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与慈禧同死之谜 清王朝的终结

发布时间:2023-03-18 10:05:26 发布人:hao168

清王朝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再侵 入北京的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谖库条约》、《马关

清王朝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再侵 入北京的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谖库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 一次接一次的屈辱,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终于 走向了最后的灭亡。

光绪三十四年(1908)灯节之夜,慈禧率众嫔妃到北海观 看焰火,本来年纪已大,劳累过度,又着了风寒,遂染疾病, 并有日趋恶化之势。

袁世凯、李莲英等见状首先慌了神。他们知道慈禧这个靠 山一倒,光绪帝一旦复辟,绝不会放过他们。于是这些人都希 望光绪帝早一天死,竟明目张胆地虐待起皇帝来。往常光绪每 顿正餐都须摆上百盘美味佳肴,如今,二三十盘菜肴中,除了 几盘新做的以外,其余皆是反复摆放的剩菜,刺鼻的味儿难以 下咽。

光绪令御前太监王商上奏慈禧,要求改善伙食,慈禧均置之不理,一次破例亲自去瀛台,竟以国家艰难、理应节俭为由 将光绪训斥了一顿。

此后,李莲英等更加肆无忌惮,不知在饮食中加了什么东 西,弄得光绪帝经常便秘,有时两三天不能通便,只好常叫御 医光顾。

那些御医,似乎与李莲英等串通好了一样,三五分钟把过 脉,然后随便开一剂方子应付了事。光绪的病情日趋严重,他 对医药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开始怀疑饮食中有人做了手脚,于 是索性少吃饭,多吃水果,这样一来,身体又有了一些好转, 这使袁世凯、李莲英等人深感意外,于是思谋着更毒的招数。

一次,李莲英给慈禧梳头,顺便说了几句谗言,说光绪闻 知慈禧病重,十分高兴,经常吟诗作画,习武划船。这些话被 李莲英拐弯抹角地一说,使病中本来就心情不佳的慈禧顿生怒 气,反骂道:“不孝逆子,想得倒美!哼,他休想死在我的后 头!”

李莲英听了这话,心里暗自高兴。不久,光绪的病情便骤 然加重,御医张仲元、名医杜钟骏等为光绪看病,谁也说不清 到底是何病症,只好开了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常服药,自然 毫无效果。

到了十月初十慈禧七十三岁生日这天,宫内宫外,张灯结 彩,热闹非凡,光绪率百官至仪鸾殿行庆贺礼,然后大摆宴席, 十分排场。之后慈禧又到畅音阁大戏台看戏,到南苑湖乘游船。 不料乐极生悲,这天夜晚,慈禧又觉身子不适,在原病的基础 上又得了痢疾,接连数日,不见好转。

十月十七,慈禧虽然病重,却格外关心地问起光绪帝: “皇上近日可好?”

李莲英说:“也是怪事,老佛爷一病倒,万岁爷倒见好多 T,这两天经常到海事散步,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什么喜事?”慈禧问。

“恕奴才用典不当之罪。”李莲英说。

慈禧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病倒了,对皇上来说自然 是‘喜事‘喽!哼,难道我会走在他前头?”

李莲英说:“奴才愿去瞧瞧他,照顾一下,或许能使万岁 爷更快地康复呢。”

次日清晨,李莲英真的来到了瀛台岛,表现出对光绪格外 关心的样子,向光绪问寒问暖。光绪感到非常诧异,但转念一 想,认为李莲英是怕慈禧死后,自己会收拾他,所以特来献殷 勤的,于是收了疑心。过了一会儿,李莲英令小太监给光绪帝 端了一杯“西洋茶”服下,就在李莲英走后不久,光绪病情陡 然加重,他只觉得腹中隐隐作痛,倒在床上翻来覆去地难以忍 受,大叫肚子疼。

被速传而来的御医屈桂庭诊断后,觉得皇上的病情很蹊跷, 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卷到这场危机中来,于是草草开了 方子,退出了涵元殿。

十月二十上午,隆裕皇后来看光绪,但他仅微微睁开眼看 了一看,便又昏了过去,似乎已神志不清了。

十月二十一晚五时许,光绪驾崩,时年三十八岁。

光绪死时,慈禧也病入膏肓,在神志尚清醒时,召见王公 大臣,传下一道懿旨诏溥仪继位。

十月二十二,慈禧病逝。

仅仅相隔一天,手握权杖的中国最高两位统治者相继死去, 引起国内外一片震惊,一时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光绪帝死得不明不白,又成为清宫疑案之一。

十一月初九,清王朝为年仅三岁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举行了登基大典。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

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时把我 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 性程度。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 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 我要回家!”

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 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 快完了!”

