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后半期的清朝对外关系中,他们同暹罗、缅甸的关系成为了此时的重大事件,好在三方都在“运筹帷幄”,最终推动了地区的和平稳定。这段历史中,分别分为清朝与吞武里王朝关系的曲折发展、中缅战争结束、缅泰
在18世纪后半期的清朝对外关系中,他们同暹罗、缅甸的关系成为了此时的重大事件,好在三方都在“运筹帷幄”,最终推动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这段历史中,分别分为清朝与吞武里王朝关系的曲折发展、中缅战争结束、缅泰斗争几个部分。
清朝与吞武里王朝关系的曲折发展
1767年12月28日,年仅33岁的郑信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被臣民拥立为王。
当时的清政府还弄不清楚泰国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吞武里王朝是在击退缅甸侵略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连年的战争,同样让建立初期的吞武里王朝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对此,郑信还是想要走捷径,他希望能通过清朝承认的方式来实现“借天威,彰民望”。
不过,从吞武里王朝建立到获得清政府的认可,郑信还是艰难地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清政府并不认可吞武里王朝。
在吞武里王朝刚刚建立的那几年,清政府还忙着跟缅甸军队打仗,可这缅甸军队总是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清政府前几次的进攻都没能收获成效。后来在清政府大举进攻的时候,也考虑到了缅甸军队极有可能朝着暹罗逃窜,他们也根本不知道缅甸此前已经把阿瑜陀耶王朝给灭了,后来还是在广东人郑信的率领下才重新复国。
一直到了1768年,乾隆皇帝才知道了这件事,并且要求李侍尧继续去打探情况,可由于年代久远,还是没能问出什么有用信息。
正好这段时间柬埔寨王室发生了内讧,由于郑信也和柬埔寨有着很深的矛盾,自然就卷入了这件事当中,柬埔寨找到了“中间人”莫士麟出师援助,莫士麟也满口答应了下来。
莫士麟听说了清朝正在研究东南亚形势后,立即将大致情况写下来上交清朝,并说明阿瑜陀耶王朝的后裔依旧还存在,请求清朝和缅甸一起攻打郑信。
清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却从中看出了缘由,从此便开始重新审视郑信。
第二个阶段是从1770年开始的,这期间也伴随着清政府对于暹罗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乾隆皇帝当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本身就在观望,看到郑信的诚意越来越足,也就渐渐放下了戒备。
在这个阶段,郑信也在不断表达着自己的诚意,他不仅多次将滞留在暹罗的人员给送了回去,还促成过多单贸易,不断改善着与清政府的关系。
1777年,两广总督李侍尧提出建议给郑信以封号,这样还能让郑信牵制住缅甸的力量,迫使缅甸彻底臣服,进表上贡。
乾隆要保持着“天朝上国”的威严,他认为这种方法属于一种“偏方”,不过同样能“治病”,还是能试一试的。
到了这个时候,乾隆皇帝的态度也彻底松动了,他也说明了只要郑信能“恳请”,那么清朝还是能给他称号的。
第三个阶段是从1781年开始的,到了这个时候,清朝和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也最终确定了下来。
1781年12月27日,经过了礼部的奏准,暹罗“国长”受到了乾隆皇帝的“例赏”和“加赏”。
可暹罗使者来了之后,郑信却意外身亡了,这就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封号并没有下达下去。
这其实又是莫士麟从中作梗,导致郑信出兵20万讨伐柬埔寨,战争期间,暹罗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利用矛盾展开了一场宫廷政变,也直接导致了军功贵族夺得了最高权力。
1782年4月6日,郑信也在内乱中被处死,享年48岁,至此吞武里王朝也走向了灭亡。
而清朝和东南亚这些国家(包括泰国)的往来,也为后面中国沿海人口选择外迁作出了铺垫作用。
1869年一整年,单单从汕头港出发奔赴东南亚淘金的人就有20000多,而30年以后,数量已经达到了70000人。
等到辛亥革命开始,这个数字更加庞大,达到了120000人之多,并且在1911年,从潮汕出发移居国外的人已经有3000000人之多。
中缅战争结束
从清朝前期来看,中缅关系一直都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在清平定南明政权的过程中,他们虽然和缅甸有过一定的接触,可还是没能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
后来吴三桂的事情解决之后,清王朝则一直采取稳定西南边疆的国策。
乾隆早年时,中缅关系也渐渐回归于正常,可清王朝也没想到缅甸国内竟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缅甸贡榜王朝在建立起来后,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袭扰周遭的土司,还向他们强行“收税”,另一边,缅甸又打起了暹罗的主意,并灭掉了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阿瑜陀耶王朝。
