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机空袭23军,却大惑不解:明明是对方的阵地,为何没有炊烟

发布时间:2023-08-14 09:29:09 发布人:hao168

1949年5月2日,上海迎来解放。上海总是喧闹的。上海,这座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市并没有随着枪炮声的平息而平静,相反,似乎更加喧闹。迫不及待的人们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敲锣打鼓,鸣放

1949年5月2日,上海迎来解放。

上海总是喧闹的。上海,这座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市并没有随着枪炮声的平息而平静,相反,似乎更加喧闹。

迫不及待的人们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敲锣打鼓,鸣放爆竹,喜气洋洋地庆祝这盼望已久的时刻:上海解放了。

然而,此时此刻,黄浦江边却是异常的冷寂。昔日横冲直撞的外国轮船不见了,趾高气扬的外国人也没有了。从海上吹来的微风时不时地在黄浦江上掀起一阵涟漪,江水漫不经心地拍打几下堤岸。

这时候有一个一身戒装的中年汉子,远远地朝江边缓步走来。他站立江边,长久地凝望着黄色的江水。后来,两行清泪缓缓地从他的被硝烟熏黑的面颊上流淌了下来。他就是名震四方的陶勇军长。

警卫员站在很远的地方向这里张望着。

凭着跟随首长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每次大战之后陶军长都要选择一个冷僻的去处,就像今天这般缓步走一走,默默站一站。他知道陶军长在为刚刚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难过。警卫员也知道陶军长这种时候是最不愿意别人打扰的。因此。他只好远远地跟着。

然而,这天警卫员却并没有完全估摸准陶军长的心思。此时,陶勇并非仅仅为在上海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难过,他在给20余年来跟随他征战疆场的所有死难将士默哀。

陶勇目光散淡地凝望着黄色的江水,20余年来东拼西杀的征战场面一幕幕从眼前闪过。那是怎样的20年呀!这支部队由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今天的这个名震九洲的正规军,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呀!

诚然,他和他的将士走过的是一条辉煌的胜利之路,每一次胜仗恰似一块向前延伸的里程碑;然而,又何偿不是一条血迹斑斑的血路。这支最初几遭全军覆没的部队,走过的是前仆后继壮烈牺牲的千千万万烈士们的鲜血流淌出的一条殷红的血路。

黄色的江水渐渐地在陶勇的眼里变成了血红色。那是他的将士们流淌的鲜血。陶军长清楚,上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战役。随着上海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正规抵抗力量已经消失殆尽。

因此,大的流血牺牲将不再发生,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安宁日子将指日可待。想到这里,陶军长又转悲为喜,欣慰地笑了。

“烈士们的血总算没有白流。”陶军长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

远处的警卫员以为军长喊他,气喘吁吁地奔跑了过来。

“想要媳妇吗?”陶勇看到警卫员脸色红扑扑的,笑眯眯问道。

警卫员望着首长,不知所措地低下了头。

“不久以后就不会打仗了,你就可以回家了。”陶勇轻轻拍了拍小警卫员的肩膀。

和平的日子果然很快就到来了。1949年10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毛泽东的声音,刹那间传遍了中华大地,继而又跨洋过海传遍了五大洲四大洋。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欢欣鼓舞,庆祝这难忘的十月。然而,谁曾想到,中国人民仅过了半年多一点和平日子,战争的血色阴云就又飘到了家园的上空。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朝鲜半岛突然在漆黑的夜色中闪现出了刀光剑影:朝鲜人民军向李承晚伪军发动了闪电式进攻,试图解放朝鲜全境。

当时朝鲜半岛大雨倾盆,雷鸣电闪。朝鲜人民军的7个师、1个装甲旅、1个独立步兵团、1个摩托化团以及边界保安旅共90000余人冒雨于三八线向南攻击前进。

这场本来只是朝鲜内部的规模有限的战争,美国插手了。战争规模由此陡然升级。世界局势再度空前紧张。

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第7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要海、空军向韩国军队“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援”。

美国对我国台湾海峡的粗暴侵犯致使中美关系异常紧张。中国随时都有卷入战争的危险。

27日,杜鲁门公开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

28日,我国外交部长周恩来针对杜鲁门27日的声明,及时发表严正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我现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声明: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美国政府这种暴力掠夺的行为并未出乎中国人民的预料。只是更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因为中国人民许久以来即不断地揭穿美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霸占亚洲的全部阴谋计划,而杜鲁门这次声明不过将其预定计划公开暴露并付诸实施而已。

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斯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中国人民,必能胜利地驱逐美国侵略者,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

随后,我国政府即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全国开展“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以动员全国人民。二是7月7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防会议,决定以13兵团为主组建东北边防军。

