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母宋庆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有对等的人才能相互识别。也只有在精神上的尊重和认可,才会让我们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甚至不需要有多少过往交集、不需要有什么保证承诺。就是那么的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有
国母宋庆龄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只有对等的人才能相互识别。也只有在精神上的尊重和认可,才会让我们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甚至不需要有多少过往交集、不需要有什么保证承诺。就是那么的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有着“国母”之称的宋庆龄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同年而生,都出生在1893年,宋庆龄生在年初,毛主席生在年尾。这一对伟大的同年也有着同样的赤子之心和革命情怀,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苍生和百姓,他们殊途同归,为中国历史谱写了崭新的华章。
相似的伟大总会衍生出相似的感动,相似的魅力总会绽放出相似的色彩。
具有相似人格的宋庆龄先生和毛泽东主席之间也诞生了许多让人动容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他们的伟大人格交相辉映,成就了历史的千古佳话。
年轻时的宋庆龄先生
毛主席从来都是一个不爱钱的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但毛主席个人不爱钱,但是不代表把全部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的毛主席没有缺钱的时候。
1936年,正是红军刚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初步立足的时候,百废待兴、举步维艰。这段时间也正是毛主席最缺钱的时候。
中央红军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衣衫褴褛,干部战士都瘦得皮包骨头。作为中央领导人的毛主席都眼窝深陷、颧骨高耸、头发又长又乱,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露着坚毅和智慧的光芒。
红军长征异常艰难
爬雪山、过草地,冲破敌人的层层拦截,经历了无数次血战,中央红军虽然好不容易走到了陕北,但困难接踵而至。因为时近寒冬,当时的7000红军还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甚至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
周恩来副主席找来后勤部长杨至诚,问他红军总共还有多少钱,杨至诚回答说:“满打满算还有1000块大洋,而熬过这个冬天,按两人一个大洋算,至少得需要3500个大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周恩来副主席只能去找毛主席商量办法,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对杨至诚说:“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到红15军团徐海东军团长那里借2500块大洋。”
刚到陕北,毛主席举步维艰
杨至诚怀疑地说:“他们能借给我们吗?”毛主席说:“试试看吧!死马当作活马医,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周副主席说:“徐海东比咱们早到陕北,加上原来陕北的红26军、红27军,兴许他们还有点家底。”
杨至诚拿着毛主席写的条子,到了红15军团的驻地,找到徐海东,将毛主席的条子交给了徐海东,徐海东打开一看,纸条上写着:海东同志,你好:中央红军眼下过冬出现吃、穿困难,特向你借款2500个大洋。落款:毛泽东1935年12月19日。
徐海东大将慷慨解囊
徐海东一看,心里很自责,中央红军来陕北两个多月了,自己竟然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他立刻叫来供需处长查国祯,问他15军团总共还有多少钱?查国祯回答说还有7000个大洋,徐海东说:“留下2000元,其余5000元全部给中央红军送去。”
查国祯不情愿,说我们自己过冬还不够呢,要送也不能送那么多啊,应该多留点。徐海东说:“我们是有困难,可中央红军更困难!我们自己好克服,中央红军刚刚来到陕北,立足不稳,人马困乏,他们经历过很大的困难才走到这里,我们不帮住他们,谁帮助他们呢?”
徐海东最后对杨至诚说道:“请转告毛主席,这钱是送给中央红军的,不是借的!”当两箱子白花花的银元摆在毛主席的面前时,毛主席的眼睛湿润了!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中央红军的过冬难题。
毛主席和张国焘
通过上述这个插曲,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一个不要轻易麻烦别人的人,有责任、有困难,自己去承担!若是自己承担不了,对于那些真诚帮助自己的人,也是永远心存感激的。
还是1936年,只不过是一个萧瑟的秋天,毛主席给交集并不深的宋庆龄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够通过宋子文借一笔钱给中共中央。
毛泽东并没有解释,宋庆龄先生也没有追问!你若不言不语,我也不问不疑,这样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宋庆龄先生知道,毛主席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向她寻求帮助的,尽管自己不知道前因后果,但是,她觉得毛主席这个人是值得自己倾尽全力去帮助的!
宋庆龄先生时刻关心革命
然而,而宋庆龄此时已经和弟弟宋子文分道扬镳了,她又该如何去筹集这笔钱呢?
关键时刻看决心,宋庆龄二话不说,直接将丈夫孙中山逝世时的抚恤金全部取出,又将自己的唯一一处寓所——莫利爱路寓所典当了,紧打紧凑,筹集了5万美元,寄给了中共中央。
毛主席收到这笔钱后,虽然内心里十分感恩,但是,大恩不言谢,也没有刻意言谢过。宋庆龄先生也是施恩不图报,从来没有主动提起过自己的困难和有来有往的逻辑。
直到1969年——33年之后,这件事才被无意之中提起。
毛主席对宋庆龄先生的尊敬自然也就更进一步了。不说不问,愿说愿听,这就是所谓的默契!
