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精于“为人”的人24-从清流代表到洋务主将的张之洞

发布时间:2023-08-14 08:56:39 发布人:hao168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今贵州安龙人,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的父亲早年到贵东道任职,故其诞于兴义府。张之洞禀赋聪慧,5岁入家塾,13岁就学完了“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献,兼习史学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今贵州安龙人,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

张之洞的父亲早年到贵东道任职,故其诞于兴义府。张之洞禀赋聪慧,5岁入家塾,13岁就学完了“四书五经”等经典文献,兼习史学、文学及经济之学,又自学《孙子兵法》、《六韬》等,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为日后从政和治学打下了基础。少年张之洞有夜读静思的习惯,“尝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公元1852年,年仅16岁的张之洞中顺天府解元,27岁中进士的第三名,授予翰林院编修;其进入翰林院之后,潜心治学,颇得众望。

公元1866年,张之洞因持正公允,在年度大考中获得了二等的好成绩,之后便外放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等职务。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整顿学风,建立经心书院,提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任四川学政时,与总督吴棠一起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仿照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的例规,亲手制订条例教规。

公元1876年,张之洞任文渊阁校理,又转司经局洗马等。在京为官时,张之洞逐渐成为清流派代表。所谓“清流”喻指德行高洁、勇于言事。清流派形成的背景是,在慈禧与奕訢的权力之争时,军机大臣李鸿藻为抗衡洋务派而笼络了一批御史和翰林,以“台谏词垣”为风节,以经世匡时为己任。慈禧拉拢清流派,目的就是借清流为耳目和喉舌,以监视和牵制奕訢等人。也就是说,张之洞当时就是一言官,与洋务派格格不入。

公元1880年中秋前夕,李太监受命给慈禧的妹妹送食物,李仗势直冲午门被护军拦阻,双方发生冲突,李向慈禧告状,慈禧偏袒太监,要将护军处以死刑。此时,张之洞和陈宝琛两人同时诤谏,陈宝琛直来直去,张之洞则旁敲侧击。慈禧觉得张之洞的奏章指出了自己有违逆“祖制”的嫌疑,但话说得留有余地。慈禧吓了一大跳,遂下懿旨从轻发落护军,同时处罚了惹事的太监和内务府相关人员。

通过这件事,慈禧看到了张之洞的处事能力,心中对其肯定又多了几分。

接着,张之洞在推翻东乡惨案、力阻崇厚卖国案中又有出色表现,被慈禧越来越看好,但仍没有考虑过重用,慈禧认为言官都是些夸大其词且纸上谈兵的角色,不具备把控大局的能力。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让慈禧改变了态度。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一夜暴毙,死因蹊跷,满朝文武将矛头指向慈禧。慈禧想脱开干系,引开朝廷上下注意力,决定广开言路,培植亲信。张之洞觉得机会来了,便上了一份奏折,就是这份老成谋国的奏折改变了其下半生。

张之洞的奏折把平时观察到的慈禧对各大臣的态度中揣摩“圣”意,大胆又慎重地拿出了一个方案:刘坤一年纪太大,可由身体力行的彭玉麟接管两江防务;曾国荃因儿子夭折未能就任,不如让谭钟麟取代;左宗棠麾下的张曜也是绝佳人选。这份奏折实际上只是得罪了刘坤一一个人,而与之相关人员构建了政治友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符合慈禧的想法,也解了其困惑。于是,张之洞一夜之间从正四品直升到正二品,连升四级,并出任山西巡抚。

在朝中多年,张之洞深知山西官场甚为黑暗,还有严重的赋税问题等等。张之洞决定从整顿吏治入手,甫一上任便勤考吏属,劾罢贪纵害民的官员,奖励好的官吏;其次是抓经济,在铁矿产地筹办冶炼局,把铁改由天津出海,降低了运费;其还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兴办教育,把山西治理得较为风清民顺。

之后,张之洞历任两广、湖广、两江总督,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清流派中少有的支持并实践洋务革新的人。

张之洞以卢汉铁路建设为契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推行“湖北新政”,使武汉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张之洞兴建了中国第一个用近代技术开采的大冶露天铁矿,还创建了首家系统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造”从此闻名天下。在任上,张之洞又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工艺学堂,还在南京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这些学堂是现在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

张之洞也很大度,能容人,特别是对持各种不同观点的人。张之洞有三不争名言: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气。

早年孙中山从国外回来,也曾去拜会过张之洞,孙中山递上的名帖是“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很不高兴,一介平民布衣,竟敢与封疆大吏称兄道弟。于是张之洞在名帖背面写上: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竟敢称兄弟!然后叫门房把名帖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知道张大人瞧不起自己,当即便回复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孙中山的回复直截了当,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看后一惊,认定此人日后当有大作为,便马上诚请孙中山进衙内长叙。

张之洞是个做事极为专注的人,尤喜晚上办公,作息时间是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办起公来,到了全然忘我的境界。张之洞认定日本是大清国之大患,遂派学生数百人前往日本留学,自己的数位子孙也一同前往,学生出洋,其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

张之洞家族以耿直清廉为训。张之洞在乱世为官,仍秉持清廉本色,从不贪污受贿,虽为地位显赫的封疆大吏,其日子过得却很艰难,有时年关实在挺不过去,还派人典当过家中物品,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办理后事时竟然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还是靠其亲朋门生筹集。张之洞生前曾给子孙们说,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40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公元1909年6月,张之洞病重,8月,当其临终的时候,与其政见一向不合的溥仪的生父、时任摄政王的载沣也亲临病榻前看望。张之洞临终之前还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抚民众。21日,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了。

作为晚清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树敌不少,但是其御事而留有余,故清流派和革新派对其均恭敬有加,其死后毁誉不一也情有可原。孙中山客观地评价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