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器装备的角度入手,聊聊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利缘由

发布时间:2023-08-11 10:05:28 发布人:hao168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所经历的变化和时局是历朝历代以来都不曾有过的。在自身无可救药的腐败以及列强们的多番欺凌之下,清朝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使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所经历的变化和时局是历朝历代以来都不曾有过的。

在自身无可救药的腐败以及列强们的多番欺凌之下,清朝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使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而鸦片战争,则是这场苦难的开头。

在兵力和地形皆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清朝军队损失惨重,最终于18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在这场战争当中,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失败的第一要素,但武器装备方面的落后却同样不可忽视。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生的必然

1、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结果

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热衷于在全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通过剥削和压迫当地的民众来为自己创造大量的经济利益。在这种不断的剥削之中,无数殖民地人民失去生命,金钱的背后是浓浓的鲜血。

在清朝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将目光放在中国上,这个庞大的市场瞬间吸引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他们从这里看到了庞大的利润。也看到了清政府日渐衰落的本质。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西方商人或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或是自发地来到清朝,想要将这里当作自己的产品倾销地。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平常引以为傲的工业产品却在中国这里遭受到了挫折。

一方面,由于此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小农经济当中,大量民众的生活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他们依靠耕田来种植和收获粮食,靠桑织来制作衣服,这样一来,英国的商业产品对中国人来说,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而在家庭条件大部分时候都相当贫困的情况下,更不可能去购买这些东西。另一方面,清政府是以白银为货币,英国则是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度。

也就是说,两国之间的所有买卖都需要以银子来结算,这对英国来说无疑是相当不利的,使其能够获得的利润大量减少。再加上清政府设置的高额关税,英国人自然越发不满,贸易地位更是处于弱势一方。

虽然英国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外交上作出过诸多努力,但都未取得有效成果。丧心病狂之下,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打击着中国人。

一时之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清政府国库陷入空虚状态,无数中国人为了购买鸦片倾家荡产,本就混乱不堪的社会变得更加失去秩序。通过鸦片,英国人牟取了数之不尽的利益。

为了维护甚至是扩大这一成果,他们甘愿使用一切手段,战争也不例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本质的核心还是出于资本主义天然的扩张性,中国则恰好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利益。

2、林则徐禁烟政策的刺激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敏锐意识到了鸦片横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他极力上书道光皇帝,从多个层面来阐述了禁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就连道光皇帝在即位前也曾尝试过鸦片,只不过后面幡然醒悟才将其戒掉。

虽然当时清廷内部支持禁烟的不过寥寥几人,但在道光皇帝的支持下,林则徐还是获封钦差大臣,被派往广东进行禁烟工作,之后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在虎门销烟当中,林则徐以强硬的手段和坚定的决心表现出了对鸦片的禁绝之意,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但这样一来,英国人的利益自然受到了极大损害。即便他们深知他们的行为充满了罪恶与鲜血,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愤然指责林则徐的命令是对私人财产的侵犯,是违反法律的。

此外,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其禁烟的行为也代表了当时清政府的意志。在英国人看来,清政府今天敢禁烟,明天就敢干出别的事情,因此必须予以打击和重创,才能使其继续为自己创造利润。

最重要,在长期的交流和接触过程当中,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本质已经被他们摸透,官员腐败无能,百姓贫穷困苦,社会保守落后,这都使英国人坚定了开战的决心。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获胜,也判定获胜后能够更好地剥削中国人民。

二、清政府武器装备的落后使其在战争当中陷入绝对的劣势

1、封闭的统治思想导致了武器装备的落后

在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几乎从未受到过重视。在政治层面,自秦朝建立以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都将统治重心放在了如何加强君权和完善封建制度上面,对科学技术往往十分轻视,不会对其予以注意力。

在经济层面,我国长期作为一个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普通百姓和政府来说,只要守住手上的一亩三分田,便完全可以做到家庭和谐、社会繁荣,无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最后,我国对人才的选拔也主要是考察其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如何帮助君王治理国家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相比之下,科学技术就成了多数人不愿也懒得关注的东西。

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主流社会对科学技术一直持鄙夷态度,称其为奇技淫巧,上不了台面。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八股文的出现,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已经降到了一个最低点。

也因此,当西方早早进入工业化之时,我们仍然还处于农业化当中。即便是中国发明的火药,但此时中国所拥有的火器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究其原因,就是对科学技术的不重视。

无论皇帝还是官员,都不将新式武器当一回事,认为只需要使用原来的武器便可以拥有足够的战斗力。这一思想当然有害无益,并最终于鸦片战争当中爆发出来。

2、火枪与火炮是落后的主要表现

早在与明朝的作战当中,清军就已经开始使用火枪。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后,对火枪也持以相当程度的重视地位,我朝武备整齐,弓矢枪炮最为军营利器,法制精良百世不易。

但是,这种重视却仅仅只是局限于将其配备到全军,而非对其进行改进和革新。事实上,清军于18世纪左右使用的火器,其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西班牙,是一种前装滑膛式火绳枪。

直到清朝中后期,即鸦片战争前夕,这种火枪的科学性相比两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来说,基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射速慢、枪身长以至于没有近战能力、携带不方便、不易保管、老旧粗糙等问题相当严重,极大降低了清军的战斗力,而此时一支英国火枪就可以抵五支清军火枪。

虽然清军的火炮相比于火枪来说,在科学性方面与英国来说并无多大差距,但在具体的制造上面,两者之间可就差之甚远了。在冶铁技术方面,此时的清朝依旧处于质量与产量都极为低下的阶段,英军却可以量产出优质钢铁。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的火炮不仅质量差、容易出现炸膛问题,他们甚至还开始使用铜来打造火炮。后期为了弥补钢铁质量不足所带来的缺陷,他们采取的补救方法反而带来了更多缺点,比如笨拙难以移动、威力低下等等。

除此之外,在射击精度方面,由于清军大多数相关制造人员不能理解火炮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导致火炮最后在射击时呈现出明显的精确度低等特点。再大威力,打不中也是白瞎。

最后,火药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虽然火药最早是在中国发明,但千年以来,中国人并未对火药的制作原理和工艺进行进一步升级。

简单来说,制作火药全凭经验,完全没有任何统一的科学理论上的指导。到了鸦片战争前夕,这一情况也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当时清军所使用的火药大多都是产自全国各地的手工作坊,其质量参差不齐,颗粒粗糙、大小不一等缺点十分突出。而火药作为火枪和火炮在使用时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其质量如此不堪,接下来自然会极大影响到了这两者的使用效果。

三、总结

总的来说,虽然鸦片战争当中清朝的惨败绝不能仅仅怪罪于武器装备的落后,但其在这一过程当中所起到的影响却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事实上,到了清朝中后期,整个清朝的官僚系统基本已经到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地步,里面是渗透到骨子里面的腐败与无能。即便当时的清朝国力还并未达到最低点,但在鸦片战争当中的惨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武器装备的落后也是清朝腐败无能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中国封建制度应该被扫进垃圾堆的实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