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寒风中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万人空巷,数万芬兰人自发走上街头,等待着一位老人的灵柩回到家乡。虽然此时的芬兰仍会时刻感受到来自苏联这个红色巨人的压力,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最最危险的时
1951年1月28日,寒风中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万人空巷,数万芬兰人自发走上街头,等待着一位老人的灵柩回到家乡。
虽然此时的芬兰仍会时刻感受到来自苏联这个红色巨人的压力,但是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最最危险的时刻已经渡过,尽管付出了一些代价,芬兰这个小国,在强敌环伺之下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这已经是最不坏的结局了。
作为小国的芬兰能够在当时险恶的国际局势中获得这样一个结局,与一个老人关系密切,他曾拒绝极右翼分子组建军事独裁政府的主张,也曾指挥军队与强大的苏军血战数月;他曾当着十分讨厌烟味的希特勒的面抽雪茄,然后决定调转枪口与纳粹德国决裂;他曾为了芬兰在二战后能有一个好一些的结局而四处奔走;最后,为了不刺激东方的邻居苏联,他选择离开祖国芬兰,在瑞士了却余生。他并非芬兰独立后的首任总统,但直到现在,芬兰人仍认为他是最伟大的芬兰人,他的名字叫曼纳海姆。
某种意义上讲,读懂了曼纳海姆也就读懂了小国的生存哲学。
“龙骑兵”的“旧祖国”与“新祖国”
1867年,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出生于芬兰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当时的芬兰并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芬兰大公国。
芬兰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命运多舛,从13世纪开始,芬兰就处于瑞典的统治之下,这种局面持续到19世纪初,瑞典在与俄国的战争中接连失败,芬兰也以“芬兰大公国”的形式被纳入到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中。
无论是在瑞典治下,还是在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芬兰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民族认同,这也为日后芬兰独立埋下了伏笔。
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曼纳海姆有一个不太美好的童年,他父亲做生意破产,家道中落,又迷恋上一个情妇而抛弃曼纳海姆母子与情妇移居法国,丈夫的背叛让曼纳海姆的母亲也在不久后郁郁而终,13岁的曼纳海姆要靠着舅父的支持才能维持生计。
在当时的芬兰,贵族子弟前往沙俄,在军中任职是一种传统,曼纳海姆遵循了这种传统,于20岁那年考入了位于圣彼得堡的尼古拉骑兵学院,并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骑兵。
此后的曼纳海姆一直在俄军中任职,由于表现出色,一路获得晋升。
值得一提的是,曼纳海姆在俄军中服役的经历中,还有一段与中国息息相关。
曼纳海姆参与了日俄战争中的奉天会战,此战俄军最终被日军击败,但曼纳海姆却因为作战勇猛得到晋升。
日俄战争后,曼纳海姆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以探险家的身份来中国考察地形,名为考察,实为刺探,曼纳海姆辗转数省,还获得了一个中国名字“马达汉”,曼纳海姆回国后向沙俄军方提交了数份关于中国地形的详细报告,但由于当时的沙俄帝国内部早已矛盾重重,这些报告不但没有成为沙俄野心的帮凶,反而成为了了解当时中国西部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的历史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曼纳海姆被派往波兰、罗马尼亚等地与德军交战,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对于“保皇党”曼纳海姆没有什么好感,曼纳海姆也干脆回到家乡芬兰。
随着沙俄帝国的覆灭,曼纳海姆失去了自己的“旧祖国”。
“十月革命”后,芬兰宣布独立,列宁同意了芬兰的独立请求,就这样芬兰结束了长达600余年被外族统治的历史,获得了民族独立,随着芬兰的独立,曼纳海姆也拥有了“新的祖国”。
摇摆者
芬兰独立后,国内同样面临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种力量的激烈对抗,这种对抗最终演变成了内战。
曼纳海姆在“白军”与“红色武装”的对抗中站在了“白军”一方,在曼纳海姆等一众前沙俄军官的支持下,芬兰“白军”在内战中取得了胜利,芬兰共和政府得以维持。
芬兰内战也并非只是国内“白军”与“红色武装”之间的战争,芬兰“白军”在战争中获得了德国方面的支持,而“红色武装”背后则站着红色苏俄,当时支持芬兰境内“红色武装”的苏军将领正是斯大林,从这个意义上将,芬兰内战可以算作斯大林与曼纳海姆的第一次交锋,这次交锋,曼纳海姆胜出。
由于芬兰政府军(既白军)在内战中获得了德国的支持,所以当时芬兰高层们有十分强烈地倒向德国的冲动,对于倒向德国一事,曼纳海姆坚决反对,他认为芬兰不能把目光只集中在眼前,若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芬兰倒向德国就会成为一个愚蠢至极的举动,但当时芬兰政府内部人员普遍倾向于倒向德国,曼纳海姆一气之下辞职回家。
结果曼纳海姆辞职不久,德国果然如曼纳海姆所说战败,芬兰高层于是决定请曼纳海姆出山担任“摄政”,1919年,芬兰举行首次总统选举,曼纳海姆在选举中输给了斯托尔贝里,输掉选举的曼纳海姆再次回到家乡,此后一段时间里,曼纳海姆不问政事,而是投身于公益活动。