宋庆龄先生和毛主席、陈云等人合影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很早以前就把她(宋庆龄)当作自己的亲密的战友、同志和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之间的“亲密战友”关系又是如何形成和巩固的呢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大会,孙中山先生指定他参加党章审查委员会。毛主席一片赤子之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国共合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引起了孙中山夫妇的注意和赏识。
但是,这一次宋庆龄和毛泽东也仅仅是神交,惊鸿一瞥,后会无期。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宋庆龄先生得以亲眼目睹毛主席的革命行动,稍加思考和判断,她就明白为何孙中山先生会如此赏识毛主席了?因为,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心中"最优秀的人"。
宋庆龄和孙中山
1925年,孙中山病逝,失去了绝对核心的国民党开始一路向左,一路向右,还有一路在中间观望。最后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杀,蒋介石顺利接过权柄。
老蒋骨子的传统思想是十分严重的,他照搬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把内外矛盾混为一谈。结果,国共合作面对着复杂而艰难的局面,尤其是老蒋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成功之后。
老蒋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背道而驰了。
1927年,宋庆龄和毛泽东等人促成了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针对蒋介石的独裁,决议限制蒋介石的权力。
恼羞成怒之下,老蒋发动了罪恶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党中央所在地上海陷入了全面的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
宋家三姐妹和蒋介石
即便,宋庆龄与毛泽东等39位革命者联合发出讨蒋通电,痛批蒋介石"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可是,汪精卫依旧悍然发动反动政变。
哀莫大于心死,宋庆龄对老蒋领导的国民党彻底失望,断然拒绝出席"分共会议",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宋庆龄先生从武汉回到了上海,再一次与毛主席殊途同归。
宋庆龄先生和毛主席的殊途同归,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彼此的方向一致、格局一致、情怀一致,且彼此识别、认可和成就。
我始终牵挂着真正值得我牵挂的人,灰暗的时间里,向往光明是最好的等待和期待。
关爱儿童的宋庆龄先生
宋庆龄长期默默地关注和联系着共产党人,直到1935年,红军长征脱险后,她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1936年,宋庆龄先生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礼物——几枚铸有镰刀斧头的银币和布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宋庆龄先生明白党中央和毛主席一直惦记和感激着自己。如此足矣!
1936年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5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再次给宋庆龄先生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件:
方寸之间见天地,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一直都是惺惺相惜的。这是她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础!
西安事变
“双十二政变”之后,毛主席冷静理智地为大局着想,决定借此机遇再次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寻找一个合理、和平的出口,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宋庆龄先生率先响应,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竭尽全力地再次促进了“国共合作”。
1937年8月,上海沦陷!雄才伟略的毛主席首先考虑到的并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十分关心宋庆龄先生的安危,多次致电催促她尽快离开上海。
宋庆龄尊重了毛主席的意见,于是,动身前往香港。到了香港后,继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且一次又一次向新四军送去大批的资金、药物和物资。
宋庆龄先生
1942年8月,宋庆龄先生在重庆重建了"保卫中国同盟"。并主动联系周总理,希望把这当做宣传毛主席文章、八路军和新四军战绩材料的阵地。
"保卫中国同盟"通过宋庆龄先生的宣传,在抗战时期,美国无条件地捐助了中国158万美元。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创办50多家国际和平医院、拥有10000多张床位,为抗战军民提供了1.4亿次医疗救助。
重庆谈判时的毛主席和周总理
1945年8月,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伴下前往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宋庆龄先生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毛主席一到重庆,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去拜访宋庆龄先生。
这就是真正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距离她们的匆匆一别,已经过去了18个年头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宋庆龄先生并不自由,她被老蒋监视和限制了。但是,有情饮水饱,毛主席和周总理要到重庆来了,这就是宋庆龄先生最大的欣慰和鼓励。
9月9日,宋庆龄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盯梢,专程前往桂园见了毛主席、周总理和王若飞。毛主席早早地门口迎接他“亲爱的大姐”,而宋庆龄见面时发现毛主席神情憔悴,也是不停地嘘寒问暖,多加叮嘱。
宋庆龄离开之时,毛主席恭恭敬敬保持着“目送之”的最高礼节。
毛主席和宋庆龄晚年见面时的照片
毛主席在重庆停留了11天,期间,宋庆龄先生想尽一切办法和毛主席前后见了6次面。每一次都是以一个知心大姐的身份给予了毛主席政治之外的温馨。
宋庆龄先生为了让毛主席尽快从疲惫的状态中走出来,特地给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送了两箱奶粉和葡萄糖。此事,也一直铭记在毛主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重庆期间,宋庆龄先生最后由衷地发出感慨:“感到他(毛主席)不但是一党的领袖,并且是全国人民的导师。"这也许就是最诚挚的认可和祝福吧!
