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死因成谜:死前曾为慈禧守孝百日,1966年开棺发现有头无身

发布时间:2023-08-12 02:17:31 发布人:hao168

谈起清王朝,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必然是绕不开的人物。她是同治、光绪年间(1861~1908)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驾崩,当时的慈禧与咸丰帝临终任命的顾命

谈起清王朝,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必然是绕不开的人物。她是同治、光绪年间(1861~1908)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驾崩,当时的慈禧与咸丰帝临终任命的顾命八大臣与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于是她联合恭亲王奕䜣利用咸丰帝的灵枢回京的机会发动了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顾命八大臣,并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

随后软禁了年仅5岁的同治帝,开启了她的听政生涯。

慈禧太后先后在同治、光绪两朝垂帘听政,实际统治清王朝长达47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统治者。

然而在她身边服侍的太监李莲英却得到了慈禧太后宠爱,他服侍了喜怒无常慈禧太后整整51年,60岁平安出宫回家颐养天年。

这位晚清著名宦官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的结局是否与历史上的宠宦们一样凄惨呢?

出身贫寒净身入宫

李连英,本名李英泰(后改名为李进喜),由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道光二十八年(1848)出生于直属省(今河北省)河间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大城县)李甲村的一个贫困家庭。

李莲英父亲年轻时投奔远房叔父家帮工为生,由于无子无女,其叔父认其为子,并为其娶得一房妻子,生下了李莲英等兄弟4人。

叔父去世以后,李家被迫迁往北京谋生。在北京李莲英父亲做起了皮货生意,人称"皮硝李"。李父经商失败后,他在6岁时被送父亲入宫中。

1853年净身成为宦官,进入郑亲王端华府;1856年,9岁的他改名为李进喜进入紫禁城。

他在宫中审时度势谨小慎微,时刻琢磨主子的心思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是他的晋升一路一发不可收拾。

1877年,仅26岁的他成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31岁升为四品总管,授四品花翎,与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46岁的他打破了雍正朝定下的太监最高四品的规矩,被授予二品顶戴、花翎,管理皇宫中所有太监。

巧言令色得慈禧独宠

李莲英对上察言观色阿谀逢迎,对下宽厚谦和,在宫中很快便得到慈禧太后宠爱。慈禧太后一向自诩宅心仁厚,对佛祖十分虔诚。

即使是御驾出巡时念经诵佛也从不间断。

有一年华北地区干旱少雨,百姓颗粒无收。此情此景,慈禧便与朝廷大臣便按照惯例每日向如来佛祖参拜求雨,雨不来则参拜不停。

然而这一次仅3天便求得大雨,李莲英便趁机恭维慈禧,说“太后真是了不得,如佛爷一般显灵了”。

慈禧听罢大喜,从此以后,李莲英便一直以“老佛爷”尊称慈禧太后。

久而久之,“老佛爷”这个称号便不胫而走,传遍宫廷内外全国上下。

据史料记载:“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童女。”

意思是说慈禧太后闲暇时常作观音菩萨打扮,头戴莲花冠,身穿绫罗绸缎,左手托玉净瓶,右手拿杨柳枝,右手指甲修剪的十分细长。

把内监李莲英视为善财童子,李姊视为童女,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光绪十四年(1888),京剧武生泰斗,与余叔岩、梅兰芳合称“三大贤”的杨月楼进入清宫升平署,成为专门为慈禧太后演出的内廷供奉。

有一次,杨小楼给慈禧唱戏,慈禧听罢偏将将自己吃过的糕点赏赐给杨小楼,杨小楼连忙叩拜道:“这些吃什进了老佛爷的金口,奴才不敢享用。”

慈禧听罢很是高兴,便临时起兴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等她写完气氛却尬尴到了极点,原来是太后把祈字旁“礻”写成了被字旁“衤”。

正在这时,李莲英迅速反应过来,训斥道:“杨小楼,老佛爷的福字你可不能领,老佛爷的福气那比别人可是多一点的,老佛爷洪福齐天,不是做奴才的可以享受的,还是请老佛爷赏赐点别的吧。”

只用了一句话就化解了尴尬的场面,李莲英巧言令色之能绝非虚言。

恃宠而骄疯狂敛财置业

在慈禧面前的李莲英是一副唯命是从的好奴才,挖空心思讨慈禧开心,将慈禧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对一般妃嫔奴婢他也用心结交。

每当有人犯错,他总是尽其所能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保护了许多人免于处罚,就连常年遭慈禧冷落软禁的光绪皇帝亦多番受其帮助。

在宫外,他则换上了另一副面孔,为了获取钱财不择手段,对来自朝廷大臣的拢络贿赂来者不拒。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间(1884年至1895年),慈禧太后“还政”后退居休养,醇亲王奕譞提议以北洋水师的名义筹集经费重建清漪园。

因为筹集到的经费有限,只能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并取“颐养冲和”之意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成为离宫。

尽管慈禧太后当时已经为李莲英耗费白银一万三千两修建了一座名为介寿堂的居所,但他仍借此机会在军机处、碓房居和彩和坊三地分别置办了一座大宅院。光绪十二年(1886)李莲英强占了位于海淀的一处四合院供其兄弟李春圃一家人居住。

1900年八国联军即将攻入北京之际,他随慈禧逃亡途中竟仍然不忘向当时江南织造的驻京官员勒索白银。

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说:“李莲英以持之图以索一百二十两”。据统计,入宫的几十年里中李莲英巧取豪夺的财产足有三百万两白银之巨。

慈禧去世前早已为自己谋后路

同治八年(1869)敬事房大总管安德海被杀一事对后来的李莲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安德海深得慈禧太后宠爱,在宫中挟势弄权,卖官鬻爵,朝廷百官无不与之结交。

