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国人之所以如此崇拜西方、高看洋人,一切皆是先因洋务运动开启之风,产生了不良后果,再因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书本文化课教育)和教材问题导致的恶果。以致于,很多人言谈间都喜欢动辄引用西方所谓的哲学理论
时下,国人之所以如此崇拜西方、高看洋人,一切皆是先因洋务运动开启之风,产生了不良后果,再因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书本文化课教育)和教材问题导致的恶果。
以致于,很多人言谈间都喜欢动辄引用西方所谓的哲学理论及名人名言。
对此情形,西人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吴刚先生曾讲述过这么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一两年前跟一位年轻的老外物理老师单聊时, 他亲口告诉我:“加力略在比萨斜塔玩两个铁球的故事是假编的, 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对吧?”
言下之意,他明显是希望我能认可:假力略的故事不必太在意真假, 只要故事本身精彩动人就行。
他主动承认早已知晓假力略的假故事,令我惊讶。当时更惊奇的是他的后半句话, 我几乎无言以对。我心里想:这么重大的“科学先驱的故事”, 传销到我几十年前的中文小学课本, 居然可以不在乎真假?
管中窥豹,西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可见一斑。
在西方伪造科学大神的运动中,牛顿、莱布尼茨、达芬奇、爱因斯坦等大牌高高耸立,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金光,不知晃瞎了多少世人的眼睛,引得无数人顶礼膜拜,现在是该时候破除这些“
纸糊的西方迷信”了。
这一切,都是西方综合利用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发明家集体创造、发明或积累的天文数学和科技成果,张冠李戴、以假乱真、精心包装的结果,然后,树立大神丰碑,在世界各地洗脑传销,从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哥白尼、开普勒,到达芬奇、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霍金等等,莫不如是。他们伪造科技神话故事的目的,便是构建自我心理优势,让世界人民永远心理自卑,永远自惭形秽,永远对其高山仰止。
牛顿的问题和莱布尼茨的问题此前都专门发文说过了,有兴趣地小伙伴可以翻看历史文化和西方合集,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牛顿的其他问题。
众所周知,西方一直宣称
牛顿于1667年发明了三棱镜。
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在牛顿发明三棱镜的72年前,即1595年,利玛窦就用上了三棱镜?
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地瞎扯,而是记述在利玛窦日记中的。
《利玛窦书信集》(文铮译,2018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18页,写于1595年8月,南昌,原文如下:
“我私下给他看了一只我随身携带的威尼斯三棱镜……还请他不要把这块宝石的事告诉他的主人……
余爷的这名亲信看到三棱镜折射出的各色美丽光线就在自己眼前,他大吃一惊,看得出了神……”
第175页,写于1595年11月、南昌,原文如下:
“我给他们看了我带来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一只三棱镜,因为它能映现出各种颜色,所以他们都称之为宝石,整天都有一些绅士来我们寓所,希望见识这只三棱镜……”
根据利玛窦日记中记述,他还赠送了不少官员,着实让中国人大开眼界。
退一万步说,就算三棱镜是西方发明的,那么请问:这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吧?
谁的时间更早?
……
西方宣称牛顿在写力学定律时,定义了“质量”——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测量值,可由密度和体积共同求出”。
表面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细一想,又有了疑问。
密度、密度,密度的定义什么?
“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kg/m3。”
密度是从“质量”得出来的啊!
先有质量才有密度,即先有质量这个因,才能产生密度这个果,牛顿居然用后产生的“果”去定义先前的“因”???这不因果倒置么?或者说,也可以叫魔术般的循环论证。
现代已经证明牛顿关于质量的定义显然是错误的,而两相对比,华夏2600年前的《墨经》和清代李善兰所著《数理格致》中的定义才是正确的。
如果说李善兰的《数理格致》是从奈端数理(即牛顿的封神大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翻译而来,那么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个疑问:
抄书的人,怎么可能把错误的内容抄成正确的?
假如“万有引力”定律真如西方所说,其前身是“开普勒三大定律”,就算历史上真的存在开普勒这个人(此人一生轨迹没有编全,哪个家族、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子孙后裔,往来朋友等等,这个工程太大),他在没有天文观测工具和设施的情况下,全凭肉眼一辈子仰望天空的时间都没超过一个木星周期(11.86年),他是如何知道木星按椭圆轨道运行的?
为了弥补这个漏洞,西方又编造了一个
开普勒的老师——第谷。可第谷是个丹麦人啊,丹麦境内无论何处,都不可能观察到金星,现在也不能,那么此人关于金星的轨道数据又从何而来呢?
