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之(二)左宗棠领兵平乱,庆阳府惨遭祸端

发布时间:2023-08-20 11:56:50 发布人:hao168

话说朱公一家历经千辛万苦逃难来到庆阳府,一转眼已经三年了,他们经过勤苦持家,在当地终于站住了脚跟,并置办了不少土地,家里还雇佣了几个帮助种田的长工,朱公老掌柜对待长工也很好,他们之间看似主仆,实则是友

话说朱公一家历经千辛万苦逃难来到庆阳府,一转眼已经三年了,他们经过勤苦持家,在当地终于站住了脚跟,并置办了不少土地,家里还雇佣了几个帮助种田的长工,朱公老掌柜对待长工也很好,他们之间看似主仆,实则是友邻关系。

老二朱德仁经常去周边街市卖毛毡,也跑熟了不少地方。为了做羊毛毡,他还养了一大群羊,得知离家二十多里地有个叫“花村”的地方,那里地广人稀,林草丰美,他家长工杨亮子的家正好在花村,所以他就雇人把羊群赶到那里寄放。

一天德仁从一百五十多里路程的市里跑生意回家,告诉父亲朱公“爹,最近两天,我从好多人口里听说,那些陕北的回人即将要杀到庆阳这边来了。不知道消息是不是可靠?反正我们得防备一下。”

朱公听完思忖良久说道:“这天杀的老回子,这都几年了怎么还闹不消停!人都快被他们杀光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样吧,我们先挖个更大些的地窖,把家里有值钱点的东西存放在里边,至于其它东西他们又不会搬走,他们的目标是人。”

“那我们人往哪里躲?”德仁问。

朱公想了一下说:试和亮子商量一下,看能否到花村去躲躲,那里是远乡,人少,想必回人不会去的,一旦有情况,叫你娘和你大哥一家子先走,他们有孩子,跑起来不方便。”德仁听罢点头。

再说1862年开始的陕西回民暴乱,揪其起因,主要还是当时清政府对回民的政策太过严苛,使其生存艰难继而起来暴动反抗,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回民暴乱分子的头目还勾结了外国势力想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所谓的“伊斯兰国家”。这个当然是清政府坚决不能答应的。于是从1867年,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开始,他便谋划要平定这场回乱,由于地方官员对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束手无策,清王朝不得不另调闽浙总督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催其迅速北上,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采取的战略方针核心是“先捻后回”、“先秦后陇”,关键则是“不令捻回合势”。因为当时回民的军队呈现出和捻军联合起来的势态,所以左宗棠建议要先歼灭捻军再来处理回军,最为重要的是决不能让双方的军队联合起来。捻军也分为东西两军,西军和回军一起攻占了延川、绥德等地区,在十二月份的时候西军为了救援东郡暂时离开,而回军孤身作战的时候清军开始反攻,回军只能处于被动的局面,三水等地区又被清军收复,这时候左宗棠几乎已经平定了陕西地区的动乱。

当左宗棠把陕西平定之后,大量的回民暴乱分子又涌入了甘肃,和陕西相比,甘肃的汉人遭受了几近灭绝的杀戮。

眼看回回又要杀过来了,这天老大德祥先用马拉车把六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送到了花村塬的山底下,再由亮子护送步行上山。他回家再安顿一下离家前的家务。

之前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们在后院挖了两个大地窖,每个里面都储备了粮油面粉和水,以便不测时用。他们还把院墙加高了一大节,给上面罩上荆棘,以防万一。

一天晚上,德仁和德全去了离家大概四十多里路的一个叫乐蟠的小城去做买卖,三四天了还没有回家。朱公非常担心两个儿子的安危,在家里坐卧不安,因为他最近两天又听到一个坏消息,陕西回乱被清政府军镇压,好多人已经流窜到庆阳府境内又放火杀人了。

据镇原县志记载回军在(今天的宁县,合水)开始在乡下大肆杀人,很快四乡堡寨都被攻陷无遗,起初只有县城还没有攻陷,所以乡民们有逃出虎口的人,入城避难。不久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记载,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1866年,回军攻陷靖远县城。有断言以为““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万”。1867年四月,回军攻陷合水县城,“人民被杀毙饿死者十有六七”。

七八天之后,朱公的两个儿子终于从外面回来了,但他们已是衣冠不整,三儿子德全身负重伤,他是被哥哥背回家的。他们在乐蟠城遭遇了回军屠城,在逃跑时被追杀受伤。

德全自从回家就一直昏迷不醒,伤口感染,生命垂危,但那时周围没有能治伤的好郎中也没有药。过了五天小儿子朱德全便不医而亡。

还没有等把三儿子的后事料理妥当,花村又传来不幸的消息……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后续。谢谢大家的支持!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