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开始生病,但自觉无大碍,便照样处理朝政;但是仅仅两天后便病逝了;在病逝前雍正让人拿出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传位的诏书,当众宣读立皇四子弘历为嗣皇帝,继承皇位。在传位诏书中雍正为儿子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开始生病,但自觉无大碍,便照样处理朝政;但是仅仅两天后便病逝了;在病逝前雍正让人拿出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传位的诏书,当众宣读立皇四子弘历为嗣皇帝,继承皇位。
在传位诏书中雍正为儿子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两位是弘历的叔叔: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另外两位则是雍正的股肱之臣:鄂尔泰与张廷玉。
雍正提到张廷玉是这样说的: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了解雍正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亲兄弟尚且冷酷无情,所以在雍正朝善始善终的大臣都在少数,张廷玉不仅善终而且还成为四位辅政大臣之一,可见不仅能力超群,其为人处世的能力亦比其他人强很多。
值得一提是张廷玉不仅是大清二百多年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也是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文臣,大清历代皇帝向来“重满抑汉”,作为一位汉人得此殊荣确实非常不容易。
张廷玉面对如此厚恩,自然是感激涕零,发誓一定要誓死效忠于乾隆,并且肝脑涂地,雍正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
但就是雍正如此重视的股肱之臣,晚年凄凉,被乾隆抄家;乾隆确实在张廷玉的家里查抄出了36万余两的家财,按照张廷玉的俸禄是远远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家产,但可笑的是张廷玉是出名的大清官,至于这36万两银子,每一笔的来路都清清楚楚。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我们在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的除了康熙的丰功伟业以外,恐怕就是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最终触碰到了康熙的底线。真实的历史上索额图被幽禁起来没过多久便死了,而明珠虽然没有了以前的权势,但好歹算是善终了。
所以很多人对党争的印象便停留在康熙朝时,因为很多乾隆时期的清宫剧大多都是后宫争斗,所以给人第一印象便是乾隆朝时期没有党争,或者说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党争。
其实历朝历代不管是哪位皇帝继位都会伴随着党争,只是有些党争皇上选择视而不见,党争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加强皇权,皇上将党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坐收渔利;若是皇上要处理党争时,说明大臣们之间的党争已经威胁到了皇权,比如明珠与索额图,不仅二人之间明争暗斗,还将康熙的皇子们牵扯进来,牵扯到了皇储之争,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允许的。
而乾隆朝呢?
其实也有很明显的党争,便是雍正给乾隆留下的两位股肱之臣:张廷玉与鄂尔泰。其实二人之间的争斗并没有康熙朝时那般威胁皇权,但对于权力欲望极强的乾隆来说,大清只能有颇有威名的皇上,绝对不能有能事的大臣。
雍正朝时,鄂尔泰基本上都是身在京城之外,而张廷玉作为雍正的“秘书”一直在京城任职,即便二人之间不和,也不会有明显的斗争;但是到了雍正晚年,鄂尔泰得以回到京师,很少在外出任职,同在京城为官,二人之间的斗争越演越烈。
这篇文章让我认识一下乾隆朝时期党争的主要人物之一:张廷玉。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的父亲张英是康熙的股肱之臣,还做过太子胤礽的老师。
张廷玉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出身于书香世家:
他是张英的次子,
兄长张廷瓒做到了詹事府少詹事
弟弟张廷璐官至礼部侍郎
弟弟张廷豫官至工部侍郎
值得一提的是张廷玉的三个儿子也都进入仕途:
长子张若霭
次子张若澄
全部进入南书房任职,为内阁学士。
小儿子张若渟也是内阁学士起家,先后在侍郎、尚书等职位上任职。
可以说张廷玉的张氏一族满门富贵,就像张廷玉的徒弟汪由敦说的那样:
“一门之内,朝绅命服,辉映闾里,天下荣之。”
