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罗拉德运动分析,14~16世纪英国对宗教的治理有何特点?

发布时间:2023-08-13 10:05:47 发布人:hao168

基督教在英语民族诞生伊始就传入了英国。长期以来,作为其主导的宗教力量,它不仅深刻影响着英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也塑造了英国人的文化与民族特性。虽然基督教对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不同的历

基督教在英语民族诞生伊始就传入了英国。

长期以来,作为其主导的宗教力量,它不仅深刻影响着英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也塑造了英国人的文化与民族特性。

虽然基督教对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宗教派别,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

官方的扶植时期

罗拉德运动是14世纪70年代源于牛津大学的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其活动与影响一直持续到16世纪初。

该运动的主要成员由罗拉德派组成,他们信奉神学家约翰·威克利夫的学说,在思想和教义上抨击和拒绝了天主教的很多核心信仰与实践,因而具有很强的反天主教会的性质。

面对当时罗马天主教会的贪婪和教士群体的普遍堕落,威克利夫主张英国脱离外国教会的束缚,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教会。

他倡导教士阶层当保持贫穷和廉俭,强调圣经在人们信仰中的地位,并试图以圣经权威代替教会的权威。

在以威克利夫为首的罗拉德派形成初期,他们维护王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立场,受到了英国王室和贵族阶层的大力支持。

中世纪时期,教会在英国社会享有极大的特权地位。

一方面,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着西欧各个国家圣职的任命,借以干涉各国内政。

另一方面,它以各种手段聚敛钱财,剥削人民。

除了经济上的剥削,中世纪晚期教士们在个人道德上的腐化,也加重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痛恨。

聚敛的财富使许许多多的僧侣和修士免于体力劳动,变得游手好闲。

他们完全疏忽了本应担负的宗教服务的义务和宗旨。

那些修士已被贪婪和醉酒所伤,以至于现在教士们的集会之所被认为是浪荡子的妓院和戏子的聚集地。

有资料显示,在英国的诺福克地区,1499年记录在案的73件淫乱指控中,15件是针对教士的;在里彭地区,126件指控中针对教士的有24件。

而对于修女们手中牵着狗、肩上停着豢养的小鸟走进教堂,或僧侣们匆忙而语无伦次地诵念祈祷文,英国人则早已司空见惯。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中世纪晚期的天主教会已经十分腐败,完全堕落为既得利益集团,专注于自保和获取财利。

针对天主教会的贪婪与腐败,威克利夫甚至激进地主张英国脱离罗马教会,建立廉俭的民族教会。

14世纪的时候,天主教会的威望已经日渐衰落。

伴随着英法百年战争的持续和英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英国百姓对罗马教廷尤其痛恨。

不仅因为教皇的代理人向英国征收重税,更是因为这些税收通过教廷流入了法国人的手里。

因此,威克利夫明确反对那种将英国教会视为整个教会或者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因而要服从它的论调。

他建议英国教会应该独立,以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

他也不赞同罗马教皇所宣称的俗世政府必须服从教会这一教条,认为在一切尘世事务中,国家应该居于领导地位。

同时,面对教会的奢侈和神职人员的腐化,威克利夫提出教会和教士应当以耶稣及其门徒为榜样,保持廉俭。

威克利夫这些超前而大胆的学说主张,符合当时英国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特别是他维护王权、维护民族利益的立场赢得了来自王室与贵族的支持。

因此,虽然他的言论大大侵害了天主教会的权力与利益,多次受到教会的谴责和抨击,但都得到了统治集团的出面保护。

教会的镇压

随着英国社会事态的发展,特别是爆发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的两次武装起义,逐渐改变了英国政府的态度。

罗拉德运动被视为宗教异端,受到了近一个半世纪的镇压与迫害。

沉重的税负和残酷的阶级压迫导致1381年爆发了中世纪英国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大批的英国农民和农奴在威特·泰勒的领导下揭竿而起,他们席卷了英国大部分地区,并攻入伦敦。

起义者同国王理查二世谈判,要求废除农奴制、归还村社土地、减轻赋役和实现等级平等。

虽然这次农民起义与罗拉德运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威克利夫本人还曾撰文撇清他与起义者之间的关系,并劝说其他罗拉德派成员要耐心服从尘世间的领主。

但是由于起义军的主要领导者都公开表达了对威克利夫思想学说的赞赏,并把他的学说当作思想武器。

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是引起了英国统治者对罗拉德派教义思想的高度警觉,并最终使威克利夫在与天主教会的斗争中逐渐失去了英国政府的保护。

