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能统一江山?一场怀庆战役,让大清、大顺、南明高下力见

发布时间:2023-03-18 10:33:49 发布人:hao168

清军入关后,曾经面对明军百战百胜的李自成大顺军突然不行了,而屡战屡败后,大顺又在河南的怀庆发起一波反击战。从1644年10月12日开始,大顺军连克数城,还将怀庆的清军守备打了个全军覆没。直到多铎前来增

清军入关后,曾经面对明军百战百胜的李自成大顺军突然不行了,而屡战屡败后,大顺又在河南的怀庆发起一波反击战。

从1644年10月12日开始,大顺军连克数城,还将怀庆的清军守备打了个全军覆没。直到多铎前来增援后,大顺军才迫不得已后退至潼关。

这场战役规模其实并不大,历史上也没什么存在感,好多人应该也都没听说过,不过就是这一场小战役,却可以看出当时的三个势力即大清、大顺、南明三者之间的策略和最后的天下走势。

军事意义

怀庆战役是大顺仅有的对清胜仗,可是其对大顺政权发展和天下走势,都没多大的积极作用。

当时来看,摄政王多尔衮派阿济格和多铎兵分两路,想要同时灭掉大顺和南明两个政权。可是当怀庆清军覆没和总兵阵亡的消息传来后,多尔衮直接给多铎下达调转方向的命令,这也将李自成本来的计划打乱,将原本增援陕北的军队调回潼关支援,可是潼关战役上,李自成又败了,只好放弃西安。

单从怀庆一役来看,大顺是胜了,可这也等于将大清原本要攻打南明的军队也吸引过来。

多铎调转方向后,就等于给南明创造了喘息之机。这时候南明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北伐兵力空虚的大清,另一条是配合清军夹击大顺,以解除武昌左良玉部的防务威胁。

由此可见,一场小小的怀庆战役却担负着影响天下局势的重大意义,或者说其是一场蝴蝶效应。

实际的怀庆战役后续进程

1、乱打的李自成

虽然李自成刚一进北京就称帝了,可是大顺政权本质还是农民起义军,比如施政纲领和军事战略都是空白的。本就思路不明确,可李自成偏偏又有些反应迟缓,比如逼反吴三桂、未能及时认清关外的来自清军的威胁、清军追击后也撤退的迅速,白白让出山西等大片土地。

所以其更像是一伙只知道胡乱打的“流寇”。

2、不打的南明

南明是明朝的延续,当然也延续了明朝体制内的一切缺点,比如体制僵化、贪污腐败和内斗严重等,而这个弘光帝朱由崧也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昏君。所谓是上行下效,在如此政权下为官的臣子们想的也都是保住这半壁江山就好,至于其他的就不管不顾了。

不只是怀庆战役,弘光政权已经亲手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甚至还眼睁睁看着大顺和大清交战,自己却无动于衷。结果最后又亲自目睹阿济格和多铎成功会师,然后再全力向南明发起攻击。

3、策略灵活,最终完成统一的清朝

清军对关外守将一直就是招抚策略,而且最后也没有想过能如此轻松和突然的就被吴三桂放了进来。进关之后的清军马上又打败大顺,接着占领京城。

入关后,多尔衮也犯了大错误,比如剃发令一经推出就在全国范围引来大规模抵抗,不过清朝策略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不久后多尔衮就亲自宣布收回命令。

前文提到多尔衮曾希望兵分两路同时击溃南明和大顺,可是怀庆战役结束后,多尔衮又意识到要集中主要力量来解决主要矛盾,即将兵力集中逐个解决。

结果

天下大势往往在一瞬间就会突然变化,最后看的就是谁能抓住机会,谁能及时采取行动。

从过程和结果看,清军是不断调整策略,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大顺是没有策略,走一步是一步;南明是僵化固执,一味地按兵不动,最终错失各种可能性。

说实话,不管是大顺还是南明都还不是清朝的对手,而清军除了综合实力更强的单兵素质外,战略的成功才是最后完成统一的基础。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