7月下旬13兵团各部队先后开赴东北的沈阳、本溪、安东等地集结,以便打击美国可能对我国东北的侵犯。

金首相及其领导的朝鲜人民军没有被杜鲁门的恫吓所吓住,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后,锐不可挡,势如破竹,于6月28日下午3时,在解放汉城后紧接着解放了金浦机场。

李承晚及其傀儡政府内阁早在27日凌晨仓促逃往大田。解放汉城后,朝鲜人民军继续向前推进。

6月30日凌晨,杜鲁门批准了其远东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派一支美国团级战斗部队迅速投入朝鲜前线战区”的建议。

至此,美国正式参战。

7月1日,美国的第一批援军史密斯特遣队从日本飞抵朝鲜。该队的406人均来自美国第24步兵师21团1营。每人携有102发0.3英寸口径的步枪子弹和两天的干粮。他们还带来了一些2.36英寸口径的火箭筒。

史密斯特遣队走下弦梯,踏上朝鲜的土地使南朝鲜国防军惊恐的心暂得到一些缓解,他们就像见到了救星,热烈地欢迎了史密斯特遣队。然后史密斯特遣队乘坐了12小时火车抵达大田,再乘汽车被火速运往水原前线。

7月4日,史密斯特遣队在离汉城约50公里的乌山构筑工事。

7月5日,史密斯特遣队在乌山与朝鲜人民军交火。人民军攻势凌厉。尤其是人民军的苏制T—34坦克,美军更是无可奈何,他们的反坦克火箭弹一打到坦克上,便“咣”地一声掉到地上,此时,人民军的坦克已发现火箭炮的阵地,一炮就将其轰成灰尘。

战斗结果,史密斯特遣队几乎全军覆没,人民军于7月6日攻克水原。

骄横的、不可一世的美军,侵入朝鲜的第一仗,便一败涂地。这似乎是一种预兆,它预示了美军在朝鲜半岛的最后失败,但当时的麦克阿瑟和杜鲁门,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7月7日,杜鲁门下达了全国征兵命令。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统一指挥多国部队干涉朝鲜事务。

7月8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不久,美军第24师及第8集团军的4个师先后由日本开赴朝鲜。

美军第8集团军,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打过不少漂亮的胜仗。其士兵的勇敢和善战都曾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曾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岛屿攻歼日本军队,被称之为“水陆两栖第8集团军。”

这样的一支部队自然没有把小小的朝鲜人民军放在眼里,这支部队入朝作战的时候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在这里不需要我作过多描述,读者朋友们想一想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某些情景,就可以联想到他们走下飞机踏上朝鲜土地时,是怎样的耀武扬威。

然而,作为朝鲜战场上另一支劲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比美军第8集团军整整晚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开赴朝鲜。

1952年9月5日,鸭绿江大桥。

入夜不久,灰蒙蒙夜色笼罩下的安东鸭绿江铁路、公路大桥上,一列列人影在悄无声息地迅速移动着。倘若走近桥边,便可看见桥上走动的,是身穿灰褐色军装、背着背包和枪支、腰束子弹袋、双肩左右交叉地挂着挂包和干粮袋的中国战士。

夜越来越黑,江水在桥下静静地流淌,阴沉沉的天空,时有阵阵寒风轻轻袭来,颇有些寒意。过江的战士们,一个跟一个快速通过大桥,消失在对岸的夜色中。

安东桥的铁路桥和公路桥,是一对孪生大桥。这对孪生大桥雅致而复杂的桥拱保持了日本人的建筑风格。它们是日本一位皇家工匠设计的,过去曾是日本在朝鲜的殖民地和伪满洲傀儡国之间的主要交通干线。

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多少中国的财富就是从这两座大桥上输入日本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军需物资,也大多是从这两座桥上运进中国的。

如今,公路桥被美军飞机多次轰炸,已无法通过将要过桥的大量车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工程兵部队正在铁路桥的铁轨上铺设木板,以便大批卡车迅速过江。

23军是昨夜开始过江的,军部今天随67师过江,按计划,明天、后天还得过两个夜晚,部队才能全部过完。敌人飞机在白天肆无忌惮地轰炸,部队只能夜晚过江,这增加了过江时间。

军长钟国楚乘坐吉普车过桥后,让司机将车停在一处树林旁,自己又来到桥头,站在桥上,眺望对岸的祖国。身边的部队正在迅速而静悄悄地流动着,没有人注意他的存在,没有人认出他是军长。

他从心里感到慰藉。他习惯地掏出一支烟,又摸出火柴,刚想划燃点烟时,突然意识到了灯火管制的规定,就把烟又塞进了烟盒.