张廷玉所在的桐城张家本就是巨族,张氏子弟很多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张廷玉是在康熙三十六年参加的会试,三年后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一职,开始正式进入仕途。而且用了仅仅4年的时间入职南书房,负责缮写上谕,而且先后十一次之多跟随康熙出巡塞外。康熙如此重用张廷玉,也是因为他的父亲张英的缘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张廷玉本身确实才思敏捷,不管是康熙下旨或者是处理政务时,只要是说一些自己大概的意思,张廷玉都能融会贯通,形成官文写于纸上,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简单,康熙对此很满意。
《清史稿·张廷玉传》: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直南书房,以忧归。服除,迁洗马,历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
乾隆五十五年被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之后又先后在刑部、吏部任职;可以说康熙晚年,张廷玉开始崭露头角。
其实张廷玉并没有出任封疆大吏的经历,自从踏入仕途,一直到晚年一直待在皇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身边。跟他的父亲张英一样,能得到皇上的青睐与重用,似乎是因为他们父子都写得一手的好字,而且文采很不错。
张廷玉应该说属于那种既有家庭背景,本身又具有才干的人,占据如此优势,再加上有康熙着意的栽培,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对张廷玉来说,更为幸运的是遇到了勤勉实务的雍正帝。所以说,雍正朝时期是张廷玉最高光的时刻。
02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康熙病逝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登基称帝,史称雍正帝。
雍正能登上皇位可以说非常不容易,从太子允礽被废开始一直装成是“大清第一闲人”,但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属于自己的力量,争夺储君之位。
雍正好不容易登基后,面对九王夺嫡的敌人们,雍正的皇位可以说坐得并不稳当,急需要在朝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
张廷玉作为雍正昔日老师张英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张廷玉素日都在南书房当值,并不参与九王夺嫡之争,虽不是自己的心腹,但更没有站在八弟允禩那边。
雍正还让张廷玉继续留在南书房当值,擢升为礼部尚书。
“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
在文章前面我们就提到张廷玉有一项技能:康熙将自己大致的意思说一遍,张廷玉很快便能写成文书。这一点到了雍正继位初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雍正刚继位时需要出很多的敕书、谕旨,因为正处于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交替的阶段,政务繁忙,每天光谕旨就需要十多次,有的还很着急。都是雍正口授,张廷玉伏案疾书,直接出草拟的谕旨。
这一点不仅康熙用着顺手,雍正用着也很顺手。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不管是康熙还是乾隆帝都曾先后多次南下江南,而雍正在位时间虽然比较短,但也有13年的时间,却一次都没出紫禁城。
在如此勤勉的皇帝面前,或许只有张廷玉如此勤快的人才能让雍正满意吧。
张廷玉大多时候从早上忙到晚上,很多时候还会加班到深夜;即便是已经就寝,仍旧在思索所拟定的文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若觉得那个地方不妥当,马上就会披上衣服进行修改。
“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
值得一提的是张廷玉身为雍正的心腹大臣,经常会参与很多机密事情的讨论,但他从来不向任何人透露,即便是家里人也只字不提。
更难得的是张廷玉的记忆力非常好,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可以将各部院大臣、胥吏等的名字、来自哪里、哪年考中一些重要的信息都记得分毫不差,可以说就是一个“活的档案”,这一点让雍正帝用的很顺手。
正因为张廷玉有他人所不具有的能力,再加上由父亲张英的影响在,他仕途可以说很顺利:
雍正六年,张廷玉擢升为保和殿大学士。
次年雍正开始着手设计军机处,除了雍正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与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外,还有张廷玉,而且张廷玉的位置仅次于怡亲王允祥。
雍正设立军机处,主要的制度都是张廷玉筹划的。雍正也毫不掩饰对张廷玉的信任与重视,称之为“股肱之臣”。
此时的张廷玉身兼数职:不仅典掌军机,而且还监管吏部、户部等要职。作为军机处的第一批军机大臣,张廷玉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位高权重”。他所筹划的军机处制度,为大清未来一百多年的军事制度奠定了基础。
有一次张廷玉生病,偶感不适,雍正帝特地命太医院的太医前去给张廷玉医治,还让自己身边的内侍前去张府询问张廷玉的饮食情况,可以说是关怀备至。随后对身边的侍卫说:“我这几天一直手臂痛,你们知道吗?”
