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5月13日,太平军即开始了北伐。此时,距离太平军进入南京,不过才过去了1个多月。在南方,太平军仅仅控制了天京、镇江、扬州三城,而且,即便在天京周边,江南、江北大营尚有35000清军精锐尚在虎
1853年5月13日,太平军即开始了北伐。
此时,距离太平军进入南京,不过才过去了1个多月。
在南方,太平军仅仅控制了天京、镇江、扬州三城,而且,即便在天京周边,江南、江北大营尚有35000清军精锐尚在虎视眈眈。
如此局势下,太平军为何要急不可耐地北伐呢?
形势
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进入金陵,改金陵为天京,以之为都。
关于定都天京的决策,历来争议很多,不过,那毕竟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咱今天就不聊了。
既然已经决议定都天京,以后的决策自然要在这个前提下展开讨论了。
既然已经定都天京,自然就要保卫住天京。
很快,清军在天京周边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并攻占了天京周边的一些关键地区。
对于城外这些清军的战斗力,洪秀全、杨秀清是很清楚的。
尤其是江南大营的清军,他们是太平军一路从广西打过来的。
在与这些清军的作战中,双方都曾试图歼灭对方,一言不合就对峙数月,但谁也吃不掉谁。
此时,太平军虽有50多万人,但大多是家属,能战之士大约为10余万。
城外的清军为3.5万,兵力约只有太平军中1/3,但他们都是绿营中最精锐的部队,擅长防守,且已经控制了孝陵卫等险要地区。
因此,在进入天京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太平军在与城外清军的交战中,不但无法吃掉对手,甚至还吃了一些亏。
显然,太平军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吃不掉城外对手的。
更为严重的是,仅仅只占有三城的太平军,后援不足,而大清在全国有90万大军。
这90万大军,虽然因承平日久而战斗力下降,但作为预备兵源还是可以的,而且···规模摆在那里!
显然,如果太平军与清军一直在城下耗下去,是拱手让出主动权,困守孤城,自杀而已!等大清的兵源源源不断抵达,太平天国就完了。
既不能吃掉城外的敌人,也不能一直耗下去,这该怎么办呢?
洪秀全、杨秀清的对策是:外线战略。
外线战略
当时在天京的法国传教士所做的记载基本再现了洪秀全、杨秀清的思路。
曾有太平军将领找洪秀全,要求尽快进攻城外的清军。洪秀全去祷告后,“转达”了天父的意见:让那么满清军队在这里沉湎,消耗自己的身体吧!我们的精兵在北方!等妖气吹遍整个北方,我们再包围他们!
显然,洪秀全借天父之口,清楚地阐述了思路:执行外线战略!
城内的太平军为10余万,虽然吃不掉城外的敌军,但仅仅用于自保就浪费了。
短时间内,天京城内的太平军是“战则不足,守则有余”。
可是,如果一直耗下去,等清军兵力源源不断来增援,那就连守都不足了。
相比之下,清军则是“战则有余,守则不足”。
大清全国有90余万大军,如果仅仅只是以天京为打击目标,不断抽调兵马前来,是十分强大的。
可是,这90余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拥有防守运动中的太平军,就处处都兵力不足了。
所以,抽调部分精锐,攻入敌占区,打乱敌人的部署,才是化解困境的唯一办法。
因此,洪秀全、杨秀清,选择了北伐、西征,执行外线战略。
相比之下,北伐,是最能打乱敌人部署,争取主动的。
一方面,大清的统治中心在北方,主要兵源也在北方。
另一方面,大清在北方的防御力量十分分散。像开封、宿州这样的重镇,都只有数千人,且训练不足,很难抵挡快速推进的太平军。
所以,太平军一旦北伐,清军势必到处调兵遣将,堵截太平军逼近其统治中心,部署将被完全打乱。
因此,在与城外清军进行了1个多月的交战后,太平军做了立刻抽调精锐北伐的决策。
确实为全局赢得了主动
太平军北伐开始后,确实打乱了大清的部署。
此后,大清不但没有再调兵增援江南、江北大营,还从两大营抽调兵马回援。
不仅如此,当太平军再实施西征时,原本兵力仍很雄厚的大清,仍然没有抽调太多兵力前往作战,如果不是湘军的异军突起,太平军几乎可以在不遭遇太大阻力的情况下西征成功。
可以说,出发时只有2、3万人的北伐军,确实达到了打乱敌人部署,为太平天国赢得全局主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秀清给北伐军的要求是:师行间道,疾趋燕都。
也就是说:实施无后方作战,长驱直入!