钟军长的眼睛虽然在黑暗中遥望着即将越来越远的祖国,但他的思绪却早飞到了身后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一年来朝鲜战局发展演变的过程,就象身边的江水一样流淌在他的脑际。

美第8集团军到达朝鲜后,其先头第24师立即部署在大田。

朝鲜人民军遂发起大田战役。7月20日,朝鲜人民军攻克大田。

大田战役,美伪军共损失官兵3200余名,大炮220余门,坦克20余辆,汽车1300辆及其他许多技术装备。上任仅18天的少将师长迪安也当了人民军的俘虏。

大田战役失败后,李承晚的“临时首都”由大田迁至大丘。

8月初,朝鲜人民军进抵洛东江和朝鲜南部海峡,解放西南全境。

随着战线的南移,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急剧延长,海岸线的防御任务加重,加上敌人占有绝对空中优势,军需供给跟不上,困难越来越大。此时本应对部队进行休整,但朝鲜人民军为统一全国,把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彻底摧毁李承晚傀儡政府,遂于8月31日发起釜山战役。战役没有达到预期战果,从而使战局第一次呈现僵持状态。

为摆脱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以挽救美军及李承晚政府的命运,麦克阿瑟于8月下旬秘密撤出釜山地区的美军海军陆战队。

麦克阿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著名军事学府西点军校的校长。后来长期任美军远东战区总司令官,他既有系统的军事理论,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准备采用他惯用的两栖登陆战法在仁川强行登陆,切断朝鲜人民军的供给线。

早在8月上旬,中国政府就提醒过金日成:美军有可能在仁川登陆。可惜,未引起朝鲜方面的高度重视。

9月15日晨,麦克阿瑟亲自指挥仁川登陆作战并获得成功。美军7万人马于9月16日下午占领仁川。

朝鲜战局由此形势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在异常被动的情形下,被迫边战边退。9月26日仁川登陆之陆战队夺取汉城。

9月29日,麦克阿瑟与李承晚飞抵汉城,重建“大韩民国”伪政府。在庆祝仪式上,麦克阿瑟趾高气扬地说:我高兴地代表联合国把贵国政府所在地送还给你。

此时,麦克阿瑟满以为他已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汉城甚至平壤乃至整个朝鲜半岛都将永远属于他。就连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为麦克阿瑟的胜利所陶醉: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麦克阿瑟)的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战相比拟,也无法同你的最终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作战行动相比拟……

同一天,美军及李承晚国防军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境内。

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出“最后通牒”:无条件投降。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岌岌可危,中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在此紧急关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当机立断,于10月8日发布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开进,协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敌。

同一天,毛泽东电示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让其转告朝鲜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入朝作战。

同一天,周恩来飞抵莫斯科,就中国出兵援朝请求苏联给予军需物资支援一事与斯大林磋商。

10月19日,美第8集团军占领平壤。并计划在感恩节前进军至鸭绿江边。

当天夜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分三路,分别由安东、长甸、集安渡过鸭绿江,秘密进入朝鲜境内。至此,中美两军的异域大对垒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1950年10月25日凌晨,彭德怀元帅在北风呼啸中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经14个昼夜激战,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并取得了歼敌15000余人的战果。

11月上旬,美空军炸毁了鸭绿江上所有桥梁渡口,以及鸭绿江以南至美军第一线广大区域的所有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农村,以便阻止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作战。

此后,彭总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在2、3、4次战役中,取得了歼敌133850人的辉煌战果,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之功。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象小孩子玩耍时吹出的肥皂泡一样随风飘散了。

由于连战连败,麦克阿瑟被杜鲁门在1951年4月11日免去了职务,取代他的是第8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

杜鲁门还同时任命詹姆斯·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任第8集团军司令。等待李奇微和范佛里特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

美军尽管暂时败了,然而,美军并非纸老虎,而是一只真老虎。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4次战役胜利的结果只是暂时竭制住了敌人的进攻,美军依然有着很强的战斗力。中美两军的朝鲜大对垒到底谁胜谁负,还是个未知数。

23军是1952年7月授令入朝参加轮番作战任务的。8月,奉命在上海市嘉定地区按志愿军编制整编:原68师师机关及203、204团等转建空军,余部分别充实至67、69师。同时组建了67师炮兵团。

稍后,中央军委命令原隶属25军的73师编入23军序列。23军整编后,师、团、营分别以集训队的形式进行了临战训练。

8月8日,军前指到达丹东。25日,67、69师分别由苏州、昆山地区北上,73师由福建南安地区北上。

9月2日,23军各部到达丹东集结。23军在朔风中跨过鸭绿江后,经过24天艰辛的徒步行军,主力于10月1日到达元山西南的丛浦里地区,接替了20军位于朝鲜东海岸的防务。

关于23军在达24天异国行军的艰辛情景,从当时205团一营营长王叶青的回忆录《风雪东线》中可见一斑:“敌机不断地前来空袭,稍有不慎即遭轰炸。沿途每一公里处都设有防空哨,一旦发现敌机,即鸣信号枪。”

