就是说自己有人君之相。结果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掉了。

老大胤禔画像

老八这个人素来喜欢结党,也善于培植声望,拥有八贤王之名。老爷子下旨让朝臣推举储君人选,不料大部分朝臣都推荐老八,这下子可吓着老爷子了,哪个皇帝愿意底下有众望所归的人存在?接下来老八就成为了老爷子的重点打击对象,让太子一派成为了第一阶段的胜利者。

第二阶段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太子一派和八爷党,老二虽复立,但是其势力依然威胁着皇权,故而被二废。第三阶段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四爷党和八爷党,老四因为前期一直很低调,所以在老爷子那里收获了不少好感,再加上他个人能力实在突出,最终凭借着老爷子的遗诏而笑到了最后。

老十四胤禵画像

三、九子夺嫡的结局和影响

1、 九子结局

老大在一废太子后,因被老三举报谋害老二而被老爷子下令废掉爵位,圈禁在府中,从37岁圈到死为止,过了整整27年的囚徒生活,其子孙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人物。老二在二废之后,被老爷子下令圈在咸安宫中,直到雍正二年病逝,被追封为理亲王,还算有一份体面。

老三在老四继位后就度日如年,因他在九子夺嫡期间小动作不断,并且还和老八交好,所以很不受老四待见,先是被老四派去给老爷子守陵,后又因一点小事而被老四削夺了爵位,还被圈禁到死。

老三胤祉画像

老八在老四继位后过了一段好时光,被老四赋予了不少权力和头衔,比如理藩院尚书等。可惜好景不长,从雍正元年到雍正四年,老四不断打击和瓦解老八的势力,最终将其削爵圈禁于宗人府,还被迫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后病逝于禁所。

老九、老十、老十四和老八的结局差不多,最后都被老四给圈禁了,其中老十因为出身高贵,也不像老八、老九那样和老四矛盾重重,老十四因为和老四是一母同胞,所以这两人只是被圈禁,最后都被乾隆皇帝释放。老十三因为为老四继位出力甚多,所以备受老四信重,最后成为了铁帽子王。

老十三胤祥画像

2、 带来的变化

九子夺嫡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皇权斗争的党争,党争一旦恶化,于国于民都有极不利的影响,比如唐朝的牛李党争等。上层一旦不稳定,朝野必然动荡,大家都无心做好本职工作,一门心思就是攀附皇子、打击对手。

当政绩再也不是晋身之阶时,吏治必然败坏,贪腐横行之下,国力必然下滑,民生情况必然低落。除此之外,党争一旦不受控,军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各派势力都想掌控军权,武将们也都想着投靠哪位皇子,军队内部形成各种势力,势力与势力之间彼此掣肘,导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雍正皇帝画像

聪明的人往往最善于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和经验,然后做出改变。老四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胜出,自然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更何况他还亲身经历了。九子夺嫡说白了,就是建储制度不够完善,立了太子,太子的势力会威胁皇权,不立太子,诸皇子都会争夺储位。

故而,老四在选立皇位继承人时,创造性地使用了秘密建储制度,也就是皇帝以不公开的形式,通过遗诏来明确皇位继承人,一份遗诏放置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之后,另外一份由皇帝自己保存,一旦皇帝去世,大臣们只需取出两份遗诏,然后对比无误后,即可拥立新君。

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

结语

九子夺嫡从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来讲,应该算是一件好事,正是有了这样残酷的斗争,方才让清朝拥有了雍正皇帝这样的杰出皇帝。可它的过程实在是不可控,稍有不慎,王朝恐有倾覆之危。这就像一道选择题,皇帝是想要稳定,还是想要一位卓越的皇位继承人?

自秘密建储制实施之后,清朝倒是再也没有在皇位传承期间出现过什么危机,可继位的皇帝却都比较平庸。康熙皇帝当时的无奈也能让人有所体察,所谓有得必有失,正是此中道理。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圣祖实录》

《清宫疑案正解》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