在19世纪国际单位诞生之前,倘若牛顿真的创造性地发明了力学公式,那时的英国度量衡尚未统一,那么他一定采用的是与国际单位不同的单位,而且应该在他的手稿中有所体现。可惜的是,牛顿留下的手稿中绝大部分都是炼金术配方、神学内容(包括拒斥三一神论的、激进的异端思想),根本没有什么力学单位。
为了修补漏洞,剑桥大学赶紧弄出了一个长达4000多页的扫描版,里面补了不少物理和数学知识,谓之探索笔记
可是,问题仍旧没有解决。
牛顿时代的力学单位是什么?以什么标准校准的?当时英国官方有没有这样的机构来制定不同的标准?
如果有,相关的文献记录和实物拿不拿得出来?
一个谎言看似完美无瑕,实则根本经不起细细推敲。
如果这些前置条件都不具备,那牛顿的力学公式又从何产生呢?实际上,牛顿力学公式和书中使用的单位是200多年后才产生的。牛顿死了200多年,还能重新爬起来,在自己成名大作中使用刚刚制定和统一的新单位吗?
显然不能。
更蹊跷的是,牛顿竟然在不知道无穷小的概念,而且论文中微积分的证明方法也被证实是错误的,他怎么能合理地推导出连自己都没整明白的微积分呢?
有关牛顿更多问题,详见:
1、当知道李善兰后,不仅对牛顿和莱布尼茨产生了怀疑,还对相对论和爱因斯坦产生了高度质疑。西方造神,可能把全世界都带上了歧路……
2、伪造的神话:走下神坛的牛顿,不仅知识和成就来源于东方,还和莎士比亚一个样
3、大潮退去:连苹果都要跟牛顿大神划清界限,说好的探索精神和传奇故事也不要了。香料在中西对比下,也开始说实话了
莱布尼茨的问题也是同样如此。
而且,据考证,他与耶稣会传教士闵明我之间的往来书信,都是清代李善兰在传教士的授意安排下伪造的。
因为,传教士“闵明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一号闵明我:西班牙多明我会神父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1610-1689)。“一号闵明我”从西班牙到墨西哥, 辗转菲律宾和中国传教。1669年,此人逃离广州监狱,辗转返回西班牙。
然后,改由意大利传教士Philippus Maria Grimaldi(1639-1712)冒名顶替, 成为“二号闵明我”。
“二号闵明我”字德先,意大利人。1657年入耶稣会。康熙八年抵澳门攻读神学,后升神父。杨光先兴历狱时,为协助被圈禁于广州的西班牙多明我会士闵明我逃离中国,潜入其寓,冒名顶替,代受拘禁。十年,被开释后在广州传教。
受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年)推荐, 深得康熙赏识, 不仅在1683和1685两次随康熙出关南巡。1687年,被康熙派往俄国执行外交任务, 与彼得大帝会商交涉事宜;后抵罗马觐见教皇及耶稣会总会长,报告中国教务。1694年,率多名传教士抵澳门,兼程北上复命,受康熙嘉奖。翌年任在华耶稣会会长。四十六年,任中国、日本教教务视察员。卒于北京。著有《方星图解》一卷。
由此可见,1688年时,无论是一号闵明我,还是二号闵明我,均不在中国。如此情形,还能分身,被康熙任命为钦天监一把手, 接替去世的南怀仁继续工作,继续创造神话。
1689年, 云游欧洲的莱布尼茨在罗马结识二号闵明我。
1691年5月,莱布尼兹在德国写信给身处欧洲的二号闵明我,可二号闵明我居然没有收到?然后,这封信就神奇地到了德国档案馆手中。
1692年3月21日,莱布尼茨汲取上次的教训,将写好的第二封信于先寄给了波兰的神父,然后波兰神父很快就收到了。莱布尼茨又于3月28日把另一信件抄本寄往法国, 请法国神父带往中国,而法国神父也毫无意外地收到了。
同在欧洲,偏偏二号闵明我却收不到信,别的人,波兰的也好、法国的也罢,全都可以顺利收到。
既然,二号闵明我没有收到信,那说明莱布尼茨与二号闵明我之间此时的联络处于中断状态。
那么,莱布尼茨和波兰神父如何未卜先知,得知二号闵明我接下来的行程呢?
