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欧洲地缘上趋于边缘化,但德国却没达到法国的历史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13 10:05:16 发布人:hao168

法国一度是欧洲的中心,无论是地缘上还是文化上。1714年,太阳王路易十四跟英国、奥地利等对手签署《拉斯塔特合约》时,法语是唯一的文本语言;当时整个欧洲的上流社会,都以说法语为荣。十八世纪欧洲以地缘来说

法国一度是欧洲的中心,无论是地缘上还是文化上。1714年,太阳王路易十四跟英国、奥地利等对手签署《拉斯塔特合约》时,法语是唯一的文本语言;当时整个欧洲的上流社会,都以说法语为荣。

十八世纪欧洲

以地缘来说,在英、美、德等新教国家强盛之前,欧洲的主宰就是天主教;而天主教世界的地缘核心就是法兰西:大致以法国第戎、穆兰之间的高地为中心,核心地区差不多就是当年查理曼大帝扩张前的法兰克王国,东面大致到莱茵河一线;外围是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德法恩怨纠缠,正是对莱茵河一线的争夺。

但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这个以法国为中心的天主教世界东重西轻,北重南轻;在新教崛起前,神圣罗马帝国经历大空位时期(1254~1273)后,奥地利地区就有一个以近亲血缘为纽带建立的“乱伦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对天主教中心的法国发起挑战。而诞生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正是偏于东北角、属于神罗一系的诸侯国。

奥地利附近正是欧洲格局扩张后,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在内的基督世界中心。神圣罗马强盛时,一度将多瑙河上游、波河地区为主的欧洲中心几乎全部占据;法国里昂所在的勃艮第王国一度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称为阿尔勒王国,与意大利王国、德意志王国并称神圣罗马三大王国。

因此,法国在神圣罗马崛起后,在地缘角度就已经有边缘化倾向;不过后来因为拜占庭衰落,奥斯曼以伊斯兰教取代了拜占庭的东正教,基督世界收缩,神圣罗马成了对抗奥斯曼伊斯兰的前线,才有法国的再次兴盛。

因此,神圣罗马帝国曾经取代法兰克帝国成为基督世界的中心,只是神圣罗马没完成身负的历史使命,整合包括拜占庭在内的基督教世界,使得奥斯曼伊斯兰崛起于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

虽然伊斯兰基本占据了地中海-黑海以南,但新教诸国的崛起和继承东正教的俄罗斯帝国不断扩张,使得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再次转移到奥地利、瑞士附近。只是“铁血宰相”俾斯麦主导下统一的德国,并没有能完全继承当年德意志王国的领土,瑞士、奥地利都基本属于日耳曼一系,捷克虽然是斯拉夫为主,但当年也是德意志王国的一部分。

一战的德国战略不当,放弃向南或向北整合日耳曼一系的机会,反而直接挑战法国跟俄国;错失建立更强大的日耳曼国家的机会。二战时,在石油工业助推下,世界趋于全球化,德国前期在欧洲取得的军事胜利,只是为美国作了嫁衣。二战后的德国,连当年普鲁士龙兴之地柯尼斯堡都丢失。

自神圣罗马帝国开始,德意志人就一直试图追赶并超越法国,然而一次次的努力,都因为不同的战略错误而失败。如今,欧洲的主流语言是英美一系的英语,这说明了法国在文化上也趋于边缘化;而英语虽然学术上属于日耳曼语系,但实际使用中似乎更像法语系,至少我们很多人学习了英语后转学法语的难度要比转学德语难度要低。

也就是说,英语其实是法语系与德语系的杂合,很多英语的同义词,就是分别源于德语和法语。比如表示价值,英语中的worth源于德语Wert,而同义词value则源于法语valeur;不过在语法上来说,英语跟德语更为接近,区别是德语更加严谨

虽然德国在欧洲的影响还比不上历史上的法国;但从人口角度来说,德国更高的人口密度,无疑比法国具有更大的潜力。而英国的历史底蕴,某种程度也体现在人口密度上:根据2018年的数据,英国人口密度为275人/平方公里,德国人口密度为237人/平方公里,而法国人口密度才122人/平方公里。

全部国家比较的话,人口密度不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数据,但相近人口体量与经济规模的国家,人口密度却是一个有相当重要意义的数据。现代战争虽然不是比拼兵力数量,但科技装备所需要的成本,仍然要分摊到每个国民头上;因此,更高的人口密度,对经济科技水平相近的各个国家而言,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对同是发达国家的英法德来说,法国趋向边缘化与英语强势、德国还没能达到法国的历史影响高度,都相当程度的体现在人口密度上。美国之所以例外,只是因为其特殊的移民历史与不能持久的金融收割。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