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他若是早到三天,可能中国后三百年历史不是清朝

发布时间:2023-08-22 15:42:12 发布人:hao168

天时地利人和,兵家三要素缺一不可,能得上天眷顾是能傲立一方、名垂青史的上上签。明清两朝改朝换代之时,历史纷落在硝烟中尘埃落定。决定性的一战中,多方齐聚想要一争高下,几万铁骑本可以改写历史,却只因三日之

天时地利人和,兵家三要素缺一不可,能得上天眷顾是能傲立一方、名垂青史的上上签。

明清两朝改朝换代之时,历史纷落在硝烟中尘埃落定。

决定性的一战中,多方齐聚想要一争高下,几万铁骑本可以改写历史,却只因三日之差错失千古。

或许若是此人早抵达三日,如今的一切都要被改写,可能中国后三百年历史不是清朝,那本可能出现的另一条命运,全凭他说了算。

三日之后

1644年4月,大顺军队在两方夹击下,终究溃败。

在这之前,起义军攻破京城,明皇遥望破败山河,以身殉国,大明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壮哀章,就此烈烈落幕。

辽东吴三桂就在挥师京城的路上,得知皇帝自缢,决定投降归顺大顺皇帝起义军总领李自成。

如果就此发展,李自成将是下一个王朝的缔造者,清朝不会出现或者要晚上一百来年才能打败大顺。

但后来局势有变,吴三桂一改态度,决定与李自成决一死战。而此刻派人去接洽的李自成还想着吴三桂投降后,自己接手两万士兵,再没有威胁。

未曾想,派去的人被吴三桂打了个措手不及,李自成也生气了,打算亲自带兵到山海关解决他,人数悬殊的较量,虽然只有半数之差,但损失也难免不了。

吴三桂也自知自己与李自成打仗胜算不大,所以从开始就打定主意要请援军。

为全身而退山海关,吴三桂请求多尔衮带清军来援助他,而此时清军正想办法去攻占京城呢,收到了吴三桂的消息后立马掉头向山海关奔去。

吴三桂的这封信对清军来说是个惊喜,而李自成也没想到,吴三桂竟会和老冤家合作。

李自成带兵前往山海关后,下令与吴三桂的军队展开战斗,起义军人多势众,辽东军自然不敌。

眼看不出一天就要陷落,这边李自成正感欣喜时,对面的吴三桂早已焦急万分,清军迟迟不来。

就是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李自成接到后方来报,清军袭击了他的军队。

苦战一天后,起义军早就不及先前稳固,眼看它裂缝四下蔓延,显然撑不了多久。

五万清军协同吴三桂的残余队伍开始了对李自成的反击,起义军大败,李自成赶回京,带着军队回了西安。

其实按照李自成攻打山海关的原计划,他其实可以提前三日到达,可就是这晚了的三日,让他与王位失之交臂。

三日时间足以夺下山海关再守株待兔,等清军送上门,可惜“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改变了整个历史章程。

尘埃落定在4月22日的山海关,吴三桂剃发归服,最终是满人入主中原,写下了历史。

三日之前

李自成到底为何会晚了这三天?想必也是源于他对吴三桂的低估,还有对战局先入为主的自负,过于自负的他早就丢了严谨和大局。

吴三桂与清军合作,是李自成失败的直接原因。

李自成最初起义成功,就是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得到了人心。让处在明末黑暗中的百姓看到了救命稻草,各州县不攻自破。

但这种养民不取于民的方法毕竟只是缓兵之策,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需要开支的粮饷也不断增多。

于是为了补充军饷,军队不得不对那些地主财阀下手,用一些勉强的理由从他们手中得到钱财粮草。

大顺政权的另一重要人物刘宗敏,借此设立了比饷镇抚司,通过条令指示士兵该如何收赃,“以此论赃:一品累万,以下至七品累千。能,即立搜进之;不能,即加严法”。

为了保证军队的开支,这种下策解决了起义军的燃眉之急,却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严厉的收赃工作,让军队上下对金钱财富极为敏感,也戾气大增,不少人以攀比收赃数目为乐,也助长了心中的贪婪。

这种风气像藤蔓一样,将大顺政权从上至下都侵蚀寄生。

李自成打下北京后也同样并未将北京当作自己的领地,而是将其看为被自己打下的一座大金库。

“陕我父母国也,富贵即归故乡,即十燕京岂易一西安乎。”

