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翼王”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带走大量精兵强将,却全丧命

发布时间:2023-08-20 11:57:21 发布人:hao168

1863年的6月27日,成都公堂中央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他污浊的头发披散着,脸上满是伤口,血迹都已经干涸,整个人憔悴不堪。清封疆大吏骆秉章亲自参与了审讯,质问道:“你可愿意投降?”而面前这个狼狈不堪

1863年的6月27日,成都公堂中央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他污浊的头发披散着,脸上满是伤口,血迹都已经干涸,整个人憔悴不堪。

清封疆大吏骆秉章亲自参与了审讯,质问道:“你可愿意投降?”

而面前这个狼狈不堪的人影,此时又将腰杆挺直了几分,理直气壮地高声回答:“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

尔后便接受了种种凌迟酷刑,却从头至尾都神色平静,一言不发,慷慨就义,终年仅32岁。

这位连赴死都如此从容的壮士,就是太平天国最初的领导集团中仅剩的“翼王”石达开。

功勋赫赫

1831年,石达开出生于广西贵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早逝,只留下了他们母子,因此原本富裕的家境也大不如前。

石达开少年的时候,除了种田之外,就还会动点小心思做生意。与附近乡邻买卖鸡鸭,做牛贩,有时候还帮忙运送煤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再后来靠着父辈买下的农田,加上自己买牛放牧,家境才又渐渐地富裕起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仅十四岁的石达开已经能像个大人一样张罗家里的衣食住行,维持生计。除此之外,他还广交多方好友,与矿区的工人们和广大农民们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其中也包括日后的太平天国名将罗大纲。

1847年,正值官场腐败横行,民不聊生之际。以传播基督教为名义,实则积极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正在广西境内活动,他们从平天山矿区工人那里听闻石达开处事圆滑、颇有壮志,便慕名而来。

即便彼时的石达开只有十六岁,他们还是诚恳地邀请石达开加入他们,共谋大计。石达开听闻两位哥哥详细讲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诚意,于是慷慨允诺。

三年之后,金田起义爆发,仅石达开一人就带来了4000余人的部众,太平天国的大幕就此缓缓拉开。

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封号“翼王”,即“羽翼天朝”之意。

倘若一切真的按照此时“乘羽翼扶摇直上”的美好祝愿而发展,石达开大概也不会落得个那样凄惨的结局。

石达开真正参加拜上帝会的时候,依然是个不足20岁的毛头小子。但却已经是贵县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从他一人就能带来占起义部队三分之一左右人数的大部队来看,就足以见他在群众中的威望,过人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还有机敏、胆识、谋略。

太平天国作为反清反封建斗争中诞生的新政权,前期并没有遇到什么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很快就享用到了胜利的果实。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并且改国号为“天京”。

定都之后,看着前途一片“大好”的诸王,享乐主义渐渐有了苗头。他们广选美女,大肆修建王府,甚至不惜为此捣毁民宅。一时间都城内大兴土木,烟尘纷飞。

他们还擅自将国库据为己有,日日沉迷于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糜烂生活中,早就把起义和维持政权稳固的事情抛在脑后。

只有石达开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虽不好出言干预,但他洁身自好,从不参加。

不仅如此,他还考虑到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导致地方行政方面一纸空白的问题。

石达开抵达安徽后,不仅组织各地的人民进行人口登记,主持选举基层的官吏,还重启科举,广招人才,后来又建立起了省、郡、县的三级地方行政体系。至此,在石达开日日奔走的组织和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太平天国才初具国家的规模。

然而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还远没有到以管理国家为最优先的程度。战争,依旧是它的主旋律。

1854年4月,由于清将林绍璋统兵不利,导致了湘潭之战的惨败,2万精兵还没来得及发挥出全部实力就白白战死沙场,长江上游的局势急剧恶化。

10月,湘军凭借水师的优势,突破田家镇的防线,焚毁了太平军超过4000艘战船,一路向上,直接杀到九江、湖口地区。这下,太平军西征第一阶段的成果几乎烟消云散。

于是同年,在九江、湖口地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一方是率领着精兵强将、势如破竹的石达开,另一方将领,则是如今人人耳熟能详的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

这是曾国藩与石达开的第一次交手,也代表着晚清朝廷与太平天国新生政权的一次强烈碰撞。

太平天国在江北战场牵制了湘军陆军的大批主力,给石达开在九江、湖口地区的部署提供了从容喘息的机会。他积极从各地抽调了诸多精兵,以此来充实这片地区的兵力。

到了1854年12月,由曾国藩率领的3万大军终于浩浩荡荡地抵达了九江城下,并且主动发起了进攻。至此,九江、湖口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