“我们昼伏夜行。天好,事还好办,战士们用雨衣搭成帐篷,在雨衣中间用一根长木当棚梁,两头支撑上用树枝做的三角架,就可以安营睡觉。逢上雨天,部队在雨中行军,衣服被淋湿,一到宿营地,只为靠山依沟露营。帐篷搭起,而地上湿漉漉的,战士们折下树枝松叶铺在地上,再在树枝上面垫上防雨布就地而卧。”

“烧饭更困难了,没有引火干草,新砍的柴禾,都是青枝绿叶,光冒烟,烧不着。吃菜,除了黄豆还是黄豆,要吃青菜,比吃山珍海味还难。”

“我们既怕走错路,又怕部队掉队,更担心遭敌机空袭,等我们走到元山港附近,季节已进入了朔风凛冽的冬季,我们这些来自江南的人,确实感到寒气逼人。”

23军接防之后立即在元山以南新高山地区的崇山峻岭中打坑道和构筑永久性防御工事,用以预防敌人从元山海上登陆。

天气是愈来愈冷了,鹅毛大雪象我国江南的黄梅雨一样不停地下,山上的积雪有半人深,林木都披上了一层洁白耀眼的盛装。看着眼前的情景,许多人想起了浙西的天目山,想起了西北方向的家乡。

苦呀。别的不谈,一日三餐的烧煮都相当困难。这一时期,虽然敌我在三八线附近仍处对峙状态,谈判仍在进行,但是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地面无力进攻,就凭借着空中优势进行狂轰乱炸。做饭要烧柴,烧柴必有烟,敌人一旦发现哪个地方升起袅袅的轻烟,飞机便蝗虫般纷至沓来。

老战士陆元鼎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从早到晚,敌机不断地在驻地上空盘旋、俯冲、扫射、轰炸,夜间也来我上空寻找目标,进行空袭。在紫霞涸一次轰炸中,营部电话班被炸,1连1排被炸,牺牲30多位战友。我们还未和敌人交手,就遭如此大的伤亡,真是火冒三丈。敌机视我无对空武器,任意轰炸、扫射、俯冲低飞,有时竟掠地而过……

后来战士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座灶挖出许多条排烟通道,让灶膛的烟从许多条的烟道散开,那条条的出烟孔道口所冒出的烟,就成了淡淡的烟缕,一出道口就随着寒风很快消失了。这种灶,战士取名叫“散烟灶”。

于是,当美国飞机空袭23军阵地时,就出现了令他们百思不解的场景:明明是中国军队的阵地,为何没有炊烟呢?难道他们不埋锅做饭吗?

万般无奈之下,这些侵略者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而去。

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职务后,向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防线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妄图将战线推至三十九度线及其以北地区,在“朝鲜蜂腰部”建立防线。

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于4月22日发动第5次战役,至6月10日,我军共歼敌82000余人,从此彻底粉碎了敌伪的一切攻势,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由于战场上的不断失败,以及美国国内对美国在朝鲜战场的形势愈来愈失望,厌战、停战、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之杜鲁门在美国国内政治斗争中需要尽快摆脱这场战争,5月31日,国务卿艾奇逊派国务院顾问乔治·凯西等拜访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向其表达了“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在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

6月23日,马立克在“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了一次举世瞩目的演说: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认识到,和平对人类具有最巨大的价值,自从牺牲了千百万人类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到现在还不满6年,而用这样高的代价得来的和平却又受到了威胁。

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它一些国家曾经一再提出和平解决朝鲜冲突的建议。战争之所以仍在朝鲜进行,完全是因为美国始终阻挠接受这些和平建议。

朝鲜的武装冲突——目前最尖锐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各方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意愿。苏联人民认为:第一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6月25日,7月3日我《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并且一直为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而斗争。”

6月30日,李奇微通过电台向志愿军司令部及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与贵军谈判,以停止朝鲜的一切敌对行动及武装行动。

7月1日,金首相、彭德怀复电李奇微: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们代表会晤。

7月10日,双方谈判代表于三八线上的开城举行第一次谈判会议。和平出现了一线曙光。

然而由于美方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却想在谈判桌上讨回,谈判毫无结果。

美方谈时想打,打不赢时又想谈。谈谈停停、停停谈谈,谈判地点也由开城换到板门店。谈了一年多仍无任何结果。朝鲜战争也就这样演变成了持久战。

毛泽东主席作出决定:轮番作战。

1952年10月8日,板门店停战谈判再度中断。

10月14日,美军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于金化以北的上甘岭地区发动了“金化攻势”,即上甘岭战役。

11月25日,敌人的“金化攻势”以失败而告终。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