“朕连日臂痛,汝等知之乎?”
大家都不理解,很是吃惊问是怎么回事?
雍正笑着说:“大学士张廷玉病了,不是我的臂膀疼吗?”
虽说是雍正开的玩笑,但可以看的出对雍正而言张廷玉是当之无愧的左膀右臂;张廷玉如此受雍正的重视,自然是将其置于显赫的位置上。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皇四子弘历继承皇位,史称乾隆帝。雍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扫清了能扫除的一切障碍,并且为儿子顺利坐稳皇位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除了张廷玉与鄂尔泰外,还有庄亲王允禄与果亲王允礼,都是雍正称帝自己培养的心腹大臣。
并且在遗诏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也是让鄂尔泰与张廷玉誓死效忠弘历的一个承诺,就是让二人百年后配享太庙。鄂尔泰暂且不论,是满人,无可厚非;而张廷玉是汉人,大清一直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到雍正帝病逝,还没有哪一位汉人死后可以配享太庙。
也正因为雍正帝的这一承诺,不仅是为乾隆留了一个麻烦,也是给张廷玉给了一个隐患。
03
乾隆登基时,张廷玉已经是64岁的三朝元老,“权重必然势重”。被雍正帝重用多年,自然也团结了自己的势力,有的是因为知遇之恩,有的是因为提携之恩,不管是因何种原因,朝中大部分的汉臣都投奔到张廷玉的门下。
“薄暮还寓,则宾客门生,车驾杂沓,守候于外舍者如鲫也。”
而满臣呢?
文章前面我们提到了鄂尔泰,鄂尔泰在雍正朝时大部分时间在云南负责“改土归流”,到了雍正十年鄂尔泰被调回京城,任保和殿大学士,与张廷玉是内阁中的搭档。
之前二人虽不和,但因鄂尔泰常年在外,二人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鄂尔泰回京后,后来者居上,居首席军机大臣之位,在张廷玉之前,这必然会引起张廷玉的不满。
虽然是内阁中的搭档,但一直不和,朝中大部分的满人臣子都投奔到鄂尔泰的门下。虽然张廷玉与鄂尔泰是雍正留给乾隆的辅政大臣,但乾隆初年,二人都各自形成了强大的朋党集团,双方势同水火,互不相让、互相攻讦。
“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
张廷玉是满腹经纶的文臣,自然在咬文嚼字上胜过鄂尔泰,但张廷玉的汉人出身,在满清朝廷中,注定要“屈居人下”。
乾隆登基之初,置身于两党之间,尽可能保持公允,不让双方失去平衡。因为乾隆并不想消除党争,也不愿意朝廷之中一方独占鳌头,因为会威胁到皇权。
毕竟对于此时的乾隆来说,还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势力,只能暂时用皇考雍正留下的老臣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乾隆是一位牢牢把握生杀予夺大权、而且不和别人分享的皇帝;在他做皇帝的六十年时间里,确实也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大臣,但都不曾留下什么彪炳历史的功绩。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确实也不是平庸之辈,他非常明智敏锐,有很强的洞察力,而且事必躬亲,从不让大权旁落。所以若是朝中哪里出现问题,乾隆很快便能找出问题所在。
而乾隆的“成功”,就是从逐步消除皇考雍正留下的旧臣开始的。
其实鄂尔泰与张廷玉在乾隆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此二人仍旧不被乾隆容忍。
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由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讷亲取代了鄂尔泰。乾隆为了平衡,确定“内阁中讷亲居于张廷玉之前,若在吏部则张廷玉居于讷亲之前”。
乾隆的这一做法,其实是加剧了满汉大臣之间的矛盾。
三年后张廷玉以“年老多病”向乾隆请求退休,此时的张廷玉已经76岁的高龄,按理说也该退休了;但是乾隆并不放他,说:“你受两朝皇恩,而且皇考承诺你将来配享太庙,怎么能告老还乡呢?”