正是这种观念,使得李自成的军队开始了对北京的大肆抢掠。

就如周皇后的父亲周奎,为起义军上交了五十万两银子,仍然没能保住一条老命。

打下北京的李自成以为如今已天下太平,却忽略了蛰伏于外的几十万满人军队。

李自成飘飘欲仙,逐渐自负,连派出去和吴三桂谈判的士兵部队,也是毫无斗志。

一路凯歌打过来的李自成自以为胜券在握,仓促应战后,就要带兵出城,而尚还清明的下属曾劝阻过他:

“主上不必兴师,招抚吴三桂,许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国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贡,与国咸休,则一统之基可成,干戈之乱可熄矣!”

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折中策略,却入不了李自成看不清未来的那双眼里。

三日当日

李自成对吴三桂招抚政策的失误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纵然双方反目没能达成一致,但以起义军数量来说,若是没有清军的援助,后续的历史也可能出现另一种走向。

但凡对吴三桂和清军多一些重视,也不至于慢慢悠悠在路上走个好几天才到山海关。

以清军支援之前的情况来看,吴三桂这边已经开始摇摇欲坠,李自成的军队虽然斗志不高,但胜利的希望还是很大。

四月二十一日当日,起义军刚刚到达,李自成在山海关下对吴三桂下了最后通牒,又磨了许久才派遣部署与吴三桂部队正式展开战斗。

先是一片石和西罗城,接着是东罗和北翼两城。

人数占优的起义军攻势猛烈,吴三桂的部队虽骁勇,但也是败多胜少。士兵死伤无数,后路也被李自成切断,且据守山海关北面的部队也已向李自成投降。

情况十分危急下,吴三桂知道想扭转局势已经来不及,再拖下去自己也难逃一死。

吴三桂知晓多尔衮的部队就在山海关几里外,他数次派人送信请其来助,只是收到消息的多尔衮迟迟未动。

因为多尔衮与李自成一样,对吴三桂会找他们合作这件事,抱有怀疑。虽然现下已经摸清局势,但最稳妥的还是等着双方筋疲力尽之时,坐收渔翁之利。

4月22日的凌晨,山海关多地被破,起义军虽死伤严重但推进依旧未停,胜利就在眼前,李自成依旧不相信吴三桂会选择归清。

另一边,穷途末路的吴三桂点齐将官精骑,一路杀出重围,前往清军营地。

吴三桂赶到多尔衮营外,请求他出兵,并愿意向清军投降,多尔衮起初还对他投降的诚意有顾虑。

吴三桂则表示若是多尔衮不愿意出兵山海关,自己也跟随他留下,再不回去了。

为了让清人信任自己,吴三桂将自己部下的性命抛于脑后,毕竟自己活下去才是重中之重。

多尔衮听他如此发誓,看来不似作假,也不犹豫了,立刻下令攻打李自成的军队,准备将山海关收入囊中。

接下来吴三桂按多尔衮要求跪地剃发表归降,而后跟随部队前往战场。

清军前方,山海关在起义军的攻打下岌岌可危,眼看城破当即,李自成无比欣喜。可就在此刻,远处尘土飞扬,头锋手中高举白旗杀了进来。

还未升起的喜悦,立刻被惶恐代替、焦急代替,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得李自成措手不及。

唾手可得的江山在这个冒进之人手中被夺走。

刚听到士兵来报清军来袭的消息,他便二话不说上马跑路,主帅逃跑,军队霎时化作散沙,清军三路突破只一击就拿下了胜利。

自此,李自成只做了四十二天皇帝,在没了翻盘机会,回到京城后,他火速带着他的金银财宝以及军队逃跑了事。

此次败给清军后,不仅伤到了主力,也伤了军心。后面的战斗中起义军屡战屡败,大顺政权日益瓦解。

历史的选择向来有趣,李自成以三天之差失去江山,吴三桂成了民族叛徒。但若是没有这小小的插曲,李自成是否能抵挡得住清军铁骑也没有定数。

文献:

《明朝山海关之战》

《真实的山海关之战》于明忠

《历史天平的诡异倾斜:得一人得天下,失一人失天下》蒋青林

《论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内因》汤汶旸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 © 2018-2020 郓城中悦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24501号-2 技术:ZYY时尚网
鲁ICP备20017431号网址地图