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模范三总督之一-鄂尔泰,改土归流功在千秋

发布时间:2023-08-19 13:42:42 发布人:hao168

#头条创作挑战赛#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一直在做二项改革——“摊丁入亩”与“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是针对清王朝的一项财政改革,对清王朝意义非凡,所以雍正时期几乎所有大臣如李卫、田文镜等都在参加这项改革。

#头条创作挑战赛#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一直在做二项改革——“摊丁入亩”与“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是针对清王朝的一项财政改革,对清王朝意义非凡,所以雍正时期几乎所有大臣如李卫、田文镜等都在参加这项改革。

“改土归流”,即将“土司”改为朝廷“官员”直接管理,领地从羁縻制变为直接统治,这项措施针对当时贵州,云南,广西与部分湖北湖北四川的土司。也可以说“改土归流”大大加快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融合,于往后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在雍正朝主管“改土归流”的总督鄂尔泰,史学家对其评价都高过另外二位。

家世背景

鄂尔泰,西林觉罗氏(非皇族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其高祖屯台带着七百女真人归顺努尔哈赤,被编入镶蓝旗,授世袭佐领。祖父图彦突,袭佐领,晋参领,随多尔衮参加山海关战役。其父亲鄂拜,生长于京师,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官至户部郎中,国子监祭酒等文职。

鄂拜有六子,鄂尔泰是第四子。鄂尔泰从小受其父影响,喜欢读书,6岁入私塾,17岁入郡学(清朝对女真贵族设置的学校),补廪膳生(即读书有工资发的学生),想取得廪膳生资格必须学业成绩要好。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鄂尔泰20岁中举,即进入仕途。鄂尔泰本来以为这是辉煌的开始,没想到却是长达二十多年的沉寂。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24岁的鄂尔泰承袭祖上的佐领,授三等侍卫(正五品)。侍卫是皇帝从满洲八旗中挑选出优秀青年的亲卫,本来是前途无限,历练几年就会外放。但鄂尔泰不知是怎么回事,一干就就是14年。

直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发现身边侍卫鄂尔泰文采不错,能“和诗称旨”,就让鄂尔泰任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一职,然后鄂尔泰又在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任上干了6年,虽然干的不错,但就是没有提拔。

长久的沉寂也让鄂尔泰有种心灰意冷的感觉,他在《咏怀》写道:“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此时的鄂尔泰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认为自己也就如此。而后鄂尔泰就遇见了一生中的贵人——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鄂尔泰与胤禛

康熙末年“九子压嫡”正激烈时,雍亲王胤禛找鄂尔泰办事,这本来是巴结亲王的机会,鄂尔泰以“皇子以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为由,直接拒绝胤禛,这就让胤禛深刻记住了鄂尔泰此人。

胤禛继位后,召见鄂尔泰时说;“汝以郎官之微,而敢上拒皇子,其守法甚坚,今命汝为大臣,必不受他人之请托也。”雍正这话也间接点明了鄂尔泰这二十年为什么没升官的原因。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鄂尔泰被任命为云南乡试副主考。五月,越擢为江苏布政使,正式成为一方大员。鄂尔泰在江苏任上“禁土豪”,清理恶吏,积极赈荒,修建学校等等,二年多的时间,政绩卓著,被雍正誉为“天下第一布政”。

雍正三年(1725年)升鄂尔泰为广西巡抚,赴任途中改封为云南巡抚,兼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从此开始拉开了鄂尔泰官途中最重要的事件——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土”即土司制度,这是一种农奴制,当时土司制度广泛存在于贵州云南广西、与部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它就相当于无数独立于清朝内部的小王朝。这些土司不光相互仇杀,也时常与清朝地方官府发生冲突,官府围剿不尽,不围又麻烦不断,所以雍正想派一位能力可靠的总督专门解决这事。

而“改土归流”这件事,历朝历代都在做,只是方式与效果各不相同。比如明朝“万历三大征”之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土司杨应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也可以说播州土司杨家世袭了八百多年。