张廷玉作为满腹经纶的进士,自然口才上不输给乾隆,便说道:“宋明两朝也有很多的大臣得配享太庙的荣宠,也能回乡养老啊;我已经76岁了,再赖在朝堂之上便不合适了。”
“你跟他们怎么能一样呢?你入朝为官40余年的时间,跟大清是休戚相关的,既然皇考让你配享太庙,你就应该死在任上。”乾隆这一听张廷玉的话便不乐意了。
不过话说回来,乾隆拒绝张廷玉请求退休的理由,确实也有些不近人情。
次年张廷玉再次向乾隆请辞,不过这次张廷玉多了一个心眼,说自己已经77岁了,耳朵不好使,眼睛也花了,为了能让乾隆放他走,还说了一句:“等陛下南巡时,我一定在江宁迎驾”
既然张廷玉说的如此情真意切,乾隆自然不会再拒绝。
不过张廷玉在走之前,问到了乾隆“配享太庙”一事。
张廷玉是老糊涂了吗?如此主动问“身后事”,是不相信乾隆还是不相信雍正呢?
不过不管张廷玉有没有老糊涂,乾隆再不高兴,都给了张廷玉一颗定心丸:颁了一道诏书,重申皇考雍正当年的承诺,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
次日张廷玉便让自己的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乾隆为此大为恼火,下旨让军机大臣傅恒等人写谕旨;但是乾隆的旨意未发,张廷玉便颤颤巍巍地入宫亲自谢恩。乾隆认为这是军机消息的泄露,便商议要取消张廷玉的官爵以及配享太庙的殊荣。不过,乾隆最终只是取消了张廷玉的官爵。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病逝后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因张廷玉曾担任永璜的师傅,乾隆为此很是生气,认为张廷玉不顾念师生之情,并斥责张廷玉:哪一位配享太庙的大臣会像你这样?你自己说你自己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张廷玉诚惶诚恐,亲自告罪,请求取消自己配享太庙的资格;乾隆就坡下驴,答应张廷玉所求。张廷玉最终官爵没了,配享太庙的殊荣也没了,失落地离开京城回乡。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死在家中,已经84岁的高龄;乾隆得知张廷玉病逝的消息,还是决定这位三朝老臣配享太庙,赐予谥号“文正”。
“要请之愆虽由自取,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
结语
在张廷玉归乡后,因受到亲家四川学政朱筌的连累,不仅被乾隆专门派人斥责一顿;而且还下旨抄了张廷玉的家,共查抄出了36万两白银。即便张廷玉位极人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俸银。
但即便张廷玉拥有万贯家财,他仍旧是一个大清官,因为这些银子他都可以很清楚的交待其来历,而且除了乾隆赏赐的,其他的都是雍正帝的赏赐,每次的赏赐都有数万两
如此说来,张廷玉为官几十年,积攒36万两白银是很正常的。
从康熙朝开始,一直到乾隆朝,张廷玉病逝,几十年的时间,他的功劳确实不容忽视,而且对整个大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
军机处制度
乾隆初期的改革新政的推行
大量编纂工作都是张廷玉任总裁官
他先后辅佐雍正、乾隆两代皇帝
历经三朝,是当之无愧的股肱之臣;其实要仔细深究的话,张廷玉倒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过失;而且一生为官清廉。
至于晚年为何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只能说他遇到了乾隆帝,二人之间的矛盾注定张廷玉不能善终。不过在张廷玉死后,还是得以配享太庙,也算能瞑目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为你提供保卫萝卜410月19日的西游周赛都想好怎么通关了吗?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今天西游周赛...
为你提供粤正影视的攻略信息,本文目录一览:1、方特欢乐世界在哪里?2、有谁知道广州那...
微信黑名单怎么恢复好友?有的时候有些微信好友很讨厌,想要占时的将对方拉黑,然后过段...
《心灵杀手》是一款惊悚冒险类游戏,游戏中我们会扮演小说作家艾伦·威克,来解开妻子失...
自限性疾病是什么意思啊!自限性疾病是指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和发展,通过机体自身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