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鲁迅一个月工资是300块大洋,这数字放在今天是什么水平

发布时间:2023-08-12 02:17:10 发布人:hao168

鲁迅工资放今天啥水平?1916年2月,鲁迅在日记中写道,本月晋升第三级俸,月工资从280块大洋涨到了300块大洋。这份工资,其实来源于鲁迅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民国社会教育司的科长。当然,鲁迅的收入也不单

鲁迅工资放今天啥水平?

1916年2月,鲁迅在日记中写道,本月晋升第三级俸,月工资从280块大洋涨到了300块大洋。这份工资,其实来源于鲁迅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民国社会教育司的科长。当然,鲁迅的收入也不单单只有本职工作。他除了是民国的公务员外,还是一名文豪,时不时就可以通过写稿子来赚稿费。那鲁迅拿着这些工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以当时的上海为例,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如果一个月只有不到30块大洋的收入,那这个家庭的经济就是贫民阶段。但能有66块大洋的工资,那这个家庭的经济就属于一般家庭;如果收入为100块到200块之间,那就是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是三百块大洋,那就是上等人的生活了。所以,单从收入来看,当时的鲁迅其实已经过上了上等人生活。但可惜的是,鲁迅不是光杆司令。

鲁迅自己曾在日记中记录过1912年到1917年的开支情况,那个时候,鲁迅还未结识许广平,所以大部分的开支都用到了赡养母亲和帮扶弟弟身上,在他们身上,鲁迅每个月都要支出至少150块大洋。

而刨除这个大头之后,鲁迅才开始往自己身上花钱。一般来说,他每个月都会花30块大洋给自己买书,然后还会花30块大洋当做生活费。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无可避免的,还有大大小小的婚丧嫁娶应酬,一来二去也花了不少。

那个时候,一个普通的工厂职工,一个月能拿到40块大洋的工资,就已经要支撑一个家庭了。稍微好点的律师、工程师等职业,能拿到手的工资大概是100块大洋。而当时的一块大洋,大概能买8斤的猪肉或者是150颗鸡蛋。如果按照现在的购买力来看,那一块大洋大概相当于人民币150元。

按理说,鲁迅赚的钱,应该足够他生活。可偏偏,鲁迅不仅要养活自己,养活母亲,还需要支撑自己那两个时常手头紧的弟弟。所以,一来二去,鲁迅其实过得也是入不敷出的日子。最贫困的那一年,鲁迅还卖掉了自己的绍兴老宅,并向朋友借了不少钱来周转!鲁迅的生活贫苦,也不免让人好奇,他赚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作为民国公务员的鲁迅,之所以月月领300块大洋,仍入不敷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家是一个吞金兽。鲁迅留学归来后,在民国的教育部工作,吃的是公粮,赚的钱也是他们家最多的。而那个时候的鲁迅,也还没有遇上许广平,按理说,只要好好打理,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但谁也没有想到,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不争气啊。

和鲁迅一样,周作人也去日本留过学。但不同的是,周作人学成归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位日本小媳妇羽太信子。在鲁迅母亲的眼中,自己这个二儿媳是个实在人。在家里头什么都干得了,不管是上街采买,还是打扫家务,通通都是一把好手。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朴实的日本传统女性,竟然也有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当时,鲁迅几兄弟都是住一块的,可鲁迅因为和原配夫人朱安不合,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回家,只给钱。但朱安不识字,所以也没有管家的想法,于是鲁迅交回家里的钱,通通都到了羽太信子的手中。但羽太信子拿到钱就乱花,不仅会花光鲁迅交给家里的钱,就是周作人好不容易赚回来的稿费,也会被花得干干净净,甚至于需要负债生活。这还不算完,羽太信子自己不工作,却会沾着鲁迅和周作人的光,把自己的家人接来同住。

就这样下去,鲁迅的工资就是再翻两番都招架不住。鲁迅本身就比较节俭,一双鞋破了洞还能补补继续穿,时间长了,也看不下去羽太信子的行为。就好声好气地劝周作人管一管,但周作人虽读书多却不明理,没当一回事。结果,等鲁迅又一次回家取东西的时候,竟然遭到了自己弟弟和弟媳两人的辱骂,双方爆发了严重的冲突。此事过后,鲁迅也正式和自己这个不明理的弟弟分了家。