鄂尔泰到任后,采取“剿抚”二手,归顺的土司就安排到内地当“官”,并给安家费,不肯投降就派大军剿灭。最初的鄂尔泰主张“以抚为主”,当地土司也如以前一样积极配合,立马来投降,得了好处后,立马反叛,在被吭了多次后,鄂尔泰越来越认定“剿为主,抚为辅”。

尤其是雍正五年1727年署理知府刘洪度查田编赋,直接动了土司上层利益,被土司杀死。这事直接刺激了鄂尔泰,后面则是越来越激烈的清剿。

由于鄂尔泰在贵州云南广西的重拳清剿,再加上“流官制度”,朝廷派官员统一收税,朝廷的税比土司的轻,且没人有性命之忧,所以湖北湖南四川土司下的百姓大量投奔官府,这些地方的总督巡抚也趋势清剿土司,设置流官,将大批百姓与土地纳入直接管辖。

当然,鄂尔泰的“改土归流”能成功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西南地区土汉杂居,经济的流通必然会促进上层建筑的改变。反例就是云南之外的缅甸,当时鄂尔泰也试验过“改土归流”,但当时“江外”闭塞的农奴式经济模式,使得这种模式失败了,这就是后人所说“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这里的“江”即指澜沧江。

鄂张二党相争

雍正十年(1732年)鄂尔泰被召至京城,因“改土归流”之功任保和殿大学士,授伯爵,居内阁首辅的地位。正当鄂尔泰官场得意之时,雍正十三年1735年,黔东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苗民反清起义,抚定苗疆大臣张照等人将此归罪于鄂尔泰。

鄂尔泰以筹划未周向雍正请罪,雍正以“国家锡命之恩,有功则受,无功则辞”,只削去伯爵爵位,其它一切照旧。

从这里开始,“鄂张二党”便有相争的趋势,前面所写的抚定苗疆大臣张照即是张廷玉一党。

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雍正死亡,乾隆登基。乾隆帝即位之时 , 朝臣眼看新皇帝地位尚且不够稳固 , 鄂尔泰、张廷玉是有拥戴之功的前朝老臣 , 便就此开始公开攀援。于是,在这之后 , 鄂、张两党“ 分朋引类 , 阴为角斗”的趋势越发明显。

鄂尔泰与张廷玉二人关系较好,不存在明显“争斗”,只是他二人是满汉群臣之中权力最大者,自然被满汉二边裹挟着,不自愿的卷入争斗之中。

比如抚定苗疆大臣张照去苗疆之后,四处搜集鄂尔泰的证据,上告鄂尔泰,结果雍正突然驾崩,鄂尔泰重新掌权,踢上铁板。鄂尔泰的老部下张广泗抓住机会反击张照,鄂尔泰也适时踢上一脚,乾隆帝在关键时候否定了鄂尔泰的意见没有处置张照 , 反而是主动释放 ,并恢复其官职 。 乾隆说 :“ 鄂尔泰欲置伊 ( 指张照 ) 于死地。 朕若听其言 , 张照岂获生。”

“鄂张二党”频烦相争,也让身处期间的鄂尔泰心累不已,鄂尔泰是真想停止争斗,只想做一个太平宰相。结果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与学生仲永檀吕通密谋对付张廷玉一事败露,乾隆大怒,没等乾隆处理,“张党”这边开始跃跃欲试,企图落石,要求严惩鄂容安与仲永檀。乾隆为保持二派均衡,只处理了仲永檀,放过了鄂容安。

经过这番折腾之后 , 鄂尔泰威风扫地,颜面尽失 , 鄂党也不能再持续当初的那种强势。 乾隆九年1744年冬 , 鄂尔泰患病卧床 , 手脚不能动弹 , 疑似中风。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乾隆评价雍正的模范三总督;“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以当时时代而言,或许乾隆的评价有理,但以整个历史而言,鄂尔泰要比其它二人重要的多。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