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西山朝使臣赴清朝觐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成员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15 09:05:48 发布人:hao168

1788年,清朝为了扶持即将灭亡的后黎朝,出兵越南进行干预,结果兵败而归。越南西山朝虽暂时将清军击退回国,但不敢与中国继续对抗,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越南国王阮光平就派遣自己的侄子阮光显到清朝“请罪”,请

1788年,清朝为了扶持即将灭亡的后黎朝,出兵越南进行干预,结果兵败而归。越南西山朝虽暂时将清军击退回国,但不敢与中国继续对抗,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越南国王阮光平就派遣自己的侄子阮光显到清朝“请罪”,请求恢复两国的朝贡关系。

乾隆在考察新形势的前提下,决定不再扶持行将就木的后黎朝,转而扶持西山朝作为越南的合法政权。

于是从1789年开始,中越恢复了朝贡关系,越南按照清朝规定的年限按时朝贡,西山朝频繁的派遣使臣前往中国朝贡,因此西山朝虽然国祚短暂,但使臣创作的燕行文集却很多。

中越朝贡关系始末

阮光平时期(1789-1792年),清朝和西山朝的来往十分密切,两国关系比黎朝有了更大的发展。双方建立关系以后,开放边境互市通商。

1790年3月(乾隆五十五年二月),阮光平派遣阮伯按岁例贡,5月,阮光平入关朝贡,由两广总督福安康陪同北上北京,参加乾隆的八十大寿寿典。阮光平抵达之前,乾隆费了心思,下旨沿途各地督抚等,对阮光平进贡路线、日期、礼仪和接待水平做了细致安排。

在沿途督抚以特制的“国王礼”的接待下,阮光平一行8月下旬抵热河。随后四十几天,乾隆宴请、召见阮光平一行28次之多,且大力赏赐,在其回国途中和回国后还赏赐了大量物品。

虽有资料表示阮光平是替身代替入觐,但不管如何,他是自宋朝以后以越南国王身份入贡的第一人,身份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南国王”这个身份入觐的阮光平,让乾隆赚足了面子,更使清朝感到自我“怀柔远人”的成就超过了宋、元、明三代。

因此,清朝对越南这次入觐之重视,接待之费心,礼仪之隆重,耗资之大,赏赐之丰前所未有。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1791年1月3日,阮光平朝贡归国,从镇南关回到越南。4月11日阮光平上奏清廷称谢,并派遣陈玉视等人入华感谢。

清朝的承认、优待和赏赐,以及乾隆的赏识,让阮光平在国内巩固了地位,使得新生的西山朝免去了北面的威胁,获得了名正言顺的统治权。1792年,清廷议定西山朝两年一贡,四年一次朝,此举较之黎朝更加频繁,也更加显得“恭顺”。

然而此时的阮光平,正在筹划着准备一场新的入侵战争,曾经战胜了清军,又获得了清廷的优待,让他逐渐轻视起清朝来,“励士卒,造船艘,阴有窥觎两广之志”,遂在1792年对清实施挑衅,对中国之六勐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但被清廷驳回了。

阮光平还曾经对自己的手下如是说道:“假我数年,畜威养锐,吾何畏彼哉”。同年,他还欲“修表如清请婚,以探清帝意,亦欲借此为兵端”,但还没等到他付诸行动,他就去世了。

清朝和乾隆帝对此毫不知情,于1793年3月赏赐3000银子作为祭奠之费,有特赐御制的祭奠诗一首,赐大哈达一条,担心阮光缵年少即位生事端,还嘱咐前往吊唁的广西按察使成林留心观察,让在西藏的福安康赴广西驻扎稳固局势。

这说明清朝对阮光平欲进攻中国的心思一无所知,仍将之当作“恭顺”的藩属,乾隆像信任阮光平一样信任阮光缵,对其尽心扶持。阮光缵时期(1793-1802年),西山朝的国力逐渐衰微,与清朝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清朝方面,乾隆帝于1795年禅位给嘉庆,嘉庆帝于1796年即位,但当年发生了白莲教大起义,国内局势混乱,国家力量衰微,无力再过问周边国的事务。越南方面,阮光缵无力控制大局,大臣之间互相斗争,引发了多次火并,虽然夺取了阮岳等人的土地,但已经无力掌控,加之旧阮势力的日益强大和回归,西山朝无力与清抗争。

1795年,西山朝曾经纵容、支持海盗骚扰清朝沿海地区,为其提供粮饷和军备,并将某些海盗首领封为西山朝之“官”,此举直到1796年,才被清廷察觉,清廷颇为震怒,遂与西山朝日渐疏远。

1799年以后,面对进攻的阮福映军队,西山军节节败退,终于1802年被阮军占领黎城(升龙),阮光缵出逃被擒,西山朝宣告灭亡。

1802年1月12日(嘉庆七年十二月九日),嘉庆帝获悉阮光缵或已被阮福映擒杀,宣布阮光缵纵容培植海盗掠夺、骚扰中国,弃清朝之印而潜逃,是“忘恩负义”,“罪无可赦”,遂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至此,西山朝与清朝的关系宣布终结。