毛主席写给宋庆龄先生的书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彻底击溃了国民党。浓雾即散,红日将升。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和周总理发自肺腑地邀请宋庆龄先生前往北京共商国是。但当时,宋庆龄先生身体有恙,且正在治疗之中,只能一边激动、一边感谢,一边期待、一边祝福,她回信:
与此同时,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也希望她能"出为领导,共策进行",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宋庆龄先生委婉地提出“划江而治”的奢求,宋庆龄先生自然是果断拒绝了。
宋庆龄先生出席开国大典
1949年6月17日,新中国的新政协筹备会议刚刚结束,毛主席再次给宋庆龄先生写信,并让邓颖超专程带着信件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宋庆龄先生无可拒绝,欣然应允,但是对毛主席和党中央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那就是她到北京时,不要安排什么欢迎会,搞什么车站接送!
收到回信的毛主席,心情恰如即将见到亲人一样。一向简朴的他让警卫员拿来了一套只有在最高规格的接待场合才穿的浅色衣服,和周恩来、朱德等80多位同志静静地等待着宋大姐的到来。
周总理邀请宋庆龄先生参加开国大典的书信
一见面,毛主席便主动又激动地上前紧紧握住宋庆龄先生的手,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宋庆龄笑容满面:"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相逢一笑,笑里充满的是尊重、感激和理解。要知道,在建国前期,正是毛主席日理万机的时刻,能让毛主席如此慎重其事地迎接,只有两人:一位是程潜(率湖南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一位就是宋庆龄先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宋庆龄先生哭了也笑了,哭是喜极而泣,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孙中山先生和自己的终极理想终于实现了!
宋庆龄
开国大典结束后,没过几天,毛主席收到了王震将军从新疆送来的熊掌一对,便对机要秘书高智说:"把大的那个给宋庆龄送去吧。"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曾多次去到了上海,也在上海会见了各界名流,但唯一让毛主席主动登门拜访的还是只有宋庆龄先生一人。
1952年,宋庆龄先生的文集《为新中国奋斗》出版,由周总理题写书名,书成之后,宋庆龄先生第一时间内将新书赠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立刻写信表示感谢。
宋庆龄先生对中国的儿童关爱事业大有贡献
1953年5月,宋庆龄先生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上海正式开幕。1954年,为了庆祝少年宫建立一周年的典礼,宋庆龄通过林伯渠邀请毛泽东为少年宫题字。毛主席欣然允诺,写下了"少年宫"3个大字,这三个字一直悬挂至今。
1956年1月26日,毛泽东收到了宋庆龄先生寄来的贺年片。毛主席回信时,把以前"宋庆龄先生"、"宋副主席"的称呼改成了"亲爱的大姐",并毫不避讳地聊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从来的都是彼此信任、支持和尊重的,她们一直保持着“不管你在哪里,你一直在我心里”的牵绊和依靠。
宋庆龄先生出席政治代表大会
宋庆龄先生和毛主席、周总理等党中央领导人一直保持着亲密合作的战友关系,也参与了很多党和国家的大事,担任了新中国的高级职务。但是,作为国家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宋庆龄先生却直到死前才被特批入党。
至死方休,宋庆龄先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追求,让人感慨万千而又肃然起敬。所幸,宋庆龄先生最终求仁得仁,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生命的夙愿。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宋庆龄先生曾诚恳地说:“像我这样一个非共产党员,能够列席者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是我毕生中感到最光荣和最愉快的事。”
1959年宋庆龄和刘少奇参会照片
1957年,宋庆龄先生便主动向刘少奇主席表达了入党的愿望。但毛主席和党中央商议之后,觉得宋庆龄先生原本就是党外人士的精神楷模和政治标杆,暂时留在党外,更有正面意义。并让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向宋庆龄先生转达了党中央的意见。
向来以大局为重的宋庆龄先生自然服从和尊重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意见,所以她的入党愿望并没有得以实现。
但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心目中,宋庆龄先生早就是立场坚定的共产党人了,只是没有办理入党手续而已。
宋庆龄在莫斯科
毛主席就曾亲自提议,让宋庆龄先生加入了前往莫斯科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中共代表团,并安排她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代表发表了重要演说。以党外人士的身份代表共产党在如此隆重的场合发表讲话,这是史无前例的。
毛主席对苏联领导人介绍道:“宋庆龄现在虽然不是党员,但我们把她一直当做我们党的同志一样看待!”可见,在毛主席心目中,宋庆龄先生一直都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
从苏联回国时,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同乘一架飞机。两人相互尊重地谦让着头等舱,宋庆龄先生认为毛主席是国家领袖应该坐头等舱,而毛主席则说她是“国母”,更应该坐头等舱。
宋庆龄先生是一个很细致的人