罗拉德运动受到压制之后,教会在15世纪的英国再次变得强大。

大量的主教和修道院长进入上议院,他们甚至控制了英国国会的主要部门。

于是在1401年,国王亨利四世规定,凡被教会法庭宣判为顽固异教徒的人都应被烧死,所有异端书籍都要被销毁。

1406年,威尔士王子向亨利四世报告说,威克利夫教派的宣传和他们对教会财产的攻击,威胁到了整个社会的现存组织。

于是国王下令更为严厉地惩处异教徒。

这次大会,威克利夫被宣布为异端,并强令掘其坟墓,挫骨扬灰。

此时,由于罗拉德派成员在奥尔德卡斯尔爵士的领导下,爆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414年初),这让罗拉德运动染上了叛乱的色彩。

也可以说,奥尔德卡斯尔起义让罗拉德派与叛乱永久地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出于对叛乱和煽动叛乱的担心,从此以后,英国政府和权势阶层对罗拉德派的同情与保护几乎完全消失了。

在整个15世纪,罗拉德运动都被当权者视为一种威胁,遭到英国王室和教会统治集团的联合镇压。

在英国政府和教会的合力打击下,作为罗拉德运动重要成员的牛津大学威克利夫追随者和被称为“罗拉德骑士”的上层人士与地方乡绅,逐渐被分化、瓦解。

构成罗拉德运动主体、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城市贫民和农民则以一种地下传教的方式持续存在,直到16世纪上半叶。

在这个过程中,对罗拉德派成员的迫害与镇压也一直持续不断。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世俗政府出于对自我利益的保护,长时间里主要充当了教会“合伙人”的角色。

改革的先驱

后世的宗教学研究已经充分表明,罗拉德派在无数个方面成为后来新教改革者的先驱,在以后的英国宗教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威克利夫那里找到源头。

罗拉德派的学说中与16世纪新教改革思想高度一致的观点主要包括:

1反对教士阶层的堕落,呼吁更为严格的道德戒律;

2从教会权威转向圣经权威,从自由意志转向预定论;

3拒斥赎罪券,否认“化体论”;取消教士在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中间作用;

4抗议本国财富流入外国;拒绝教皇凌驾于国家之上;

5以及攻击教会拥有俗世财产等等。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即位后,基督教新教的势力才在英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伊丽莎白在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的指导下,接受了新教思想。

因此,成为女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伊丽莎白女王便废除了玛丽女王时期关于宗教的各项规定,恢复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颁布的许多法令,并重新确立了国王对英国教会的最高权力。

伊丽莎白时期还通过了一项在英国宗教史上影响深远的信仰纲要,称为“39条信纲”。

至此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对待罗拉德运动的态度已经完全改变了。

威克利夫本人由宗教异端的领袖,转而成为“英国宗教改革的先锋”。

随着英国政府对待罗拉德运动态度的转变,罗拉德运动的历史地位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影响及于当世。

首先在宗教领域,罗拉德运动重要的先驱意义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

除了宗教领域,罗拉德运动在英国文学和英语语言方面的贡献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推崇。

著名历史学家格林把威克利夫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乔叟并列。

他说:“若乔叟是英语诗歌之父,那么威克利夫就是英语散文之父。”

罗拉德派对英语语言发展的贡献同样得到了知识界的充分肯定。

蒙塔古·巴罗斯教授声称:“对于我们的英语语言,我们的英语圣经,还有我们的宗教改革,威克利夫的贡献超过了任何一位可以叫得出名字的人。”

罗拉德成员不仅在他们的圣经译本中吸收了大量的拉丁语词汇,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手段,通过他们持续的传教活动,英语语言在英国的使用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过去,拉丁语和法语垄断了英国的宗教语言、官方语言和学术语言。

但随着罗拉德运动的兴起,他们不仅把圣经翻译成了英语,并且坚持用英语面向大众传教。

这就使得英语在宗教领域被提升到了与拉丁语和法语分庭抗礼的地位。

而且,罗拉德派十分重视教育,通过提升民众识字水平的方式,助推他们教义思想的传播。

玛格丽特·阿斯顿专门研究了罗拉德运动与英国民众识字水平之间的关系。

她断言:“正是作为一种白话识字运动罗拉德派凝聚了力量,也正是作为一种白话识字运动该教派受到了怀疑和迫害。”

这无疑是对罗拉德运动推动英语发展所做贡献的极大认可。

结语:

罗拉德派作为英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基督教派别,通过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沉浮可以看出,14—16世纪英国政府在宗教治理方面的基本态度就是“用其利,而避其害”。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