后后方作战,千里大突进,历来是要冒巨大的风险,付出巨大代价的。
然而,全军覆灭,有去无回,这样的代价就太大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太平军的计划也被“意外”打破了。
未能实现的设想
太平军一直把林凤祥、李开芳,称为北伐军的先锋。
也就是说,洪秀全、杨秀清,原本是留有后手的,是准备投入主力的。
太平天国在首义五王之外,又封胡以晃为豫王,秦日纲为燕王。
豫、燕,从字面上认识,就清楚地表明:太平军是要以“王”级别的人物负责河南、河北战场,率领主力北伐。
那么,为何最后只有曾立昌率部分援军“救火”,始终没有什么“主力”北上呢?
因为···遇到了意外。
1854年时,太平军的西征军再下武昌,又攻入了湖南。
杨秀清去天京前,刚刚路过湖南,当时,湖南境内的清军野战精锐,如今都在江南大营待着,湖南境内原本没有什么能抵挡太平军的力量。
一旦攻占湖南,广西等地更是太平军的老家,南方基本没有什么太大麻烦。
因此,依常理,1854年左右,即可组织真正的大规模北伐,与林凤祥、李开芳等先锋呼应了。
然而,意外的是:在湖南,他们遇到了突然崛起的湘军。
湘军不但将太平军赶出了湖南,还攻取武昌,再入安徽、江西,成为太平军真正的心腹大患。
因此,太平军也就再无法大举北伐了,林凤祥这个先锋,也就成了北伐军的全部。
如此,北伐偏师,孤立无援,有去无回。
太平军之所以作出以2、3万人偏师北伐这个看起来荒唐的决策,并非洪秀全、杨秀清脑子昏了,只是其计划没有打出来而已。
不必苛责
提到北伐,许多朋友喜欢拿朱元璋北伐与太平军北伐相比。
这种看法认为:朱元璋在先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基本平定南方后,才开始集中主力,大举北伐。而洪秀全在仅有三城,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就仅仅以2、3万人北伐,是愚蠢的。
不否认,朱元璋集团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确实有高下之分。然而,这样的类比并不恰当。
朱元璋时期,北方的元廷已经陷入分裂、混乱,北方军阀的混战一点不比南方群雄混战冷清,元廷基本上没有办法组织南下。陈友谅、张士诚,则更是独立的军阀。
因此,朱元璋当然可以根据各派势力的特点,“先陈后张”,步步为营了。
洪秀全面临的局面则完全不同。
大清虽已不复全盛之势,但统治集团仍然基本保持着对全国的控制。八旗、绿营,虽已不堪用,但在数量上仍保持绝对优势,并仍听朝廷统一调遣,湘军及各地团练虽“兵为将有”,但仍忠于清帝。
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当然不可能照搬朱元璋的经验!
洪秀全、杨秀清作出了迅速北伐的部署,北伐达到了打乱敌人部署,为全局赢得主动的效果,这是事实;北伐最终全军覆灭,这也是事实,都毋需讳言。
然而,洪秀全、杨秀清虽有许多问题、失误,但绝不愚蠢。
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样,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然而,一味只是以“昏了头”来看待洪秀全、杨秀清作出的北伐决策,既不客观,也无意义。
光遇本周四会复刻牛头面具先祖,玩家想要兑换牛头面具需要在地图上找到先祖,小编带来光...
2023十二生肖的全年运势,2023年眼看着就要来临了,许多朋友都在询问明年十二生肖的运势...
《三国志战棋版》公孙瓒强度如何 武将公孙瓒技能属性攻略介绍《三国志战棋版》是一款回...
把女朋友做哭了是什么体验知乎,一文带你去了解,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简单了解一下男生能把...
鱼胶的吃法和做法,春夏转季是一个非常容易生病的季节,这个时候吃东西也是有讲究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