边境上的土司有些就屈服于缅甸的军威,可大多数还是不愿意向缅甸低头,为了报仇,他们通过云南地方官府寻求清廷军事支援。
最开始的时间被错过了,是因为乾隆皇帝正忙着平定准噶尔的事情,没有精力再去四面树敌,因此云南官府起初面对这些事的时候也采取了“绥靖政策”。
到乾隆皇帝忙完准噶尔的事情后,立即就调转回来对缅甸采取强硬态度,战争一触即发。
一开始,皇帝只觉得对方是些土匪,就没有采取过于正规的出兵方式,因此也吃了亏。
1766年,乾隆皇帝派出了边疆大吏,可这次又失败了,这下也让乾隆彻底动怒,下决心要把缅甸打服,傅恒亲自率领的部队就有8000人。
1769年,傅恒率兵出征,乾隆亲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并把自己用的甲胄赠与对方,这也就表明了此次乾隆已是下定决心。
清缅此次战争从2月打到了10月,虽说清兵来势汹汹,不过缅甸方面是“主场作战”,对于地理因素更为了解,双方还是打成了僵持战。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其实都已经显得精疲力竭了,除了零星还爆发一些小型战役外,双方从事实上其实已经停战了。
缅甸主动找来要求停战,傅恒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还是想打,可手下的绝大多数官兵都不想继续下去,因此傅恒也同意了停战。
在傅恒给乾隆的回信中,也说明了前线31000名官兵中主要因为染病的原因,现在仅仅剩下了13000多人。
实际上,当时前线的士兵还有17000人左右,只是傅恒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几经交涉后,当年11月16日双方正式议和,缅军14名将领和清军12名将领作为双方代表签订了协议,这场持续多年并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也终于结束。
其实,导致战争结束还有一个原因是:缅甸方面除了要应对清军外,还得应对郑信。
当时的郑信还在忙着请求清政府册封,而清政府还对吞武里王朝不太了解,所以三方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在吞武里王朝灭亡之后的1788年,缅甸国王孟云考虑到暹罗及周边其他国家的压力,这才主动去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纳贡,这件事才算彻底结束。
缅泰斗争
从小股缅军袭扰云南开始,一直到清缅双方签订停火协议,这场战争总共持续了不少年的时间。
从表面上来看,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清军胜利,而实际上清政府顶多只是争了个面子回来,因为缅甸同意向清政府纳贡,可在战争的过程中,清政府也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倒是费了很多力气。
乾隆皇帝到最后也意识到缅甸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只好接受了谈判的结果。
在清缅战争持续的过程中,暹罗也在不遗余力攻打缅甸,并且建立起了吞武里王朝,这些当然不在乾隆皇帝的视角之内。
无论是缅甸还是暹罗,在历史上打了这么多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版图和获取更多资源、劳动力,因此,此消彼长的机会是双方谁都不愿意错过的。
1771年,郑信的水师灭掉了莫士麟政权,并且直指金边,赶走了柬埔寨王并另立新王,使得柬埔寨重新成为暹罗的属国。
当然,这样的举动对于缅甸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们的生存空间在被进一步压缩。
到了1776年,郑信再度出兵消灭了老挝境内的独立小邦占巴塞,将他们国王变成俘虏,至此,暹罗的版图又进一步扩大。
吃了败仗的缅甸此时已经无力还击,只能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不过到了1778年,万象发生了内争,郑信趁虚而入,使得琅勃拉邦也成为了暹罗的藩属,此时缅甸和安南都没有办法招架了,暹罗也逐渐居于上风,中南半岛霸主的名号也落到了郑信的头上。
不过,郑信也同样没能将辉煌持续太久,就在一场内乱中被杀害了。
到了1788年,暹罗和缅甸的关系再度趋于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爆发出新的危机。
清政府考虑到此时的暹罗又已经改朝换代,缅甸的孟云也请求内附,并且也入了贡,双方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于是劝双方冰释前嫌。
乾隆皇帝的调解还是很奏效的,很快两个国家就消停了下来。
总体上,吞武里王朝还在的时候对缅甸依旧采取着敌视态度,这也是郑信请求清朝册封的一大原因,可当他去世后,一切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参考
清朝与缅甸、暹罗封贡关系比较研究 王巨新 广州大学学报
胸大做起来有什么好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在性爱中女生胸部比较大做起来有什么好处相关...
一个人视频在线观看www中文!今日为大家带来的一个人视频在线观看www中文趣味影视内容,将...
食物语普菜月饼小飞仙技能是什么?食物语这是一款以中华传统美食为游戏背景的日式回合制...
阴阳师神启荒御魂怎么搭配?阴阳师是一款非常好玩的角色扮演类型的游戏,在里面各种的玩...
大家好,小编推荐的绿巨人官网视频在线观看是一款影视资源内容非常丰富齐全的手机影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