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秋拍:咸丰钦命试题及吴式芬、端方等清代名人科举相关文献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17 10:04:21 发布人:hao168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建立进士科开始,到晚清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存续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2中国嘉德秋拍古籍部集得一组清代科举文献,包括吴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建立进士科开始,到晚清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存续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2中国嘉德秋拍古籍部集得一组清代科举文献,包括吴式芬会试卷、宝熙以及姚宝铭殿试卷三种,咸丰皇帝钦命补选优生选拔生试题,以及端方等人题跋《光绪朝科举题名录》等, 其中大多为27年前嘉德古籍释出之旧物,这些文献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再次回望科举制度,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些诗句都出自经典的古代蒙学读物《神童诗》,所反映的就是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建立进士科开始,科举考试为传统社会的寒门子弟带来了上升流动的机会,门阀世家垄断朝堂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宋代开始,科举考试进一步被加强,到了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周严,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礼部颁行“科举成式”,规定科举考试的次序由预备性考试——童试开始,童试合格之后,依次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最终达到士人梦寐以求的“金榜题名”。这个程式为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此后500多年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Lot 1989

咸丰皇帝补考优生选拔生钦命考题

清咸丰元年(1851)写本

1折并1页 附封套 纸本

钤印:咸丰御用

9.5×21.5 cm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相同,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此件试题明黄色纸质封套上有朱笔标注题目,并钤盖“咸丰御用”朱文印章。朱笔所题四书题目“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第二十章》。

Lot 1986

(清)温葆深、王懿荣、吴峋 题跋

清道光十五年乙未科海丰吴式芬第三场会试卷

清写本

1册71折

11.5×29 cm

童试取中秀才,是漫长科举之路的第一步。秀才便已经跨入了中国绅士社会的门槛。接下来是秀才考举人,这叫做乡试,乡试是省级考试,所有的考生都只能在籍贯所在的本省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进行。乡试通过,秀才考中举人之后,就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是在乡试的次年举行,就是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是一场全国性的考试。

吴式芬祖籍海丰,海丰县(今山东无棣)吴氏以文教兴家、以科举入仕。

吴式芬

自清康熙甲辰(1664)年至同治乙丑(1865)二百年间,其家族先后出了吴自肃、吴象宽、吴坛、吴熙曾、吴侍曾、吴式敏、吴式群、吴式芬、吴峋等9名进士,有“进士世家”的美誉。

第一问

此件为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道光乙未年(1835)的会试第三场考卷。所考内容为经史时务策论五道题。从考卷信息来看,吴式芬道光二年(1822)考中举人。参加乙未会试时,年已四十。查吴式芬年谱,其先后参加过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道光十三年癸巳科(1833)会试,均未售。至道光乙未会试考中进士,春闱榜发中式二百第六名。

考卷封面是考生的姓名、籍贯和祖宗三代信息。

考生姓名、籍贯和祖宗三代信息

之后是吴式芬的草稿,在草稿纸的卷尾,印着红字“草稿止此以便弥封”。这就是为了防止科场舞弊,建立于宋代的封弥制度。封弥就是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遮盖、密封并钤盖封弥章。

封弥

考生名字虽然看不到了,但是考卷的笔迹依然可以辨识,于是之后又创立了誊录制度,我们看吴式芬试卷的末尾,有红、黄两色笔迹,写着:大兴县书手刘万安,三河县对读生李植先。这就是誊录制度,找专人来把考生的考卷用红笔抄写一份,供考官阅卷,考生的墨笔试卷则归档。为了保证誊录的准确,还要找来对读生校对。弥封和誊录制度对防止考卷作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誊录生和对读生红黄两色签名

吴式芬此份会试考卷之后,有温葆深、王懿荣、吴峋三人的题跋,叙述了此卷的由来。吴峋为吴式芬孙,同治四年乙丑(1865)科进士。庚午(1870)秋,同官将庚子科以前试卷循例烧毁,吴峋捡得祖父会试考卷而藏之于家,装池成帙。

吴峋题跋

此后,吴峋又请吴式芬道光乙未会试时的考官温葆深,以及山东同乡王懿荣为之题跋。成就一桩三世科第的佳话。

温葆深题跋

王懿荣题跋

士子们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魔鬼般的会试的三科考试之后,就有资格参加殿试了。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设置的目的是让所有的考生都成为天子门生,为朝廷效力。秋拍有两份殿试卷,一份是道光二十五年福州姚宝铭的殿试卷,一份是光绪十八年(1892)宗室宝熙的殿试卷。

Lot 1988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二甲第七名宗室宝熙殿试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写本

1册22折

11.5×44 cm

钤印:礼部之印

爱新觉罗·宝熙,隶属满洲正蓝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十世玄孙。

爱新觉罗·宝熙

宝熙的殿试卷封面,有朱笔批注“第二甲第七名。”之后是应殿试举人宗室宝熙自录的考生信息及其曾祖海兰泰、祖父受庆(道光二年进士)及父亲奎润(同治二年进士)三代信息。宝熙参加会试时年方二十五岁,以四品宗室应光绪十四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中式。

封面及祖孙三代信息

殿试考卷依然会弥封,考生姓名是看不到的,但是考卷不誊录,因为考生的书法也是阅卷加分的因素。因为殿试没有淘汰的设置,只是定名次,所以,理论上来说,会试通过,就算是获得了进士出身。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scjy18 陈老师)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送拍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瓷器、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资讯分享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