1692年12月,二号闵明我在印度果阿收到波兰神父转交过来的第二封信。波兰神父当真是神机妙算, 居然知道二号闵明我从俄国出差返回中国时必定要路过印度,而且精确掌握其中途停留果阿时间。
那时,可没有电话、也没有电报,更没有电子邮件,这是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也是来自清代李善兰的四年辛勤劳动成果,那本微积分专著。他的《代微数拾级》也恰好说明了真相。
有关莱布尼茨更多问题,详见:
莱布尼茨站在东方巨人肩上成神:曾申请中国国籍,想将汉字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再看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实际源自洛伦茨变换和亚里士多德的剩饭,并非爱因斯坦原创。这就是一个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的万金油,由于存在多种可能性,可以选择性地自圆其说。
这100多年来,“狭义相对论”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也无法模拟或解释任何微观或宏观物理现像。
“广义相对论”根本不是宇宙演化的终极理论,
它的原作者是戴维·希尔伯特(又译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年1月23日~1943年2月14日,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这位大兄弟发表相关论文比爱因斯坦整整早了一年。
而且,所谓的广义相对论仅仅是在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产生的模拟大质量天体演化的单一数学公式,却被可萨犹大们吹得神乎其神。
没办法,爱因斯坦是公鸡会之上的可萨犹大锡安长老会的教主,人家可是差点做了开国总统的人,从小就在锡安长老会总部瑞士苏黎世培养。
希尔伯特不但发展了大量的思想观念,如不变量理论,公理化几何以及著名的希尔伯特空间,还以数学界的领袖而知名。一般而言,人们将他的工作分为五个主要时期:
1、不变式理论 (1885-1893)
2、代数数域理论 (1893-1898)
3、基础论
a、几何基础(1898-1902)
b、一般数学基础(1922-1930)
4、积分方程(1902-1912)
5、物理学(1910-1922)
前四个时期中,任何一个时期的数学成就都足以使希尔伯特晋级一流数学家之列。
他的数学可比爱因斯坦强太多了。
针对“广义相对论”数学公式中的“宇宙常数”究竟是零、还是非零,迄今为止,没一个人能说得清,爱因斯坦也讲不清楚。
所有“发现引力波”的实验,尚未经过多方确证,就开始在全世界大张旗鼓地炒作,不断抬高爱因斯坦的声誉和地位。
“狭义相对论” 与 “广义相对论”被可萨犹大财团刻意包装成爱因斯坦个人最高荣誉和数学物理方面的最大成就,但不知有人注意到没有,虽然不遗余力地吹捧了100多年,但爱因斯坦却从未因此获得任何自然科学奖项。
也许,有人会立刻反驳,爱因斯坦不是获得了炸药奖吗?
是的,爱因斯坦只是因为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请注意,这个奖居然颁发了两次!
实不相瞒,1921年的炸药物理奖原本是空缺的。
1922年,挪威诺奖委员会以补发的名义将该项给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然而,人们惊异地发现,真正发现光电效应的实验物理学家不是爱因斯坦,而是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
把原本应该是
密立根的诺奖给了爱因斯坦,那人家闹怎么办?
为了安抚
密立根,挪威诺奖委员会只得为该项发现重新颁一次奖,把1923年的炸药物理学奖给了密立根。
由此,造成了一种发现却获两次诺奖的奇特现象。
这在炸药物理奖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1922年的炸药评奖团队,经受不住可萨犹大财团的巨大压力,便将1921年的空缺名额送给了爱因斯坦。所以,所有的物理学奖中,唯有爱因斯坦大神的诺奖是白捡的。
时至今日,炸药奖评委从未公开承认“狭义相对论”是科学真理,对“单次日蚀观测试验就证明广义相对论”的那出闹剧,也是讳莫如深,不置可否。
日蚀观测的现象是可萨犹大财团鼓动当时物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
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写信推荐的,普朗克原本不同意,后来见洛伦兹松口,态度也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变。可萨犹大处心积虑,所有的目的就是要让属于他们荣誉的“广义相对论”名扬四海,威震八方。
有关爱因斯坦更多问题,详见:
1、皇帝的新衣:相对论没有那么高深,背后的道理普通人也可以理解。终于有人说了实话……
2、中学西渐露真容,爱因斯坦大神形象终将破碎:为何质疑相对论的人越来越多?
像这样的谎言在西方历史中比比皆是。
西方就是建立谎言基础上的一座大厦,看似无比强大,历史的地基却是千疮百孔。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瑞奇与叮当 时空跳转》原本是索尼的一款独占游戏,最近上线了steam平台。在这个游戏中...
微信提现1万元要多少手续费,网友:现在我知道了。其实现在有很多的用户都有在使用微信的...
为你提供魔兽世界的攻略信息,wow10 0强势职业有什么?很多玩家还不清楚10 0强势职业有...
医保卡和社保卡是同一张卡吗?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的,用人单位有购买社会保险的义...
脸部去角质的正确方法,现在很多女生都了解,脸部去角质是非常重要的,脸部存着角质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