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葬礼,逼疯李鸿章,弄死安德海,李莲英上位,全靠一个狠字

发布时间:2023-08-15 09:05:12 发布人:hao168

1875年,李鸿章想进宫,李莲英伸脚拦住:你不配!李鸿章大怒:你个狗奴才,竟敢拦我?那时的李莲英,还是大太监安德海的小跟班,在主子面前窝囊,可一出宫,就飞扬跋扈!百官们见多了,都表面恭维,尽量讨好,可

1875年,李鸿章想进宫,李莲英伸脚拦住:你不配!李鸿章大怒:你个狗奴才,竟敢拦我?

那时的李莲英,还是大太监安德海的小跟班,在主子面前窝囊,可一出宫,就飞扬跋扈!

百官们见多了,都表面恭维,尽量讨好,可有一个人,见了他却鼻孔朝天,还要“哼”一声。

此人便是李鸿章,掌管总理衙门,当朝新宠。权势当头,他对这个尖嘴猴腮的太监,既厌恶又鄙夷,没多久,因入宫见慈禧一事,二人就结下了梁子。

李莲英是什么人?老谋深算、睚眦必报!他发誓,要给李鸿章点颜色看看。

李鸿章中计

有一天,李莲英笑嘻嘻地说,“老佛爷近年,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好颐养天年,只可惜,筹款却没有着落,十分心烦。“

李鸿章一听,兴奋得两眼放光,这可是巴结太后的天赐良机啊!

很快,他献上计策:“以新式海军为名,每年拨款,再从中抽个六七成不就行了。“

李莲英拍手称赞,“新建海军,那可是谁也不会反对的理由,还是你李大人有高见!“

紧接着,李莲英又一皱眉头,“这钱款是有了,只是没一个贴心的人去入园勘察,老佛爷一问起来,又得怪罪。“

李鸿章立刻毛遂自荐,“我陪公公前去勘察,如何?“

李莲英一听,脸上乐开了花,忙与他敲定好了日子。

到了那日,李莲英借口有事不能奉陪,派了个伶俐的太监领路,带李鸿章在园前园后,着着实实转悠了一整天。

李莲英见时机成熟,故意捡光绪帝宠幸妃子的时候,跑去跪着告状,“皇上,听说李中堂带着个小谙达,在清漪园里逛了一天,眼看就要闯后宫,轻薄皇妃了!“

光绪帝打四岁当皇帝,就没一天痛快过,这下子可是找到了出气筒,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申饬! “

所谓“申饬“,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指着某人的鼻子,一通臭骂。

被骂的那个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跪在地上谢恩。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可怕的,可您细想,太监们都是粗人,骂人的话,实在不堪!

况且,跪着的都是王公大臣,被太监们跺着脚,大骂混账王八蛋滚下去,别说面子,这心脏都受不了。

曾有一位50岁的大臣,因不堪屈辱,竟一蹬腿儿死了。

因此,这申殇虽不是皮肉伤,却是极大的侮辱。

李鸿章得到消息,急得上蹿下跳,还是管家机灵,偷偷塞给那太监200两银子。

太监得了好处,自然口下留情,没有当众辱骂他,到了最后,也只是说了句“混账下去!“没说那个”滚“字。

李鸿章花钱挨了骂,立刻明白,自己被李莲英暗算。可令人意外的是,他非但不生气,还对这个小太监刮目相看。

祖母绿扳指

一次陷害后,李莲英仍不解气,准备再夺人所爱。可李鸿章不爱女人,那就只好夺财了!

当时,李鸿章得了一枚祖母绿扳指,璇玉瑶珠,每天戴在手上把玩。

这一幕,被李莲英偶然瞧见,便追在后面讨要,“奴才眼界窄,赏给我见识见识。“

哪料,李鸿章根本不长记性,黑着脸说,“等我玩够了再给你。“

李莲英一声不吭,不怒不喜。

李鸿章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翻篇儿了,可没想到,这小太监留了后手。

几天后,慈禧召李鸿章觐见,在廷对时,看见他手上一汪水般的翡翠扳指,便让他摘下来瞧瞧。

李鸿章一愣,忙摘下来捧给慈禧。哪知老佛爷一面把玩,一面夸好,颇有爱不释手的样子。

不出所料,问完话,那扳指还搁在书案上,李鸿章一看归还无望,只好故作大方,献给了慈禧。

没过几天,李鸿章等候参朝,李莲英亲自来叫起儿。

只见他走出屋门,向后一转身,一挑大拇指说,“李大人,您瞧瞧看,奴才新买的这只翎子如何?“

太监戴的翎子叫喜鹊尾儿,羽毛披散在脑后。李鸿章一眼看见,那枚祖母绿扳指,赫然戴在李莲英的拇指上。

这可是明晃晃的挑衅,李鸿章大为震惊,自此,不敢在李莲英面前半点放肆。

狐假虎威

您以为,李莲英会就此罢手?怎么可能!