随着欧洲局势的紧张,芬兰国内右翼激进分子开始活跃,他们曾找到曼纳海姆,希望其担任军事独裁官,以军事独裁政府取代当时的共和政府,曼纳海姆虽然对左翼人士不感冒,但是对于极右翼分子的主张也感到反感,他断然拒绝了极右翼分子的橄榄枝。
1931年,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芬兰政府再次请曼纳海姆出山,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曼纳海姆一方面组织芬军积极扩军备战,在主要威胁苏联的边境线附近修建“曼纳海姆防线”,一方面宣布军事中立,在苏德两个大国之间不选边站,并积极发展与英法之间的关系,同时强化与瑞典之间的联系。
但是,在大国之间矛盾趋于不可调和的背景下,小国想要保持中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战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斯大林就预计到苏德两国必有一战。
基于此,斯大林认为苏联需要在苏联与德国之间建立一片缓冲地带以应对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战争,苏联首先强迫波罗的海三国与自己签署的驻军协议,让苏联军队可以驻扎在波罗的海三国。
看到了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态度后,曼纳海姆认为苏联将很快向芬兰提出类似要求,于是他主张以将更多财政支出运用在军事上,当苏联向芬兰提出交换卡累利阿地峡附近领土时,曼纳海姆建议:要么答应苏联的要求,要么尽最大力量扩军备战。
但当时的芬兰政府既不想答应苏联的要求,也没有尽最大力量扩军备战,芬兰政府的表现让曼纳海姆十分失望,甚至到了递交辞职信的地步。
由于芬兰方面拒绝苏联交换领土的要求,斯大林决定以武力夺取卡累利阿地峡地峡附近领土。
1939年11月30日,携带大量飞机、坦克、火炮的45万苏军对芬兰发起猛攻,苏芬冬季战争正式打响。
战争爆发后,曼纳海姆立刻收回辞呈,以72岁的高龄重新成为芬兰军队总司令。
苏芬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巨大,苏联军队人数比芬兰总人口都多,更不用说双方在飞机、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上的巨大差距,苏芬两军唯一能够勉强称为对等的地方就只有轻武器了,两国士兵手中的步枪型号差不多。
由于两国的巨大差距,战争开始前,斯大林认为不消一个月,苏联红军就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但出乎斯大林和所有苏联高层意料的是,占尽优势的苏军却在这场不对称的战争中表现极为拉跨,由于苏军中大量军官在大清洗中被干掉,战争一开始,苏军就陷入了指挥死板混乱的乱局,各部队间几乎没有配合,只知道机械地执行命令,各自为战。
反观芬军却表现得可圈可点,其利用家乡多山多湖,冬季寒冷而多雪的特点,依托曼纳海姆防线,配合游击战、运动战,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发生过苏军两个师被芬军分割包围,全部歼灭的情况。
原本信心满满的苏军在进攻1个多月后,竟无法再维持攻势,只得转入休整后继续进攻。
芬军发挥自身优势,顶住了苏军的猛烈攻势并给苏军造成巨大损失,但也面临着弹尽粮绝的窘境,之前期待的英法援军并未赶到。
尽管第一阶段进攻极不顺利,但苏联的综合国力毕竟强出芬兰太多,虽然损失了超过20万军队,但苏军在发起第二阶段进攻时兵力已近增加到60万,最终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苏军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击败芬军,迫使芬兰签署割让领土的协议。
苏芬冬季战争可以算作斯大林与曼纳海姆的第二次交锋,这轮交锋中,斯大林凭借苏联强大的综合国力取得最终胜利,但曼纳海姆指挥的芬兰军队的表现却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一支雪茄,一次转身
苏芬冬季战争后,芬兰国内对苏联的仇恨情绪达到极限,纳粹德国抓住这个时机向芬兰抛出橄榄枝。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起闪电战,由于准备不充分,仓促应战的苏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芬兰方面则利用苏德开战的机会,向苏军发起进攻,意欲收回冬季战争中被苏联占领的领土。
冬季战争中芬军的表现可圈可点,这让希特勒十分愿意邀请芬兰军队与其一道攻击苏联军队,并煽动其直接拿下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建立所谓“大芬兰”。
但芬兰方面却并不“上道”,其在收回冬季战争中被苏联占领的土地后,就几乎不再进攻,芬兰方面对外界称:这段时间对苏联的进攻只是冬季战争的延续,芬兰方面的述求只是收回失地,并无与德国一道彻底打垮苏联的意图。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曼纳海姆对于德国依旧十分警惕,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战役,德国没能一举拿下苏联首都,曼纳海姆便隐约感觉到德国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
1942年6月4日,曼纳海姆75岁生日当天,一位特殊的“来客”来到芬兰为曼纳海姆贺寿,他的名字叫做阿道夫·希特勒。
对于突然造访的希特勒,曼纳海姆并未表现出多大热情,他在一辆专列上宴请希特勒。
希特勒在宴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曼纳海姆回应寥寥,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曼纳海姆当着希特勒的面点上了一支大大的雪茄,希特勒不吸烟,也很讨厌烟味,所以希特勒身边人或纳粹德国的仆从国领导人无论多大烟瘾都不敢在希特勒面前抽烟,但曼纳海姆却没有理会这些。
即使在曼纳海姆点燃雪茄后,希特勒与其交谈的语气仍旧十分和缓,透过这一反常现象,曼纳海姆隐约感觉到:希特勒是此来是有求于他,纳粹德国希望芬兰向苏联战场投入更多兵力。