九江首战,湘军采用了四面同时进攻的战术,试图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然而未曾想,石达开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借助城内坚固的防御工事,太平军不仅没有被压制住,而且还有还击的余力,从城外堡垒中不断向外发射炮弹。

一时间,将士们的高呼,兵器发出的金属碰撞声,以及巨大的炮响混作一团。空气中弥漫着巨大的血腥味,前面不断有人倒下,后面的人顾及不过来,只得踩着尚有余温的尸体顶上。

湘军也的确称得上相当勇猛。在塔齐布的带领下,将士们冒着炮火艰难前进,但是太平军的火力实在是过于凶猛密集。暴露在最前排的人不过是可怜的人肉盾牌,前进的每一步都难如登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湘军留下了满地的尸体,攻城却没能取得任何的成果。于是他们改变策略,专攻城池对岸的小池口。怎料太平军亦早有防备,湘军这一次也没能讨到任何便宜。塔齐布的湘军再次战败,只得夹着尾巴狼狈地逃回了大本营。

此次进攻,湘军惨败,伤亡严重。军营里,目之所及到处都是伤员,重伤至身体残缺的,哀嚎声不绝于耳;轻伤或没有受伤的幸运儿,也坐在角落里郁郁寡欢。

曾国藩、胡林翼、塔齐布等随军将领一番商议,认为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万不可毫无成果便节节败退。因此第二次进攻,派水师出击。

由悍将萧捷三率领200艘轻便的战船冲入鄱阳湖。石达开从望远镜中看到对方的水师舰队浩浩荡荡袭来,立即下令让士兵堵塞湖口要塞。这下湘军的200艘水师力量,就被分割在了长江和鄱阳湖两地,彼此不能够相互照应。

这无形之中就大大削弱了水师的力量。留在长江中的,是吨位巨大的军舰,因此机动性很差,火力也比较弱。失去了被困在鄱阳湖的轻便战船的护卫,湘军的大型战舰长龙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击溃,还被焚毁了数十艘,损失惨重。

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曾国藩眼看己方屡次处于劣势,竟两次“表演”投水自尽,最后不得已落荒而逃。至此,太平军拿下了九江、湖口战役的胜利。

无论是在指挥作战,还是管理国家方面都表现出极强才能的石达开,本应如香饽饽一样被诸王捧着。可是人心隔肚皮,过度的猜忌最终导致了石达开的“背叛”,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埋下了导火索。

出走西南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终于爆发。北王韦昌辉伙同太平天国名将、“燕王”秦日纲,由陈承瑢偷偷开城门接应,在天王洪秀全的授意下,连夜突袭东王府。

东王杨秀清被杀,东王府千余人惨遭灭门。此时石达开尚在前线,听闻天京可能已经发生内讧的消息,将手边的事情安排妥当,便紧急赶回天京,十余日后终于抵达。

在进城与北王韦昌辉会晤的过程中,席间石达开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与怨怼,不由出言责备,称自己本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意欲调解诸王之间的矛盾,但却为时已晚。

讲到东王府上下数千男女无一幸免,连许多无辜百姓都因北王以“搜捕东党”的名义被残忍杀害,天京全城约有2万余人惨遭屠杀,生灵涂炭。石达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语间痛斥北王残忍无情、滥杀无辜。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怒摔酒杯,不欢而散。

表面上似乎只是观点分歧的问题,实际上,太平天国领导层之间的矛盾,早就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回到住处的石达开,回想起方才席间北王韦昌辉的种种表现,凛冽的眼神,沉思的表情,举着酒杯僵硬的手臂,分明是动了杀念。

石达开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已经命悬一线,连夜逃出了天京,甚至没能来得及带走任何一位家人。

果不其然,待他逃走没多久,就听到天京城传来消息,北王韦昌辉宣称,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是为了偏袒东王,并以此为由杀害了他没能带走的所有家人和部属。

经此一事,太平天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岌岌可危。本以为诸王都可以从如此大的变故中吸取教训,结果石达开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幕即将重演。

两个月后,即1856年的11月,石达开在安徽平定叛乱,上书给天王洪秀全,请求杀北王以平民愤。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的建议,天王见北王早已尽失人心,于是便下诏书诛杀北王韦昌辉。