一日,慈喜一边看戏,一边跟大太监安德海说笑,突然,敬事房太监手捧漆盘,小声说,“安公公,您的家信!“

安德海举起一看,名字上赫然圈了一个蓝框(报丧),立刻预感不妙。

他急忙撕开一看,不由泪流满面,扑通跪倒在地,“老佛爷,奴才的家母谢世了,请您恩准奴才回老家,安葬母亲。“

慈禧一阵心疼,忙好言宽慰,李莲英眼珠一转,突然磕头道,“安公公若不嫌弃,奴才愿给您打下手。“

李莲英心里清楚,有安德海在,他只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他一定要想个法子,既巴结了安公公,又让他激起民愤,顺带手把李鸿章给收拾了。

说干就干!

他处处小心,揣测安德海的心思,把北京的、直隶的、天津的官儿,挨个儿通知了一遍。

等到出殡那一天,放眼望去,人山人海。

眼看人来的差不多了,李莲英高声对官员们说,“各位大人,请先到侯客棚休息,等乡亲们随完了礼,列位大人再上账。“

官员们不知何意,也不便揣测,便相约走进了后堂。

而记账处热火朝天,乡亲们随多少的都有,几两、几百两不等。李莲英只是抿嘴微笑,一句话不说。

过了好久,见记账处没几个人了,李莲英提高嗓门喊,“乡亲们随完了,各位大人请上账。“

话音刚落,百官们便争先恐后随礼,这个说“我随一匹绸子“,那个说”我随100两银子“。

可奇怪的是,入账的先生谁也不动笔,只眼巴巴地望着李莲英。

这时,李莲英又大声说,“大人们先别忙,我话还没说完呢,青县知县是当地的父母官,理应他先上。“

大伙儿觉得有理,便忙后退一步。

这时,知县时启强一摇三步,走到前边,向所有官作了个揖,然后说:

“诸位大人,卑职官儿小,青县又是个贫苦的地方,无法与大人们相比,请不要见笑。为了悼念太夫人归天,特奉素娟10匹、素缎10匹、丝绸10匹,银1000两,聊表寸心。“

时启强说完,李莲英还怕别人听不清,又把他的话重复了一遍。

这下子,在场的官儿都傻了眼,一个个夹嘴吐舌头:小小七品知县,竟随白银1000两、缎30匹,他们可都是一品、二品的大官儿,这不是给总管大人难看吗?

一时间,众人都火急火燎,钻到外头去想办法。

上北京是来不及了,只能从四周县城的国库中暂借。

这法子十分奏效,很快礼金数额就上去了,再也没有人随几匹绸缎,打底儿都是2000、3000、5000两。

可就在这时,坐在末端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脑门子的汗吧嗒吧嗒往下掉,人都快急疯了。

直隶总督,那可是直隶省的皇帝,军、民、财大权权都在他手里,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来之前,他下决心要巴结慈禧面前的大红人,于是一狠心带了3000两银子,满以为可以独占鳌头。

可没想到,一个小小知县都出手1000两,他这几个子儿,还敢拿出手吗?

可拿多少呢?5000两?不行,太少!怎么着也得10000两,不,20000两!

但如此大一笔钱,上哪儿搞呢?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再说了,你不能赊账吧?

算来算去,只有天津的海关能临时调用,甚至还不用归还。

想到这,他立刻安排心腹,快马加鞭去提银子,自己则缩在角落里,闭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

要说最难熬的,便是等待。

李鸿章眼巴巴盯着门口,眼看日头就要偏稀,取银子的人还没来,他在心里又哭又骂,都快急疯了!

李莲英掀开帘子,偷偷瞥了眼李鸿章,冷笑道,“走着瞧!“

没错,这是他算计好的。他吃准了李鸿章好面子,会随一份“巨款“,可邻近县衙,撑破天也凑不出那么大一笔款子。

而此时的账房,已没几个人了,可李莲英不让官员们凭吊,坏笑道,“都候着,陪总督大人一起等!”

李鸿章羞得面红耳赤,眼看快4点了,终于,从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不多久,一个头戴花翎的四品官奔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银子到了!”

李鸿章长舒一口气,理了理胡须,急匆匆向账房奔去。

走进去一看,只见伙计们忙着算账,李莲英翘着腿,在悠闲地吸水烟。他瞬间明白,自己又被耍了!

只见李莲英斜着眼说,“哟,是李中堂,您可真够临危不乱的,大大小小几百个官儿,可就等您啦!”

李鸿章忙陪着笑脸,“求李公公在安总管面前美言几句,日后定有厚报!”

“算了算了,随多少吧?”李莲英打断。

当听到白银20000两时,李莲英笑着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可安大总管白等了一天,怎会轻易饶了他?为了羞辱李鸿章,他安排人家做领纸。

啥是“领纸”呢?说白了,别人来凭吊,他帮人家递纸、引路。

堂堂直隶总督,上官军、下治民,如今给一个太监打杂递纸,这招实在太损了!

也正是因此,李鸿章怀恨在心,没多久,就和恭亲王几个合伙,先斩后奏,弄死了安德海。

而到头来躺赢的,自然是李莲英!

李莲英一箭三雕,拔了晋升路上的钉子,报了当年一骂之仇,还借他人之手,实在是好心机!

而经此一劫,李鸿章也瞬间开窍,亲自写了封道歉信,并附带20万两银票,以求自保。

然而,沉默不代表懦弱。多年以后,当慈禧崩逝,小德张掌权,李莲英可曾想到,自己会身首异处?

所以啊,低调是福,笑到最后的,才算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