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为什么这么能打?原来它的征兵标准如此另类

发布时间:2023-08-20 16:21:09 发布人:hao168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随后的几年间,太平军犹如摧枯拉朽之势,攻占东南半壁,定都南京,太平军的前锋甚至一度打到天津静海,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太平军无论是八旗军还是绿营军,根本不禁打,清朝统治岌岌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随后的几年间,太平军犹如摧枯拉朽之势,攻占东南半壁,定都南京,太平军的前锋甚至一度打到天津静海,离北京只有一步之遥。

太平军

无论是八旗军还是绿营军,根本不禁打,清朝统治岌岌可危,咸丰皇帝采取开明大臣的建议,敕令那些在家乡的隐退的官员办团练,团练其实就是训练民兵。此时的曾国藩正在老家湘乡守孝,也接到了办团练的圣旨。

各省办团练的官员不下几十个,精明一点的人挂块牌子出来,借练兵的名义圈钱;稍微有点良心的官员,民兵也练,但始终规模不大,只是为了保卫家乡,从没有想过真正剿灭太平军。只有曾国藩,不要钱不要命不怕得罪人,一心一意办团练,把团练当成正规军来办,舍我其谁,不仅仅要保卫湖南,还要充当剿灭太平军的先锋。

作为一介文人曾国藩,他对于如何办军队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唯一和军队打交道的经历不过是在北京当过十个月的兵部侍郎,可那也只是耍耍嘴皮子,真正去招兵买马,曾国藩可谓一片空白。

曾国藩

那么怎么征兵呢?曾国藩苦思冥想,为什么八旗军绿营军这些政府正规军不禁打,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出在了兵源上,要从源头下手有了这一条,曾国藩就开始制定征兵标准了。

第一条就是选士人,士人就是读书人,这条标准也怪,按理来说,带兵打仗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活,没有工作经验,那些读书人能行吗?怎么也得选有打仗经验的退伍老兵吧。可是曾国藩不是,他选的大都是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在可以查证的179名湘军将领中,读书人出身的有104人,大部分是落魄不得志的秀才举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老曾是个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精神的力量大于物质的力量,行伍出身的武夫虽然打仗勇敢,但不过是匹夫之勇,他要建立的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太平天国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敌人,更是文化上的敌人,洪秀全企图将五千年中华文明一举推翻,引进外国的耶稣,搞政教合一,这就不行。我们进行的更是一场文明保卫战,读书人自小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熟读于心,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极大的认同感,有了这一条,读书人虽然力气小,但是敢于拼命。

当然了读书人也是有标准的,12个字,有操守,没官气,有条理,少大言来看看湘军罗泽南,这是个老秀才,家里穷得要死,成年之前妈妈和三个兄弟都饿死了,年过三十,三个儿子又都饿死,他参加七次科举考试,仅仅停留在秀才,到了四十岁,只是做个私塾先生勉强糊口,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他可能终其一生就是一个穷酸秀才老死乡下。

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对于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笃信不疑,无论多么穷,他都不在乎。作为曾国藩的嫡系,之前他从没有摸过武器,但带起兵毫不含糊,征战四年,几乎没有败仗,攻克城池数十,还屡屡以少胜多,被称之为湘军战神。

罗泽南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能打?他说:“无他,熟读《大学》,知之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能后安,安而能后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这一番话颇有王阳明心学的味道,简单来说,无论多么烦躁,我都能心如止水,把前前后后都考虑到,所以能够打胜仗。

第二条领山人。简单来说就是招农民,不要城里人,不要当过兵的人。为什么?农民做人实诚,没有心眼,城里人心眼太多,偷奸耍滑,关键时刻不顶用,农民就不一样了,吃苦耐劳,淳朴老实,这些农民不讲究繁文缛节,做事只讲究实效。不要当过兵的人,是因为曾国藩深知绿营兵的劣迹,关键时候不顶用,当逃兵,办事喜欢摆谱讲资格排面,曾国藩怕绿营军把这种习气带到湘军中来,所以一开始就不录用。

湘军

所以当曾国藩的湘军一组建起来,精神面貌就不一样。首先是规矩少,做事只讲实效,军规就几条,没有繁文缛节,也不按资排辈,很能吃苦,也很有信仰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