而这便说明一个问题:1942年的德军看起来在战场上还占有优势,但是实际上已经面临严重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认识到这一点的曼纳海姆明白,此时此刻芬兰不但不能投入更多力量帮助纳粹德国,还应该尽可能与纳粹德国切割。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曼纳海姆已经十分确定,纳粹德国必定会输掉战争,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与苏联和谈。
1944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局势,曼纳海姆当选为芬兰总统,77岁高龄的他将用尽自己所有的勇气与智慧将芬兰这艘小船,带出凶险的死亡海域。
在曼纳海姆等人的努力下,苏芬两国和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苏军在双方1940年边界线处停止了进攻,芬兰方面则履行约定,将驻扎在芬兰的纳粹德军赶出国门。
自我流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在战争后期及时与纳粹德国切割,芬兰得以免于遭受严厉的惩罚,虽然要支付一些战争赔款,但至少保住了主权的完整性,避免了像波罗的海三国那样直接被苏联吞并。
这是斯大林与曼纳海姆的最后一次交锋,曼纳海姆以自己的政治远见让芬兰保住了独立地位。
1946年,二战后的芬兰局势初定,曼纳海姆也辞去了总统之职,尽管如此,曼纳海姆的政治智慧还是让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高层感到忌惮,为了不刺激苏联,曼纳海姆在结束总统任期后便离开芬兰,前往瑞士定居,并在瑞士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光。
事实上,自前往瑞士时起,曼纳海姆就已经开始疾病缠身,他在瑞士的最后5年,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为芬兰奋斗一生的曼纳海姆却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与对祖国的思念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1951年1月27日,曼纳海姆病逝于瑞士洛桑,享年83岁,次日,其灵柩回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赫尔辛基市民自发走上街头,迎接这位为芬兰奋斗一生的“老兵”魂归故里。
曼纳海姆的遗体被葬于芬兰赫尔辛基希埃塔尼埃米烈士公墓,至此,曼纳海姆终于结束了5年的自我流亡,永远长眠于祖国的土地中。
答案
除了诠释一个公民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外,曼纳海姆还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一个小国,应该如何自处?
在二战后期,包括曼纳海姆在内的芬兰高层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在多年的对抗与合作并存的苏芬关系中,芬兰高层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是芬兰搬不走的邻居,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与芬兰喜不喜欢苏联无关。
如果一味与苏联这个强国对抗,对于芬兰来说并无好处。芬兰的第一要务是保持自身民族独立性,除却这个最根本问题,其他问题上是可以有妥协的余地的。
在曼纳海姆离开芬兰的那一年,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西方与苏联开始成为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1949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挪威、冰岛等国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以共同防御的形式来对抗苏联的军事威胁。
在社会制度上,芬兰显然与西方更为接近,从这个角度上讲,芬兰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北约,在北约共同防御框架下保护自身安全。
但之前数十年的经验告诉芬兰,在真正的生死存亡时刻,任何所谓联盟都靠不住,芬兰人必须为自己国家的命运负责。
于是,在北欧三国加入北约的情况下,芬兰仍旧联合瑞典保持中立。
芬兰向苏联保证,其不会加入任何敌对苏联的军事联盟(包括北约),尽管所选择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芬兰将保持与苏联的友好关系,苏联方面则要尊重芬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小国的选择,使其在两大阵营剑拔弩张的冷战时代,不但保住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如今,那个曾经强大无比的红色巨人已经倒下,俄罗斯虽然继承了红色帝国的大部分遗产,但实力却早已大不如前。
从这个角度上讲,瑞典与芬兰所面临的压力小了很多。
今天,骑着高头大马凝视远方的曼纳海姆雕像仍矗立在赫尔辛基的街头,人们从雕像边匆匆走过,对于雕像主人用一生践行的政治智慧却并不深究。
小编为大家分享光遇配置不够怎么办 光遇配置要求一览相关内容,光遇配置不够怎么办?光遇...
番茄todo社区看片免费观看是一款无需充值VIP的播放软件,这里面打造的每一个视频都是值得...
小编为大家分享崩坏3真我人之律者春好桃夭服装怎么获得-崩坏3春好桃夭服装获取方式一览相...
女神异闻录5皇家版5月27~31日流程是什么?在游戏里,玩家要通过解放人格面具的力量来惩治...
倩女幽魂有哪些强力的职业 倩女幽魂职业介绍攻略在倩女幽魂手游中有许多不同的职业,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