这位权势极盛的大宦官,最终还是在出京游玩时被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为由轻松砍了脑袋。

李莲英由此发出“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感慨,在他死后还将这句话刻在了墓碑上。

正因如此,身居四品大总管的李莲英始终能认清自己的身份。

他只不过是慈禧太后身边用顺手的家奴而已,一旦慈禧去世,他的权力、财富、地位都将烟消云散。

所以,在慈禧太后去世之前,李莲英就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

他一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年轻的光绪皇帝身上,在宫中他曾多次为光绪皇帝说好话,是其免遭慈禧太后处罚。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师,李莲英在慈禧和光绪逃亡路上仍然尽心尽力伺候,自己则缺衣少食毫无怨言。

慈禧后来说“如果不是李莲英,我早就死在了路上”,光绪皇帝也对李莲英好感大增。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莲英却没有料到38岁的光绪皇帝会突然去世,而他最大的靠山慈禧太后在光绪去世的20个小时之后也驾鹤西去。

慈禧死后散尽家财明哲保身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为表忠心为其守灵100天。

守灵期间他想方设法取得隆裕太后(光绪帝皇后)信任。深思熟虑之后,他把自己半辈子搜刮的财产连同慈禧太后赏赐的财物全部献给了隆裕太后。

他说:“皇室的财产不应该流到民间。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现在我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室物,奉还给主子!”

随后,李莲英以“为慈禧太后宫内守灵百天,仍需宫外守灵三年”为由请求离宫。他说:“我前后伺候太后52年,蒙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3年,稍尽奴才一点孝心!”

隆裕太后准其出宫返家居住。

在宣统元年(1909)正月底,时年60岁的李莲英向隆裕太后磕头告退,悄悄地离开皇宫回到北京护国寺棉花胡同的家,从此不再露面。

宣统三年(1911),62岁的李莲英病逝,隆裕太后传来懿旨,按大臣礼恤赏赐治丧银1千两,地20亩,葬于北京恩济庄。

停灵期间,为了防止仇人的报复以及街坊四邻因财生嫉,李莲英的四位嗣子选择破财消灾,沿用北京传统的“大破孝”习俗.

也就是在人死了以后,亲属为了广结善缘防止死者坟墓被盗毁,不管与死者是否相识,只要能走进灵棚磕头哀悼,便发给一身孝服和一顿饭食。

有当时人在事后回忆道:“李大总管是在彩和坊出殡的,那会儿大清朝马上就要断气了,尤其是李大总管一家,老太后一死,没了靠山。家里的子侄在海淀彩和坊办事,就是怕在城里头招摇。不过为安抚当地穷人,用了大破孝花了很多银子,刚开始吊唁的3天里,李总管灵前挤满了人。”

离奇死亡后留下未解之谜

直到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挖掘后,人们吃惊的发现棺椁内珍贵的陪葬品俱在,李莲英的尸身却不翼而飞,只留下一个头颅。

李莲英这个名字才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大家纷纷猜测起他的死因。

关于李莲英之死,诸史语焉不详,以“病故”、“及死去”言之。

据《李氏家谱》记载:“百日孝满,出宫养老。”李莲英搬进北京棉花胡同家中,整日吃斋念佛,闭门不出,3年后便去世。据李家后人所言,李莲英是病死的,病因是痢疾不治,得病后三四天即殁。

但是,清史档案和墓志铭,则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殒”字。

李莲英究竟为何人所杀,民间和学界众说纷纭。

一说是李莲英在光绪朝变法中支持太后反对新政,为革命党人所杀。

但是,也有学者反对,认为李莲英死前早已经出宫三年,对于政事早已没有任何影响力,革命党人杀他没有任何意义。

二说是为江朝宗和小德张(隆裕太后宠宦)所杀。

说时任九门提督的江朝宗请李莲英吃饭,然后派人杀其于北京后海。

支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李莲英曾得罪袁世凯,因此袁世凯授意亲信下手;而小德张则对李莲英分配财产不均心生恨意,产生杀人动机。

但立即有人反对此说,江朝宗宣统二年正在陕西汉中镇总兵任上,江朝宗远在几千里之外,并不在所谓的“九门提督”任上,怎么可能请李莲英吃饭并设局杀人呢?

同时,也有人认为,小德张同李莲英,并没有共过事,两人没有利害冲突,杀人动机也不存在。

三是说李莲英在去山东讨债途中被悍匪所杀。

这一观点自然也被无数人质疑。以李莲英的身家财富,他不可能亲自前往山东讨债。

但是,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说,李莲英的一个侄孙女,嫁到了山东省无棣县。他曾去山东探望侄孙女,顺便到泰山一游,走到山东和河北交界的地方被人杀死。

当时跟随的两个侍从吓得逃之夭夭,等流寇走后才把李莲英的头颅带回了北京。

反对者则指出,李莲英的确有名叫做李丽英侄孙女。她是李升泰(李莲英四弟)之子福春的女儿。她先嫁江西,后改嫁山东无棣县谢家。

但这位李的侄女久住天津,“七·七”事变后才回山东。李莲英死时,李丽英还在天津。

再说寒冬腊月之时,李莲英不去看望他嫁到沧州的女儿,反而远道去看侄孙女,也未免蹊跷。

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散布于民间的传闻、学术界不休的争议,以及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疑点,似乎都在暗示李莲英之死的并不简单。

而其棺木中陪葬品俱在,本人却身首异处的事实,更被人视为李莲英死于非命的铁证。

李莲英真正的死因或许有揭开的一天,亦或许,将会永远尘封下去。

参考资料:

《太监“李莲英”还是“李连英”》新浪网

《李莲英:低调太监的悲惨结局》人民网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