分家之后的鲁迅,也不再需要供养周作人一家,更不用被羽太信子的一家吸血了。如此一来,鲁迅的经济反而宽松了些。

1925年3月,鲁迅结识了许广平,并在两年后的十月开始了共同生活。这一时期的鲁迅,日子过得就舒坦很多了。许广平就曾说过,两人刚到上海的时候,其实租个一层楼就完全够用了,但鲁迅不干,非要租一栋三层洋楼。而鲁迅租的地,都是非富即贵的地方,基本个个都有水电气。这样的宅子,在那个时候的上海,可属实是不常见。

当然,鲁迅也不单单是住得好了,就是在花钱买书上,也更加大胆了。之前,他一个月能花30块大洋买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从1928年开始,鲁迅每月在买书上的花销足足有90块大洋。要知道,在当时那个社会,一个五口之家每月能有66块大洋,那全家人可就都吃饱饭了。

但鲁迅最赚钱的,其实不是在民国当公务员,而是在民国当文人。人人都知道鲁迅的笔是锋利的匕首,能够剖开民国这个吃人的社会,也能痛击社会中的不堪。但极少人知道,鲁迅的笔也是一颗摇钱树。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动之中,而文人墨客和知识分子,也不甘示弱的以笔为刀,在报刊上挥洒自己的思想。另外,受经济影响,当时的出版社,不愿意耗时耗力的出版长篇小说,几乎人人都在争取短期流量,出版短篇小说和杂文。于是乎,鲁迅也顺势而为,开始大批量地撰写杂文。

从1933年开始,鲁迅就不断变换笔名,疯狂发表杂文。到1934年9月,鲁迅在这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光笔名就换了40多个,而发表的杂文数量更是高达130篇。值得一提的是,鲁迅这段时间创作的杂文,基本上全部都是由《自由谈》杂志发表的。

而鲁迅之所以如此频繁地给《自由谈》投稿,原因有二。第一,《自由谈》是《申报》的副刊,自打创刊开始,就一直在以低级趣味的文字影响国民,不管是国际大事,还是社会事件,在这里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播报。这样的创作环境是鲁迅喜欢且需要的。第二,《自由谈》的稿酬高,给鲁迅的标准是每千字10块大洋。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千字还是包括标点符号的。

你说说,在这两个原因的加持下,鲁迅的稿费是不是非常丰厚?当然,也有人统计过,称鲁迅在上海时期的总收入,大概是7万多大洋。有了稿费之后,鲁迅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

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非常看重,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儿子。他在日记中就曾写过,1935年5月9日,为了照顾海婴,他花22元买了一台留声机。留声机这种物件,完全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价格也比较贵。但鲁迅却不在意,为了哄儿子,直接就买下了。要知道,这个数额的钱,足够当时一个普通人花两个月了。

除了照顾儿子外,鲁迅对享受生活也有着自己的执着。在鲁迅看来,如果是出门看电影,那就必须要尽兴,怎么着都要坐到第一排,清清楚楚地看。当时,鲁迅常去的书店老板就曾戏谑过,称鲁迅很阔气,常常都看得起电影。

另外,在宴请吃饭的问题上,鲁迅也非常坚持,一定要吃得好,不然的话,就不如不清。所以,当他宴请自己的日本朋友或者是美国朋友时,总是带着他们去上海最好的馆子里吃饭。如果要留在家里吃饭,他也会从这些知名馆子里,请饭店的大厨掌勺。

不过,千万不要鲁迅是那种大手大脚奢侈的人物。事实上,鲁迅在稿费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开销最大的两样,其实就是吃饭和看电影了。除此之外,他还是那个勤俭节约的鲁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仿佛文人就应该是穷酸的,只有穷酸才能写出好文章。但其实,鲁迅的文章出自他的见闻,也出自他的心。有些时候,我们真的要庆幸,庆幸鲁迅那会还过得下去,否则中国文坛,岂不是要少一位伟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民国社会其实对文人的照顾是非常高的。西南联大时期,教授们的工资,大多数都是上百块。陈寅恪最高,有500块,而朱自清、闻一多、金岳霖等文人,一个月基本都能拿四百块以上的工资。要知道,同时期的工人,每月工资其实只有15块,而一个小县长,也仅有20块大洋。也难怪人人都说,在抗日战争开始前的民国,是文人最幸福的年代了!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