同月,被军民尊为“义王”的石达开奉诏命返回天京,协理此事。面对这个残忍下令杀害了自己家眷和无数部众的刽子手,石达开依旧坚守本心,不计较私人的恩怨,连追究屠杀责任时,都只惩办恶首,而不追究部属。北王的亲族也都得到了保护和重用。

如此一来,人心迅速地安定了下来。在石达开的层层部署下,战争方面稳守阵地,伺机进行反攻。同时,陈玉成、李秀成等后起之秀开始顶替部分将领,走上了最前线。太平天国领导层内讧的局面终于得到了一定好转。

然而,人心猜忌终究是难以消除。送走了东王杨秀清,解决了北王韦昌辉,天王洪秀全眼看着在这一系列举措中,翼王石达开愈发顺民意、得人心,便心生不安。

他又将自己的两位哥哥封王,意图针对石达开形成有效牵制的局面,甚至妄图加害。石达开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让之前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因而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

自此,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可以说是再也没有完全同心同力过。虽然此后的数次战争,诸王都在尽力的挽回局势,但是横亘在其中的猜忌,难免令人畏手畏脚。太平天国的大势终究是去了,石达开的人生,也渐渐来到了终点的大渡河。

兵败大渡河

1861年的9月,石达开率领部众,由广西南部北上,经湖北入川,次年4月渡过了金沙江,终于突破了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抵达了大渡河边。

据史料,此时的太平军人数多达3至4万人,而对岸并没有大批的清军进行防守和阻碍。那么一向有勇有谋、果断机警的石达开,怎么会不能带领部众及时平安渡河呢?

其实很大的原因来自于——河水暴涨。

5月14日凌晨,太平军刚刚抵达大渡河的时候,石达开并没有立即组织人员渡河,而是命令部队原地休整,整顿装备物资。直到下午的时候,才组织开始进行试渡。

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平军这么休整了十几个小时,就错过了渡河的最佳时机。原来,夜里的时候,上游遭遇暴雨,第二天一早,河水就暴涨起来,水位变高、水流湍急,士兵们又背着重重的武器和粮草,无论如何也无法组织渡河。

于是这么一耽误,便又是两天的宝贵时间。

不乏有人质疑石达开,怎么会在涨水的季节准备渡过大渡河?其实不然,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准备渡大渡河的时间,距离往年涨水的季节足足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差。河水的暴涨,则完全是暴雨所致,骆秉章的奏疏中也提到了这一事实。

5月17日的时候,对岸已经有大批的清军逐渐赶到,石达开此时认识到情况开始变得危急,已经没有时间等河水完全退去了。于是便组织了多次强渡,非但没有成功,反而造成了大量的士兵伤亡。

多次强渡不成,粮草也渐渐耗尽,太平军陷入了绝境。在之后双方的谈判中,石达开决意舍命以全三军。他的部众,一部分被收编,一部分保留武器,驻扎在大渡河附近一个名叫大树堡的地方。

后来,驻扎大树堡的2000余部众中有700人过河,均被遣散或被杀害。在石达开被押送去成都后,清军违背诺言,夜袭大树堡剩下的1000余人,除了300老幼,剩下的全部被杀。

再往后,就有了石达开慷慨就义的那一幕。

据参加审讯者后来记述,说石达开“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自言南面称王十余年,所屠戮官民以千万计,今天亡我,我复何惜一死。”

果真称得上一代枭雄,天时地利都不曾站在他一边,才导致了他“不败于人而败于水”。

纵观太平天国的的发展进程,翼王石达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少年英雄,满腔热血,他是真的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不是来贪图享受的。有过家人惨遭迫害的经历,但依旧坚守善良的本心。

人们粗略的了解太平天国的历史时,总觉得石达开是叛逃的那一位。觉得他带着诸多部众从诸王的政权中分离出去,削弱了太平天国军了力量。从这个角度上看,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进程。

实际上,石达开才是那个为避免内讧,为太平天国着想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保留太平天国的有生力量而出走,试问他为什么能带走那么多的部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军民愿意追随他?自然是因为他真正的为民心着想。

由此观之,他才像是那个被背叛的人,被洪秀全未能履行到底的共同抱负背叛,也被互相猜忌的诸王背叛。

太平天国已经是不可回溯的历史,每每回想起石达开的境遇,都倍感可惜。成大事者虽需要机遇,但是与他本身的能力亦是密不可分的。若想成为“枭雄”,也需要不断的打磨自身。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