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一直都是发自内心、细致入微的。毛主席百忙之中不忘关心宋庆龄先生的饮食起居,曾派人从北京郊外给她运送新鲜大白菜,以至于宋庆龄先生感动得说那是一生见到的最“特别”的大白菜;而宋庆龄先生对毛主席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时刻关心着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作息情况,毛主席喜欢躺在床上看书,又是一个生活十分简朴的人,睡的是木板床,枕的是用荞麦皮塞满的白布枕头。宋庆龄先生既感钦佩,又感心疼,便亲自挑选了一只高级鸭绒大枕头,托人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从来不愿接受他人的贵重礼物,但是出于对宋庆龄先生的尊重,所以最终没有拒绝她的一番好意。宋庆龄先生也是因为真正把毛主席视为自己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才会这么细致入微地关心着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对宋庆龄先生敬重有加
宋庆龄先生早在30年代就说过,孙中山先生和毛主席是她最信任的两个人。她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无怨无悔、毫无保留,恰恰就是因为这种信任,是因为内心坚定纯粹的信仰。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阖然辞世。宋庆龄先生得闻噩耗,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已是83岁高龄的她不顾一切地赶到了北京,亲自为毛主席守灵。到毛主席的追悼会时,宋庆龄先生已经无力站住,但依靠着医务人员的搀扶,她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毛主席生前时常亲切地叫她“亲爱的大姐”,她又何尝不是把毛主席当作了她最亲的家人?又何尝不是把中国共产党当作了自己的家?
晚年宋庆龄
宋庆龄先生之所以迫切地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灵魂上落叶归根,给自己的精神和信仰找到一个真正的家。
1981年春,宋庆龄先生被确诊患上了慢性白血病,生命垂危。
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女士始终记得当年宋庆龄先生向刘少奇提出要入党的事情,她觉得不能让宋庆龄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有留有遗憾,就代其再次向党中央申请入党。
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回复道:“如果宋副委员长还有要求,中央一定会给予考虑。”
王光明帮助宋庆龄达成夙愿
王光美去找宋庆龄先生确认其个人意愿时,宋庆龄先生已经不能言语了。当王光美三次询问她是否同意入党,她点了三次头,神情欣喜而又欣慰。
5月16日,宋庆龄病危,党中央委派邓小平对其宣布:“昨天,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已经作出接受您作为正式党员的决议了。祝贺您。”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
15天后,成功入党的宋庆龄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没有了牵挂,也没有了遗憾。最初的信仰,成了她最终的归宿。
宋庆龄先生照片和剧照
宋庆龄先生前后见证和陪伴了中国共产党60个春秋,从刚开始接触,到深深认同、转而无条件地支持、再到最后的并肩作战,她一直与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等党的领导人同在,他们的革命友谊牢不可破、永不褪色。
宋庆龄先生和毛主席是同年出生的,也同样地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中国人民也永远会铭记在心的。
1993年年初和年底,全国人民分别举行了毛泽东和宋庆龄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
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友谊的一生。他们之间没有庄严慎重的誓言和承诺,可就是在云淡风轻的举手投足之间,彼此的信任和尊重随处可见。
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志同道合
更难能可贵的是,基于同样的信仰,两个伟大的人将平凡而又珍贵的友谊演绎到了生命的尽头,并且超越生死而永存。靡有不初,鲜克有终,这种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长情才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缅怀的。
毛主席对所有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事业的人心存感激,这彰显了共产党人伟大的情怀;宋庆龄先生至死不忘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正体现了一心为公的中国共产党永远凝聚着爱国人士的人心。
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的精神和友谊永不过时,万古流芳!
s货你是不是欠c了公交车站,如今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了,他也只能尽快的找到拓跋灵将人带回...
天堂中文www官网最新版免费版是影视作品产物都非常多样劲爆的播放器应用,集结着火热的视...
网上怎么购买车险便宜,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相关的介绍,不要错过了。
启启网小编分享一款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提供着海量深受用户们喜爱的视频资源,...
幸福宝App进入站长统计再次来袭,不付费无会员更亲民!!小编分享的幸福宝App进入站长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