出使人员的介绍

西山时期出使中国的越南使臣,主要有五位,分别是武辉瑨、潘辉益、吴时任、阮偍、段浚,前四位都是在出使期间担任过副使的,最后一位段浚仅是行人之职。

其中,潘辉益是越南著名的大才子,吴时任是他的舅舅兼老师,而阮偍则是越南著名文人阮攸的哥哥,武辉瑨亦是越南有名的书香名第之家出身,可以说,西山朝网罗的这几位使臣,都是越南数一数二的精英知识分子,他们饱读诗书,饱览中国山河的同时吟诗作对,文采都十分了得。

在出使途中,他们构建了许多中国形象,作为中国形象的创制者,有必要对他们的身平经历作简要的了解。

出使人员-阮偍

阮偍生于1761年,1805年卒,家乡在河静省宜春县仙田,他曾经于1783年中举,在后黎朝担任过许多官职,本名尔,号为省轩,字进甫,后又被人称为文村居士,后来他还曾经在西山朝担任过中书省左同义、东阁大学士、兵部左奉护等职位,阮偍是著名越南大文人阮攸的哥哥。

阮偍曾经两次出使中国,分别在1789年,这年他写下《华程消遣集》的前集,六年后,1795年,他再次出使,并完成了《华程消遣集》的后集,两部都是他在光中二年(1789年)、景盛三年(1795年)两次出使写就的北使清朝的游记。

1789年,阮偍28岁,往清求封,例行岁贡兼谢恩事,1795年再次担任副使出使中国。阮偍的人生经历大致是:阮惠灭黎,阮偍复侍西山朝,西山朝灭亡,阮朝建国以后,阮偍屡次被招留京城,没几年就受迫而卒。

出使人员-武辉瑨

武辉瑨,生于1749年。是北圻唐安慕泽人士,无科甲功名出身。武辉瑨是武辉珽的儿子,而武辉珽也曾担任后黎朝的使臣。《大越史记全书》曾经说他是由吴文楚等人招来的后黎朝“旧臣”。

也就是说,武辉瑨在出仕西山朝之前已经在后黎朝任有官职,确实是后黎朝的旧臣之一。潘辉益曾经在《星槎纪行》记载了武辉瑨的人生事迹:“武侯辉瑨,字自昭,唐安慕泽人,与余为年家友。”这一段说明,武辉瑨和潘辉益是好友,且阮偍详细记载了他使清、就任各种官职,如何晋升的事情。

同时也反映出,1789年,也就是光中二年,武辉瑨受西山朝之召出仕,曾任许多官职,最初封为“武工部(”其他使臣在燕行文集中多有提及),后来又加爵封侯的经历。

1789年出使中国,此时武辉瑨正值40岁,这年的正使阮光显,副使有阮有晭、武辉瑨等人。这次出使促使了清朝和西山阮朝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这次出使中,武辉瑨写下《华原随步集》。

等到1790年,这一年阮光平亲自入觐,一同出使的人员包括武辉瑨等人,他在旅途中写下许多诗歌文章,最后汇集成一本《华程后集》,至今已有许多抄本。

出使人员-潘辉益

潘辉益生于1751年,1822年卒,可谓十分长寿,是燕行游记《星槎纪行》(1790)的作者。在此书的前篇小记中有文字提到,潘辉益是天禄省收获县人,号裕庵,字为谦受,基本介绍了潘辉益的信息。

由此可以知道潘辉益的名号,来自何处,此外《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也记载道:“潘輝益,天禄收获人,潘谨之子,景兴己未科进士,后事西山,官礼部尚书。”此处所说的潘谨也就是潘辉盎,是潘辉益、潘辉温的父亲,潘辉温是潘辉盎的次子,父子三人都是后黎朝中举的进士,曾经三人同朝为官,在越南科场上成为千古佳话。

其中潘辉益是越南著名的文人才子,其文学功底深厚,诗文素养极高,其诗常常文采飞扬,读来沁人心肺,潘辉温也是越南著名文学家,著有《科榜标奇》。关于潘辉益中举登科的时间,《大越史记全书》当中有详细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冬十月,会试举人,取合格潘辉益等十八名”。

由此可知,潘辉益是后黎朝景盛三十六年,也就是1775年科举考中举的乙未科的会元。关于他任官诸事,陈伯览为他的燕行文集作序的时候说,潘辉益在后黎朝灭亡后一度隐居在柴山,改朝换代让他没有再起仕的心思,但是正值清军从两广前来攻打越南。

西山阮惠率军与清军交战,清军败退,因此天下初定,急需人才恢复两国邦交事宜,所以西山朝召潘辉益出仕,望他能够代西山朝与清朝交涉,潘辉益果然不负众望,以口舌之利化解了兵戈,因此居功至伟。但是潘辉益是否是出于自愿出仕西山朝,抑或被西山朝强迫,我们无从得知,也无处考证。

总的来说,由于潘辉益的杰出功绩,仕出西山朝后受封瑞严台公,开始为中越邦交而奔波,通过他不懈的外交努力,逐步重建了中越因战争和摩擦而中断的邦交关系,因此潘辉益被誉为“当朝翊运功臣”。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