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走在退朝的路上,议论说:“怎么 可以说‘快完了’呢?”他们感到这是大清朝廷的不祥之兆。

没完没了的失败,无穷无尽的屈辱,人们已经厌恶帝制, 希望共和;厌恶君主,渴望民主。顺应这历史的潮流,孙中山 发动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 孙中山先生为总理,以“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 分地权”为纲领。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清廷颁诏宣布“仿行宪政】 先是诸大臣面奏请行宪政,但清廷谕旨:“大权统于朝廷”, “民智未开二“数年之后,再定期限工

可人们再也等不起了。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到宣 统三年(1911)四月,同盟会组织民众先后在广东黄冈、安徽 安庆、浙江绍兴和广州黄花岗等地起义,但均因势力悬殊等原 因失败了。接着,同盟会又决定在湖北武汉发动起义。

武汉向称“九省通衢二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 市,它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据点和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重心, 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各省革命党人联系的 枢纽。当时武汉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士兵群众达五六千人, 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为武汉起义的发动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对武汉地区革命力量的领导,共进会和文学社两 个革命团体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斡旋下决定联合行动,于9月 24日组织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推举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 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两团体的重 要骨干刘其、彭楚藩等为军事筹备员。他们拟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推举了武装起义 后军政府的负责人,草 拟文告,派人到上海迎 接同盟会领导人来鄂主 持大计,同时和邻近各 省进行联系,策动响 应。

这时,孙中山远在 海外筹款,以接济国内 的革命活动。黄兴在香 港接到有关湖北情况报 告后,即复函赞成在武 汉发动起义,不过,他 要湖北革命党人等孙中 山筹措二十万元巨款和 购买大批枪支弹药后发动。湖北革命党人认为,起义时机已经 成熟,“势成骑虎”,不能等待。因为他们看到,清政府从湖北 抽调大批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新军中的革命骨干将随 军离去,势必削弱湖北革命力量,于是他们坚决表示,即使 “无外款接济”,也照常起义。

湖北革命党人原订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十月六日)举 行起义,由于准备不妥而延期。十月九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 制造炸弹因失慎爆炸,沙俄巡捕闻声赶来,孙武逃匿到医院, 而准备起义的旗帜、符号、文告、书信等全被搜去。第二天, 设在武昌指挥起义的秘密机关又遭破坏,彭楚藩、刘其等被捕, 蒋翊武逃脱。湖广总督瑞沿下令杀害彭、刘及李洪胜三人,全城戒严,按照查获的名册搜捕革命党人,武昌形势顿时紧张起 来,革命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起义活动已成“群龙无首”的 状态。但革命党人和新军中的革命士兵群众,没有畏惧退缩, 在失去指挥机关的紧急情况下,自行联系,坚决发动了起义。

十月十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 一枪。他们打死镇压起义的反革命军官,几十人冲往楚望军械 库夺取弹药。军械库守军中的革命士兵们闻风响应,一举占领 了楚望台。接着,步、炮、重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约五个营兵 力,纷纷起义,齐聚楚望台,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官吴 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攻击。革命军士兵们奋不顾身, 血战通宵,占领了总督衙门、藩库等重要机关。湖广总督瑞沿 仓皇逃往停泊在长江的兵船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了武昌城, 取得起义的胜利,十一日晚和十二日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 也先后起义,不久,武汉三镇便完全为革命党人所控制。

接着,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废除 宣统年号。随之,湖南等十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 迅速解体。不久,各省代表到南方举行会议,推选孙中山为临 时大总统,决议改用公历纪元。由于当年为农历辛亥年,故史 称这年的鼎革之变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中国 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

1912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方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 告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孙中山与袁世凯秘密协商,若袁世凯 逼清帝退位,就让位袁世凯继任大总统。

和孙中山谈妥后,袁世凯觐见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袁世 凯跪在地上,毕恭毕敬,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假惺惺地挤出 几滴眼泪说:“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 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搬迁,已无相容之地……”

袁世凯的言外之意是请宣统皇帝退位,当时宣统帝溥仪仅 是个六岁的孩子,当然不能明白,主事的隆裕皇太后心里知晓, 眼泪流了出来,她擦了擦眼泪说:“大清天下断送在我们手中, 我们愧对祖宗啊!”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说:“皇太后不要过于伤心,世事变迁, 不能由太后一个人承担责任,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袁世凯没说完,隆裕皇太后急忙问:“如若退位,那民国 将如何待我们?”

袁世凯说:“紫禁城前边的三大殿归民国,皇上、皇太后 等一切尊号不变,仍住在乾清门后的宫室,所有皇室财产仍旧 归自己所有。这些优待条件鄙臣均已拟定好,请太后过目。”

说着,袁世凯从口袋中取出几张纸,递给隆裕太后。隆裕 太后接过纸,只见上面写着: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 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发银四百万两,俟改铸币后,改 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 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 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光绪皇帝未完工之陵墓,仍旧按原计划修造。所有经 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宫内原有各项人员,照常留用,但以后不允许再招进 太监。

七、中华民国保护大清皇帝之私有财产。

八、原有禁卫军,由中华民国陆军部管理,俸饷如旧C

隆裕太后看罢,抽泣呜咽了一阵,然后一把将溥仪搂在怀 里,轻轻地说了一句:“可怜我们孤儿寡母。”

1912年二月十二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隆裕太后 发布了由张骞幕僚杨廷栋执笔,经张骞润色,袁世凯审阅的《 退位诏书》。其文清雅,极致文思,颇为得体,可谓大格局, 亦为大手笔,把一代皇朝之终结,中华两千年帝制之终结,说 得轻松而洒脱。兹录如下,以示读者: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 世凯遗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瞪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 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 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 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 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 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 远协古圣天下为公议。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 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 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 宇又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 民国,予以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